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XTIDF|紀錄片影展與我,是一段永遠不會結束的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文/黃惠偵

人與人交往,隨著不同發展階段的互動,彼此間的關係便會長出各種不同的樣貌與結果。如果將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也當作一個人來看待,與她相識的這些年來,我們之間發展了一段什麼樣的關係?

一九九八年的秋天,是我與她初識的時節。那時我是個青春正盛,對世界充滿好奇,但終日只能在陌生人的喪禮舞唱著牽亡歌的陣頭少女,礙於生活圈與身邊的資源都貧乏,視野所能及的只有死亡與送葬,儘管我知道世界遠不止於此,卻看不到路徑,不知從何探索起。

要讓一個人步出常軌,有時超乎意料地簡單,可能只是遇見某個人,或是習得某個新名詞。一九九八年因為機緣讓我成為某部紀錄短片的被拍攝者之一,也讓我學到了「紀錄片」這個新名詞,循著這個關鍵字,我去到了平常不會踏足的進步繁華台北市,在信義區的大樓間跟著人群排隊等待入場去看紀錄片雙年展。彼時看紀錄片這事對我來說並不是什麼文化活動,而是因為期待可以看到其他與自己生命狀態類似的故事,能夠得到某種歸屬感,覺得自己並不孤單。

raw-image

很長一段時間,紀錄片影展之於我就像是個博學的老師,大方地展現她所擁有的全部知識,於是我甘心成為她忠實的跟隨者,每隔兩年就跟著她移地學習,就連二〇〇六年影展轉移基地到了台中,我都沒有缺席。作為一個觀眾,我從台灣小人物的故事如《天堂小孩》、《我愛 080》、《月亮的小孩》,看到社運議題如《往事只能回味》、《驅除蘭嶼的惡靈》、《離鄉背井去打工》,可以說我對台灣這塊土地、這個社會的認識,有很大一部分是透過紀錄片影展獲得的。

到了二〇一〇年,我第一次有了觀眾以外的身份與她親近。當時因為任職於台北市紀錄片工會,我們與影展合作規劃了一場「歐亞連線跨國合作」的講座,讓我除了在影廳看片之外,有了更多一窺影展內在的機會。在那之後因為工作關係,我還陸續當過徵件記者會的主持人(我想全台灣應該只有紀錄片影展有膽量找一個誓死不穿套裝的人來主持記者會),也接過幾場映後座談 Host,其中最有趣的主持經驗是在第十屆影展進行的初剪工作坊,參與的導演帶著他們剛完成粗剪的作品來放映,並與現場觀眾一起討論(可惜這個工作坊只在那一屆實驗公開辦理過一次,之後就沒有了),感覺就像從學生變成了助教,對一個熱愛紀錄片的人來說,根本就是夢幻等級的打工機會。

大概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我在每一屆影展看片的數量從個位數增加到了十位數,從影展手冊中圈選的片單也不再只獨鍾於台灣故事,那些來自世界各地的作品給我帶來更多刺激,也開展了我對紀錄片創作的更多想像。

raw-image

二〇一二年,我的生命角色有了巨大的轉換,除了升格為人母,我也多了一個創作者的身份來與紀錄片影展繼續認識。這一年,我帶著《日常對話》籌備階段的企劃,成為影展周邊活動「DOC DOC 紀錄片健檢工作坊」的學員,與其他紀錄片工作者一起參與了四天密集的討論與分享,那讓我有機會接觸到其他想法與頻率相近的創作者。比如在二〇二〇年剛完成精彩新作《開水喇嘛》的盧彥中導演,就是同期學員中我至今都還有聯繫的朋友。那一年,我在 DOC DOC 工作坊獲得了第一筆拍攝基金,感覺就像是老師給我發了豐厚的獎學金,不認真努力拍片怎麼行。

再後來,就是記憶猶新的二〇一八年,《日常對話》入選了影展競賽單元,這一年感覺自己就像是留學海外帶著作品歸來的畢業生,受到溫暖的接待與照顧。只是我沒想到這個充滿創意的影展,在辦完溫馨的入圍記者會沒多久,就問我願不願意擔任當年度的頒獎典禮主持人,對此我只能再次對她過人的勇氣表達敬意。不確定大家對那一年的頒獎典禮是否滿意,但我想笑果應該是不錯的。

raw-image

轉眼之間,我與紀錄片影展就這樣一起走到了二〇二一。我仍然把她當作老師,但也感覺她越來越像是相識多年的朋友,到了約定好的時間,就要抽空來相見。今年,是我第一次幫她拍攝剪輯影展預告,而且帶著我的女兒一起參與。在那支短短三十秒的影片裡,乘載著我的祝願與請託,祈望這個於我亦師亦友的影展,能夠繼續陪伴我的女兒一起成長,並且透過更多精彩的紀錄片,帶領這個小女孩慢慢地認識這個廣大遼闊的世界。

期待紀錄片影展與我,是一段永遠不會結束的關係。

全文照片提供:TIDF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raw-image

2021 第 12 屆 TIDF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將於 2021.4.30 ~ 2021.5.9 舉行 詳情請洽官方網站


raw-image

本文選自《釀電影》vol.4「好久不見,宮崎駿」特別企劃單元【有時是情人,有時像朋友──我與紀錄片影展的相知相惜】,更多精彩內容請參考這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5
柳樂優彌之前在發布記者會上說過,因為受到《幕府將軍》的刺激,他的抱負是把《噬亡村》系列推向國際舞台,並且推動日劇(Jドラマ)的發展。這次透過迪士尼的串流平台,確實成功將日劇展示給全世界,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Thumbnail
2025/04/25
柳樂優彌之前在發布記者會上說過,因為受到《幕府將軍》的刺激,他的抱負是把《噬亡村》系列推向國際舞台,並且推動日劇(Jドラマ)的發展。這次透過迪士尼的串流平台,確實成功將日劇展示給全世界,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9
​奧地利導演約瑟夫・哈德(Josef Hader)繼柏林入圍競賽片《放生員工請注意》後,再次以《女警撞到夫》入圍柏林影展大觀元單元。《女警撞到夫》不僅是一部對現代社會深刻觀察的作品,更是一篇反鄉村浪漫化寫實宣言,電影將由東昊影業代理,於 4/25 正式上映。
Thumbnail
2025/04/19
​奧地利導演約瑟夫・哈德(Josef Hader)繼柏林入圍競賽片《放生員工請注意》後,再次以《女警撞到夫》入圍柏林影展大觀元單元。《女警撞到夫》不僅是一部對現代社會深刻觀察的作品,更是一篇反鄉村浪漫化寫實宣言,電影將由東昊影業代理,於 4/25 正式上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不管是討論哪部作品或是導演,坐在教室角落的她總是能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見解,與教授侃侃而談,彷彿電影就是她的生活。
Thumbnail
不管是討論哪部作品或是導演,坐在教室角落的她總是能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見解,與教授侃侃而談,彷彿電影就是她的生活。
Thumbnail
有時候,有些道德或道理背後,的確存在著很多智慧,要是我們沒能理解當中的意義,而只靠自己的經驗來做事,上得山多終遇虎,要經歷過才學懂的事情,有時候代價並不是自己所能負擔的。
Thumbnail
有時候,有些道德或道理背後,的確存在著很多智慧,要是我們沒能理解當中的意義,而只靠自己的經驗來做事,上得山多終遇虎,要經歷過才學懂的事情,有時候代價並不是自己所能負擔的。
Thumbnail
正當圓周和我討論着因應《給十九歲的我》引爆的風潮,是不是該邀張導演講幾句之際,《KJ音樂人生》的主角黃家正8000字長文大爆拍攝和公映內幕。這位我崇拜多年的紀錄片導演𣊬間崩盤。 「我剛剛聽同事講張導演,他完全不覺得自己有問題,還抱怨自己拍電影好辛苦。」圓周沒指明同事是誰,我大約猜到是那位會把采風電
Thumbnail
正當圓周和我討論着因應《給十九歲的我》引爆的風潮,是不是該邀張導演講幾句之際,《KJ音樂人生》的主角黃家正8000字長文大爆拍攝和公映內幕。這位我崇拜多年的紀錄片導演𣊬間崩盤。 「我剛剛聽同事講張導演,他完全不覺得自己有問題,還抱怨自己拍電影好辛苦。」圓周沒指明同事是誰,我大約猜到是那位會把采風電
Thumbnail
自生命的斷裂處,點亮一盞燭光,便投出一道陰影。陰陽平衡,大道也。 序曲— 一個片刻記憶畫面、一些聲響與空間場域,在後來走過的日子裡,仍不時會回來扣門。也只有在失去了,才會驀然明白那時所留下的生命線索與意義。
Thumbnail
自生命的斷裂處,點亮一盞燭光,便投出一道陰影。陰陽平衡,大道也。 序曲— 一個片刻記憶畫面、一些聲響與空間場域,在後來走過的日子裡,仍不時會回來扣門。也只有在失去了,才會驀然明白那時所留下的生命線索與意義。
Thumbnail
過往總需往返異地、通車開會的奚浩,生活也因疫情而多有影響,所幸他的工作正是他的興趣──讀書、看電影是年輕時所培養的興趣,開始工作後,休閒活動也多半圍繞著這兩件事,工作與休閒並存的同時,累一點也並不感到壓力,奚浩只說自己是一個幸運的人。
Thumbnail
過往總需往返異地、通車開會的奚浩,生活也因疫情而多有影響,所幸他的工作正是他的興趣──讀書、看電影是年輕時所培養的興趣,開始工作後,休閒活動也多半圍繞著這兩件事,工作與休閒並存的同時,累一點也並不感到壓力,奚浩只說自己是一個幸運的人。
Thumbnail
《給阿媽的一封信》紀錄片入圍了今年的金馬獎,大家簇擁著陳慧齡導演預祝她獲獎,她很有愛的表示:「如果《時代革命》能獲獎也很好,可以讓更多人認識香港的際遇。」我覺得無論獲獎與否,她這十多年來發起的「島嶼的集體記憶」課程,在校園裡師生因家族故事而心靈交流的淚光閃閃,為台灣紀錄下動人
Thumbnail
《給阿媽的一封信》紀錄片入圍了今年的金馬獎,大家簇擁著陳慧齡導演預祝她獲獎,她很有愛的表示:「如果《時代革命》能獲獎也很好,可以讓更多人認識香港的際遇。」我覺得無論獲獎與否,她這十多年來發起的「島嶼的集體記憶」課程,在校園裡師生因家族故事而心靈交流的淚光閃閃,為台灣紀錄下動人
Thumbnail
2017 教育部藝才班招生短片《夏日的陽光約定》 我在想未來是什麼?有些人未來或許會成為演奏家,有些人或許會成為老師,有些人或許會從事舞蹈工作,那⋯⋯我的呢?要是人生可以像拍電影一樣不斷重來,那該有多好。 其實回憶起這部最多的是氣餒,因為拍攝的過程中自覺表現的並不如預期。
Thumbnail
2017 教育部藝才班招生短片《夏日的陽光約定》 我在想未來是什麼?有些人未來或許會成為演奏家,有些人或許會成為老師,有些人或許會從事舞蹈工作,那⋯⋯我的呢?要是人生可以像拍電影一樣不斷重來,那該有多好。 其實回憶起這部最多的是氣餒,因為拍攝的過程中自覺表現的並不如預期。
Thumbnail
轉眼間,我與紀錄片影展就這樣一起走到了2021。我仍然把她當作老師,但也感覺她越來越像是相識多年的朋友,到了約定好的時間,就要抽空來相見。今年是我第一次幫她拍攝剪輯預告,而且帶著我的女兒一起參與。在那支短短30秒的影片裡,乘載著我的祝願與請託,祈望這個於我亦師亦友的影展,能夠繼續陪伴我的女兒一起成長
Thumbnail
轉眼間,我與紀錄片影展就這樣一起走到了2021。我仍然把她當作老師,但也感覺她越來越像是相識多年的朋友,到了約定好的時間,就要抽空來相見。今年是我第一次幫她拍攝剪輯預告,而且帶著我的女兒一起參與。在那支短短30秒的影片裡,乘載著我的祝願與請託,祈望這個於我亦師亦友的影展,能夠繼續陪伴我的女兒一起成長
Thumbnail
「我要妳知道,那不是妳的錯。」                                                  -  黃惠偵。日常對話 我們來聊天吧,像平常人一樣的對話吧。 只是告訴我,妳愛我。 只是告訴我,妳心裡的痛苦和不被諒解的苦衷。 然後,我們繼續好好過生活吧。
Thumbnail
「我要妳知道,那不是妳的錯。」                                                  -  黃惠偵。日常對話 我們來聊天吧,像平常人一樣的對話吧。 只是告訴我,妳愛我。 只是告訴我,妳心裡的痛苦和不被諒解的苦衷。 然後,我們繼續好好過生活吧。
Thumbnail
今年初夏,我在參與女影台灣競賽獎初審的時候,一再被撼動。其中一類的原因,是驚訝於學生作品的「成熟」,這成熟可能來自技法,來自敘事的操控和演員調校,也可能來自對創作/記錄的思考,和甚至意義的辯證。接著夏天過去,影展將近了,我也冒出和這些作者們聊聊的想法,尤其想讓她們彼此交匯,說說對各自作品的感受。
Thumbnail
今年初夏,我在參與女影台灣競賽獎初審的時候,一再被撼動。其中一類的原因,是驚訝於學生作品的「成熟」,這成熟可能來自技法,來自敘事的操控和演員調校,也可能來自對創作/記錄的思考,和甚至意義的辯證。接著夏天過去,影展將近了,我也冒出和這些作者們聊聊的想法,尤其想讓她們彼此交匯,說說對各自作品的感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