畢設週記|零柒 操作手法與預期成果
The cinema thus was an obvious source. At the same time, the rich formal and narrative inventions of the only genuine 20th-century art inevitably encouraged parallels with current architectural thought. Flashbacks, crosscutting, jumpcuts, dissolves and other editing devices provided a rich set of analogies to the time-and-space nature of architecture. Yet the concerns of the Screenplays were essentially architectural. They dealt with issues of material (generators of form: reality, abstraction, movement, events, and so forth), device (disjunction, distortion, repetition, and superimposition), and counterpoint (between movement and space, events and spaces, for example). The Screenplays aimed at developing a contemporary set of architectural tools.
(伯納德屈米《screenplay》)
在《
畢設週記|零参與
零肆》對於議題給予一個大致方向,動態影像對於真實的關係作為討論,真實本身就是件複雜的東西,我想體解他所以
必須建構一套方法去理解它,依照我發現的社會現況(動態影像的影響),又要如何呈現?如同在《
畢設週記|零肆》所提及的伯納德屈米在《screenplay》所述,建築也與運動有關,是身體在空間著運動。也許就能將建築呈現出動態影像的樣貌。
操作觀點
所以目前的操作會建立在以下觀點,作為展開方法論的前提,這些構成我思索動態影像、空間與創作的重要觀點與脈絡。
其次,將此類空間所產生場域特性,如同2016成大田倧源《
形影:以動態影像探討空間設計方法論》,放置基地所形塑的動態影像敘事與空間腳本/情節,分析其中所產生各種因子互相對應,共享一個規則或者說是秩序重新呈現
。方法論切割出獨立的主題來對於基地的詮釋,選擇適合的文本(基地上的隱藏符碼)操作,在將最後的使用者加入,則與2018淡江建築李映萱《
竊竊私語的教堂》所呈現相反,並非將前期操作出的空間原型收入至集合體的詮釋,目的在於對環境與使用者的關係並非與日常脫節,因此《
畢設週記|零伍》中所提及的空間需求將依前置設計與後期基地選擇更動。
最後,前期的實驗創作本身需要感性與大膽的空間類型探究,中後期提出方法論則需要清晰與理性兼具的建構過程,期望畢業設計能同時展現兩者的特質。
基地選擇
我的設計依舊希望能以金門後浦做為實驗對象,這裡的歷史並未停留在過去某個時刻,至今仍然流動著,基地中形成一種集合建築原型態與不斷疊加的活動、環境、時間、記憶、觀者、被觀者等的符號。金門後浦的記憶隨著不同角色的視角,不斷累積增加,在固定的空間基座上,讓流動的故事穿梭,不同的人物與記憶不斷浮出,金門後浦作為基地選擇是讓遊客與居民間不斷產生真實上差異,動態影像的真實一直在增加且變化著。
設計期待
對於社會現象事件的觀察與研究,針對動態影像對真實的影響為目的,並且以建築空間的呈現作為討論的手法。期待最後的呈現會將不是如同《楚門的世界》中巨大的人造攝影棚,而是以小尺度的建築作為操作基準,以節點的狀態散落在街區中,成為屬於每個人的獨立放映所,藉由建築空間作為批判新時代社群媒體產生的社會現象,同時刻畫出此議題與時代的關係,將以隱喻的方式呈現看待事物表象與裡象之間的共時性與相互表達,成為故事與空間的表裡關係。
如同上述得知由兩階段的操作,以設計實驗(前置設計)確立議題的可行性與有趣性,也做為在應對基地條件與涵構前取得空間原型。最後的主要設計,期待會帶入段空間腳本(述說真人秀)來呈現動態影像與真實關係,並且帶入空間腳本同時會以方法論作為討論與操作的機制,不再如同第一階段主觀的操作。
預期效益
我想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記錄這個時代的變革,建構方法論的同時就成為思考媒介,將複雜與難以說清的「真實」呈現,「真實」相較於之前被物質實體所綁縛的狀態,開始能溢散開來,存在於我們看不見的抽象概念裡,甚至可以反過來定義建築實體的真實性。預期能創造出新型態空間類型。經由建築意識到城市中隱著的真實,讓空間去說故事,同時也讓使用者說故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更能理解自己、他人與城市。
空間本身就是場真人實境秀,帶領人們看見日常中的真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