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內男女的預期壽命差距縮小,對女生是好事嗎?如果妳希望先生過世後妳也不要活太久,那就是好事。但換個角度來說,家庭的幸福或許是用妳的生命來交換。
女人平均比男人長壽,是人類社會普遍現象。戰亂時代,年輕男人死於戰爭。當世界趨向平靜,女人還是可以活得比男人久。有人認為這是女性賀爾蒙的保護作用,降低諸如心血管疾病等致死原因。女性的免疫系統比男人強,代價是較高比例的自體免疫疾病。
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男女的預期壽命差距5年,然後逐漸攀升,在1979年達到6.75年的頂點,接著逐漸下滑。從全世界的角度來看,GDP成長可降低男女壽命差距。也或許,沒有大戰亂、不缺食物的時代,可以讓人們活到基因注定的歲數,然後醫療、科技的進步,讓比較不健康的男人又多活了一些。
有意思的是,1970年代之後,美國女性投入職場、全職工作比例增加,扛的責任越來越大,卻造成美國兩性預期壽命差距的縮短。有些學者認為,
職場、家庭兩頭顧,不只會讓女性
更不快樂,也會縮短女性原本在長壽上的優勢。
二〇〇六年一篇研究,以瑞士在二〇〇一與二〇〇二年65歲以上死亡的統計數字分析,發現沒結過婚的人,女性預期壽命比男性多了6.4年。結過婚的人呢?女性預期壽命只比男性多了3.1年。這是兩個統計數字加總的結果:在控制許多變項後,結婚會延長男性的壽命,但單身女性可以活得比結婚女性久。
這要怎麼解釋呢?解釋之一是,一般婚姻裡的家庭還是以男性為主要的經濟來源,女性扮演照顧、支持先生的角色,先生有穩定收入,小孩有好的教育、教養,家裡的人可以各自過好日子,扮演太太、媽媽角色的女性,生活也就可以順著常軌,這是一種互利。男人得到照顧,平均壽命延長。女性扮演主要照顧者,犧牲自己的老年歲月。
研究者還作了另一個分析,發現當家庭收入越高,先生、太太的預期壽命差距就越小。這要怎麼解釋呢?如果順著前面的說法,當先生的經濟能力越好,這可能是因為太太投入了許多努力來幫忙,也或許因為先生經濟能力好讓太太更願意投入。總之結果就是,先生的壽命更加延長,而太太的壽命縮短或已經無法延長。
這類的統計分析很難有共識,也還有許多解釋的空間。不過,在婚姻生活裡,雖然一個經營成功的家庭,是雙方都能得到好處,但通常是男性得到較多,女性付出較多。婚姻或許會讓女性壽命縮短,但少掉的是老邁的歲月,是否值得,大家可以自己計算。但很明顯的,男性有高比例是站在雙重得利的一方,生活品質提升、然後壽命也拉長了。
本文主要參考文獻:
The gender longevity gap: explain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ingles and coup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