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為期5天4夜的「漢光37號實兵演習」正式落幕。
早在7月時,台灣媒體便紛紛報道,此次操演主軸將從過去的「反登陸」、「灘岸殲敵」,轉為主打「佳冬戰備道啟用」,並將由蔡英文親自校閲。
而由於戰備道啟用,原先特戰營空降、以誘導作戰區執行反空降操演的科目,在空域與戰備跑道相衝突的情況下,將直接取消實兵跳傘,反空降則改以高司狀況發佈。換言之,今年的「紅軍」將不會有實兵科目。9月演習開始後,「聯雲」空降操演的取消,證實了7月的消息。
而原本預訂於屏東舉行的「聯興」兩棲登陸操演,先是於7月時傳出,因疫情、漁情等限制,或將移地舉行或取消,又於9月漢光操演前夕,正式傳來取消訊息,與「聯雲」空降操演命運相同。其他相關科目則持續進行,9月16日起,漢光進入全島的「反登陸」、「灘岸殲敵」操演,陸軍八軍團砲兵部隊在屏東滿豐漁場、陸軍十軍團在台中番仔寮陣地及濱海公園、北部陸軍六軍團砲兵部隊在新竹坑子口靶場等地同時實施三型重砲射擊,新竹、台南、新北八里也皆實施同類型實彈射擊。
而從主打「佳冬戰備道啟用」,取消「聯雲」與「聯興」操演,到維持「反登陸」、「灘岸殲敵」科目,此次「漢光37」暴露了台軍面對戰情的兩大思維。
不願正視解放軍第一擊
首先,是對解放軍第一擊的「過時想像」。
伴隨兩岸軍事實力差距加大,台灣近年也逐漸接受,西部基地與軍用機場可能在武統時遭火力癱瘓的現實,故而發展出「儲存戰力於縱深」的戰略思維,也就是此次「漢光」第一階段的「戰力防護」操演:將西部戰機疏散至東部佳山基地等地隱蔽,並讓各部隊進入野戰疏散陣地,待命出擊。
9月15日的「佳冬戰備道啟用」,同樣是此般戰略的體現,即在機場遭毀的情況下,讓戰機轉降戰備道起降,參與作戰。回顧歷史,台軍的「戰備道」規劃始於興建「國道高速公路」的1974年,當時除了中壢戰備道等5處「國道」戰備跑道外,還在台1線屏鵝公路上開闢路段,便是此次的「佳冬戰備道」。
然而台灣當年規劃高速公路戰備跑道時,並未預料到解放軍能在未來發展出遠程精准打擊技術,也無法預測其打擊火力將有光速飛躍。依據解放軍今日打擊能力,在遠程火箭炮與東風-15、東風-16壓制下,不只台灣西部機場會被癱瘓,各戰備道同樣無法倖免。尤其「國道」戰備道皆高於地面,戰機一旦轉降此處,必將暴露蹤跡、難以隱蔽,且油彈補給車輛必須通過交流道方能抵達整備點。換言之,倘若交流道遭到摧毀,5條「國道」戰備道將形同虛設。而「佳冬戰備道」雖位處平面道路,卻同樣無法抵禦解放軍強大火力,武統時遭癱瘓只是時間早晚問題。
而台軍「活在過去」的「戰力防護」思維,同樣體現在「疏散戰機至東部佳山空軍基地」的規劃上。佳山基地是在中央山脈山體內開挖洞庫而成,可停放超過200架戰機,但這項工程與「戰備道」類似,乃是1984年啟動、1992年完工的舊時產物。如今的解放軍裝備各式巡航飛彈,更有東風-17等高超聲速飛彈,其不僅可通過航路規劃,繞過山體直接打擊洞庫門,還能通過鑽地戰鬥部穿透山體,直接於停放戰機的洞庫內引爆。早期所謂「庫門向東以避免解放軍飛彈直擊」、「山體可掩護火力打擊」等諸多假設,已不符今日現實。
無獨有偶,「反登陸」、「灘岸殲敵」在今日的兩岸現勢中,同樣是相對疲軟的幻想。倘若解放軍有意攻台,勢必會率先出動遠程火箭炮、飛彈與空軍轟炸,確保台灣的海岸防禦與灘頭陣地皆被瓦解,再派遣兩棲機械化旅等部隊登陸。此時台軍應已撤退到縱深,保存實力,開始思索「是否展開巷戰」,而不是在灘頭白白耗損。
「演戲」暴露畏戰情結
然而在上述沉迷過往的天馬行空外,「漢光」還是透露了另一種現實感,那便是台灣對「演習意外」的畏懼。
2020年「漢光36」登場前,台灣的海軍陸戰隊99旅步二營便在「聯合登陸作戰操演」中,於高雄桃子園外海發生舟艇翻覆意外,導致7人落海、4人送醫,其中3人死亡,引發了台灣輿論譁然。後經台灣海軍調查,舟艇翻覆排除人為與機械因素,為後方瞬間湧浪所致,將不會究責,但後續的「漢光36」預演與正式演習已取消突擊艇向岸突擊登陸科目,想必是要避免類似意外再次上演。
此次「聯雲」與「聯興」操演的取消,前者用「空域與戰備跑道相衝突」帶過,後者則未給出明確理由。但由去年經驗觀之,傘兵與登陸皆為相對高風險的操演,台軍已在「漢光37」預演戰備道起降時,發生F-16V降落後沖出跑道、「跪地吃土」的窘態,加上2020年的登陸意外,顯然有意避免於今年再生「汙點」,否則便不會在7月時預先釋出相關訊息試水溫,即便6月底才剛在高雄桃子園外海舉行「聯興」預演。
而台軍之所以如此畏懼演習意外,除了擔憂「動搖士氣」外,更有對「戳破太平盛景」的恐懼。台灣久不經戰,感受不到軍事衝突的煙硝,以及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重量,一場演習意外便足以讓社會沸騰,但民眾同時又對「台海衝突」感受冷漠,認為人命犧牲遠在天際。在此集體潛意識下,台軍寧可取消演習,也不願打破社會幻想,正如民眾也持續以「全球挺台」的劇本自我麻醉般,全島迷走在交互自欺的幻境中,不顧眼前愈發迫近的殘酷現實。
今年4月的「漢光37」兵推,便是此般心理的經典反映。在長達8天7夜的模擬中,台軍在開戰幾分鐘後,便因解放軍的火力打擊,被抹去澎湖、桃園、新竹、嘉義、清泉崗、台南等西海岸機場,其下轄的幾個台軍主力戰術戰鬥機聯隊,也因此失去戰鬥力。
然而台軍又透過事前的參數修改,硬是模擬出違反軍事常識的「出奇制勝」手段:以為數不多的「雄風二E」迫使對岸火箭炮部隊「走位」,爭取「火力空白」,加緊修復機場,好讓戰機起飛殲滅來襲的解放機隊,全然不管「雄風二E」如何迫使對岸火箭炮部隊「走位」、機場如何能在短暫時間內修復、戰機被炸後為何還能「復活起飛」,以及F-16如何能擊殺殲-20等。後續面對解放軍殺入縱深,台軍同樣設定出「巷戰」的反擊模式,完全不顧民眾缺乏訓練、軍備極度落後的現實,並由此取得「最終大捷」。
從兵推到實兵演習,「漢光」已由具備意義的正規軍演,淪為殘酷現實前,一帖催眠全島的迷幻藥:一遇模擬戰況不佳,便不顧現實修改參數;擔憂演習意外,便乾脆取消不辦,只為粉飾太平,能睡多久就睡多久。如此把演習當「演戲」,確實給了全島一個共同謊言,但謊言之所以是謊言,便是其也終有破滅的一天。
原文發表於2021/9/17《多維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