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影評|之於我的人生,我永遠在場──紀錄片《凝視瑪莉娜2》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12 年的紀錄片《凝視瑪莉娜》(Marina Abramovic: The Artist Is Present)由導演馬修.艾可斯(Matthew Akers)執導,主要記錄的是有「行為藝術教母」之稱的藝術家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在紐約當代藝術館的同名回顧特展。當時以超過 85 萬的觀展人次突破開館以來最高紀錄的這場展覽,即使透過紀錄片段落來呈現,仍然令人震撼,也帶來許多啟發。
2020 年的紀錄片《凝視瑪莉娜2》(Homecoming - Marina Abramovic and Her Children),由導演鮑里斯.米利科維奇(Boris Miljkovic)執導,這並非 2012 年版本的續集,兩片是獨立的,卻由不同的取徑和面向來繼續認識這位藝術家。
《凝視瑪莉娜2》主軸是和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一同回溯從童年到成年以及藝術生涯幾個階段等生平。在紀錄片中,鏡頭拜訪了藝術家離開已久的南斯拉夫家鄉貝爾格勒,並將那與發表創作的幾個重要時刻連結起來。
這段時間裡,阿布拉莫維奇的作品《清潔者》正在多個城市巡迴展出,藝術家一邊回顧自己與祖國、父母的關係,談及創作如何關注、探索身體的本質,乃至於其之作為某種生存的隱喻,也一邊討論她如何跨越國家及創作者和觀眾之間的界線。而多年之後,她所培養的年輕藝術家要怎麼延續這些作品,一如「繼承(來自母親的)遺澤」?即是電影原片名的「返家: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與她的孩子」。
對於已在 2012 年的《凝視瑪莉娜》認識這位藝術家的觀眾而言,這部最新的《凝視瑪莉娜2》其實是在那些震懾的瞬間之外,深入那個乍看是奇觀的內部,傾聽它之從哪裡來、又將往哪裡去。
紀錄片有意思的一點在於,這也是藝術家在多年之後重新去看、去解讀那時的種種發生。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曾說,在紐約的三場主要展覽永遠地改變了她作為一個怎樣的藝術家,可這一切的最起頭是很單純的:「當你從異地來到紐約,你要做什麼,才能在這個有三十七萬五千名藝術家的城市被看到、存活下來?」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的作品有著迫人窒息的執著感,強烈的現場感既激發了各種分析解讀,也帶來某種魔魅,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參觀者,其中的許多人,甚至是重複或每天造訪的。
紀錄片仔細談到《海景屋》這個作品,這是架在高處、互相連通的三個格子房,一間是淋浴和廁所,一間是桌子和椅子,一間是牆上取水用的水龍頭和床。格子房有刀梯下來,但這個作品展的正是那個「一上去就不下來」:藝術家將住在那裡十二天,十二天裡只喝水。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談起當年的自己想要用《海景房》這個作品去試探、思考這樣的概念:「人如果自我淨化會如何?如果這份自我淨化能改變那個空間的原子能量,那麼是否就會改變觀眾對我、對藝術和時間的看法?畢竟一切就在此時此地發生。」
《凝視瑪莉娜2》中很重要的篇章還在於作品的自我傳承,年輕藝術家說起他們接續去呈現阿布拉莫維奇的作品時,年輕人帶著的是自己的身體、情感和背景走到台前。他們不是要重演(re-enacting)阿布拉莫維奇的作品、試著跟她做得一模一樣,而是,那每個都是在當下的重新表演(reperformance),「用『這個身體』,用你自己的一切,用你整個全部身心靈(whole being)去做這個作品。如果不是這樣而是試著要作別人(例如,模仿/成為瑪莉娜),那就變成別的回事了。一直都是重演者做自己」。
在 2003 年播出的《慾望城市》影集系列,有一集女主角凱莉和朋友前往雀兒喜區的尚凱利藝廊看展,展出的就是年輕藝術家接手的《海景房》。那位藝術家身穿相同的單色服裝、站在同樣的平台與模樣重建的場景,但她和瑪莉娜有著截然不同的氣質,相較於瑪莉娜在此一作品的俐落,帶著茫然、嚮往的目光,這位藝術家則給出戲劇性和不耐等特質,而這都影響作品之如何被詮釋。
James Westcott 的《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死後》傳記書有相當多篇幅談到瑪莉娜與母親間的關係,例如極度的忽視所造成對瑪莉娜在性方面的影響。把書和紀錄片《凝視瑪莉娜2》相互為看,可獲得相當多參照。比如書中披露了一封瑪莉娜早年寫給母親的信,信末寫著「⋯⋯我為我的工作而活,這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事。而您為我的工作感到羞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無話可說。」
紀錄片中,瑪莉娜提起直到母親過世後,她才從母親的日記真正認識她。日記記錄了母親曾有個情人,那些段落是如此熱切、如此充滿感情,「我才發現她是個脆弱且感情豐富的人」、「如果我能在她活著時,看到這本日記,就算只看到一頁,我們的關係都會有所不同。」
藝術家說到曾追問母親,為何不曾親吻自己?母親回答她,「我不想寵壞妳」。瑪莉娜對導演說:「是的她不曾寵壞我,但她這樣做卻在情感上傷害了我。」藝術家並未顯露太多情緒,但這些私密段落的確提供了對藝術家及其創作初衷的進階觀察。
《凝視瑪莉娜2》給出了同時是「前瑪莉娜」與「後瑪莉娜」的回溯和敘述,對於內蘊大量當下性的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作品,這部紀錄片所提供的路徑,讓我們既可以是編年的順序式去接觸一位創作者,也可以結合、比對 2012 的《凝視瑪莉娜》,建立起對藝術家更多層次,也更流動和私密的認識。
全文劇照提供:聯影電影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愛特伍自少女時代,就已是位特立獨行、無畏與眾不同的女俠,不僅行事有自己獨到的作風,也很樂意為弱勢發言(包括大自然與環保)。她無法認同女性的歸宿是家庭,也完全無視當時的社會主流,不認同女人只能家庭或事業二選一。愛特伍從事寫作,寫詩寫小說,而不是擔任一般女性被歸類的秘書、教師、空姐等工作。
那個沒有面孔、沒有聲音、沒有身形的「戀人」,他究竟以什麼樣的型態存在?──此處,我們或許也能夠合理懷疑,蒂妲與之通話的耳機,實際上並非傳遞聲音的媒介,或是允許蒂妲得以通話的工具,而是蒂妲對話的唯一對象──也就是,耳機即是戀人本身,或這個「聲音」即是戀人本身
《驚駭糖果屋》改編自格林童話《漢賽爾與葛麗特》,在原版的童話故事中,兩兄妹因遭到父親拋棄,輾轉來到了女巫佈置的陷阱裡。而在電影中,反倒翻轉了此一概念,是看似純真的孩子們為大人佈置了一棟走不出的童話小屋。
甚至,我們也可以化作如下結論:對於「六個道德故事」系列的男角們來說,帕斯卡的賭注,不如轉換成「沒有負面結果的二選一」。作為旁觀者或許也可以訕笑地看待說這是一個「什麼都沒有做到」(連唐吉訶德行動力都闕如)的冒險;但也可以說,這是一場全盤皆沒有輸的精妙遊戲,一種虛無的「兩者皆成立」。
《駭客任務》的劇情架構中,「純粹的自由意志」並不成立:尼歐、崔妮蒂與墨菲斯的信念與選擇其實都受到祭司引導,而尼歐見到造物者後,造物者提供他兩扇門,尼歐看似能自由選擇,但請別忽略兩個選項可都是造物者預先設定的。觀影的你我,也不曾擁有完整的自由意志。
似乎《坂本龍一:終章》呈現的就是坂本龍一一生經歷的種種偶然和必然,將時代的啟發以及環境的影響內化成為創作宇宙,以音樂回應生命,以情感詮釋世界。面對音樂他始終選擇性地忽視主流市場喜好,只在意是否做出令自己滿意的音樂,專注於於一次比一次濃烈的實驗色彩,一次比一次強勁的反彈與突破。
愛特伍自少女時代,就已是位特立獨行、無畏與眾不同的女俠,不僅行事有自己獨到的作風,也很樂意為弱勢發言(包括大自然與環保)。她無法認同女性的歸宿是家庭,也完全無視當時的社會主流,不認同女人只能家庭或事業二選一。愛特伍從事寫作,寫詩寫小說,而不是擔任一般女性被歸類的秘書、教師、空姐等工作。
那個沒有面孔、沒有聲音、沒有身形的「戀人」,他究竟以什麼樣的型態存在?──此處,我們或許也能夠合理懷疑,蒂妲與之通話的耳機,實際上並非傳遞聲音的媒介,或是允許蒂妲得以通話的工具,而是蒂妲對話的唯一對象──也就是,耳機即是戀人本身,或這個「聲音」即是戀人本身
《驚駭糖果屋》改編自格林童話《漢賽爾與葛麗特》,在原版的童話故事中,兩兄妹因遭到父親拋棄,輾轉來到了女巫佈置的陷阱裡。而在電影中,反倒翻轉了此一概念,是看似純真的孩子們為大人佈置了一棟走不出的童話小屋。
甚至,我們也可以化作如下結論:對於「六個道德故事」系列的男角們來說,帕斯卡的賭注,不如轉換成「沒有負面結果的二選一」。作為旁觀者或許也可以訕笑地看待說這是一個「什麼都沒有做到」(連唐吉訶德行動力都闕如)的冒險;但也可以說,這是一場全盤皆沒有輸的精妙遊戲,一種虛無的「兩者皆成立」。
《駭客任務》的劇情架構中,「純粹的自由意志」並不成立:尼歐、崔妮蒂與墨菲斯的信念與選擇其實都受到祭司引導,而尼歐見到造物者後,造物者提供他兩扇門,尼歐看似能自由選擇,但請別忽略兩個選項可都是造物者預先設定的。觀影的你我,也不曾擁有完整的自由意志。
似乎《坂本龍一:終章》呈現的就是坂本龍一一生經歷的種種偶然和必然,將時代的啟發以及環境的影響內化成為創作宇宙,以音樂回應生命,以情感詮釋世界。面對音樂他始終選擇性地忽視主流市場喜好,只在意是否做出令自己滿意的音樂,專注於於一次比一次濃烈的實驗色彩,一次比一次強勁的反彈與突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轉眼間,我與紀錄片影展就這樣一起走到了2021。我仍然把她當作老師,但也感覺她越來越像是相識多年的朋友,到了約定好的時間,就要抽空來相見。今年是我第一次幫她拍攝剪輯預告,而且帶著我的女兒一起參與。在那支短短30秒的影片裡,乘載著我的祝願與請託,祈望這個於我亦師亦友的影展,能夠繼續陪伴我的女兒一起成長
Thumbnail
手中那枚戒指的空是無窮的黑洞,召喚著生者回憶裡的一瞬之光,人們用一生的愛去填滿這寂寞的圓,如岩壁上飛燕築起一顆顆完滿的巢,也是迷失惡地公園裡,那顆任憑時間風化的穿心石,因為太過美麗,所以我們忍不住拾起,將之鑲嵌在打火機上頭,來點燃下一道生命的火。
Thumbnail
如果你是抱持著徐譽庭的金獎團隊而對這部作品產生興趣的話,那左轉上一頁吧!我相信會有更適合你的電影。 但如果你是仍在愛情中抱有遺憾的人的話,也許這部片還能逼出你幾滴眼淚。 《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整部作品環繞在吳慷仁所飾演的南之仰與同母異父的妹妹郭勤勤身上,整部作品除了談愛情,也談遺憾、家庭、與寂寞。
Thumbnail
闖入主角夢境的男孩,為他心靈風景的美麗懾服。另一邊,夢境被闖入的主角卻像電車難題駛過的美夢:你要選擇哪邊才是真的?你要的是半死不活的妹妹,還是所有家人團圓?要看好了,在一邊死,就可以在另一邊活。主角果決地在夢中死了一遍又一遍,但曾經差一點,他不是真的弄混,而是必須讓行動先於判斷的突圍時,決斷錯了邊。
Thumbnail
有時候看電影會變成,你的品味越來越狹窄,你越來越挑片(大部分是因為沒有時間),如果你的人生是從魯迅誕辰100周年橫跨千禧年直到台灣第一位女性從事工作內容為「被罵」的總統屎缺,你可能會覺得現代電影越來越沒有吸引人的地方(當然不能一概而論),然後當風潮一直偏向大製作、塞爆螢幕的CG、多線劇情或一堆大咖
Thumbnail
有時候看電影會變成,你的品味越來越狹窄,你越來越挑片(大部分是因為沒有時間),如果你的人生是從魯迅誕辰100周年橫跨千禧年直到台灣第一位女性從事工作內容為「被罵」的總統屎缺,你可能會覺得現代電影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轉眼間,我與紀錄片影展就這樣一起走到了2021。我仍然把她當作老師,但也感覺她越來越像是相識多年的朋友,到了約定好的時間,就要抽空來相見。今年是我第一次幫她拍攝剪輯預告,而且帶著我的女兒一起參與。在那支短短30秒的影片裡,乘載著我的祝願與請託,祈望這個於我亦師亦友的影展,能夠繼續陪伴我的女兒一起成長
Thumbnail
手中那枚戒指的空是無窮的黑洞,召喚著生者回憶裡的一瞬之光,人們用一生的愛去填滿這寂寞的圓,如岩壁上飛燕築起一顆顆完滿的巢,也是迷失惡地公園裡,那顆任憑時間風化的穿心石,因為太過美麗,所以我們忍不住拾起,將之鑲嵌在打火機上頭,來點燃下一道生命的火。
Thumbnail
如果你是抱持著徐譽庭的金獎團隊而對這部作品產生興趣的話,那左轉上一頁吧!我相信會有更適合你的電影。 但如果你是仍在愛情中抱有遺憾的人的話,也許這部片還能逼出你幾滴眼淚。 《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整部作品環繞在吳慷仁所飾演的南之仰與同母異父的妹妹郭勤勤身上,整部作品除了談愛情,也談遺憾、家庭、與寂寞。
Thumbnail
闖入主角夢境的男孩,為他心靈風景的美麗懾服。另一邊,夢境被闖入的主角卻像電車難題駛過的美夢:你要選擇哪邊才是真的?你要的是半死不活的妹妹,還是所有家人團圓?要看好了,在一邊死,就可以在另一邊活。主角果決地在夢中死了一遍又一遍,但曾經差一點,他不是真的弄混,而是必須讓行動先於判斷的突圍時,決斷錯了邊。
Thumbnail
有時候看電影會變成,你的品味越來越狹窄,你越來越挑片(大部分是因為沒有時間),如果你的人生是從魯迅誕辰100周年橫跨千禧年直到台灣第一位女性從事工作內容為「被罵」的總統屎缺,你可能會覺得現代電影越來越沒有吸引人的地方(當然不能一概而論),然後當風潮一直偏向大製作、塞爆螢幕的CG、多線劇情或一堆大咖
Thumbnail
有時候看電影會變成,你的品味越來越狹窄,你越來越挑片(大部分是因為沒有時間),如果你的人生是從魯迅誕辰100周年橫跨千禧年直到台灣第一位女性從事工作內容為「被罵」的總統屎缺,你可能會覺得現代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