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 98 年八月,莫拉克風災重創中南部偏鄉,屏東縣瑪家鄉、三地門鄉、霧台鄉部分村民被迫遷村至禮納里部落。民國 100 年,由張榮發基金會認養、獨資捐建的「長榮百合國小」正式成立,是台灣第一所英譯校名(Evergreen Lily),象徵百年部落之永續經營。
Rinari-充滿祝福與希望的地方
莫拉克颱風(八八風災)帶來的災害,至今仍令人心有餘悸,其中小林村滅村是當時最廣為人知的重大事件, 喚起民眾對山區的防災意識。而距離小林村約一個半小時車程的禮納里部落,也是因莫拉克颱風而新建的聚落。
禮納里(Rinari)部落原是瑪家鄉農場基地,附近佔地有一部分隸屬台糖,在莫拉克風災後重建為禮納里部落,為目前屏東縣內最大的原住民永久屋聚落。禮納里部落由瑪家鄉瑪家部落、霧台鄉好茶部落與三地門鄉大社部落共同組成,其中,好茶部落是魯凱族,瑪家部落與大社部落則為排灣族。
「禮納里」意為「我們一起走,大家一起往那兒去的地方」。若三個部落各取一字:「大」社、瑪「家」、「好」茶,則可稱為「大家好」部落,很喜歡「大家好」的暱稱,不僅貼近災後重建的新聚落,同時也帶有大家共榮共好共同生活的意思,念了幾次都覺得好可愛!
「脫鞋子部落」是禮納里另一個可愛的暱稱。在這裡,進入別人家都需要脫鞋子,表示對土地、文化和主人的尊重;另一方面,邀請貴賓脫鞋子入屋,也象徵主人視其如朋友、家人,希望貴賓到此能像回家一樣輕鬆、自在。
長榮百合-部落、學校、縣府共同決定之名
在風災之後,張榮發基金會率先認養屏東縣三地國小大社分校,即現在的長榮百合國小。當初遷村之後,經三個部落與社區居民主動提議,獲縣府核定,決定將學校取名為「長榮百合國小」,除感謝張總裁的關懷與心意,也表達魯凱族與排灣族文化中,只有達到頂尖之男女才能配戴百合花之意涵,以勉勵孩子向學。
長榮百合國小的成立,不僅促進魯凱族與排灣族之間的融合,也賦予學校「長期、穩定、專業、服務」的定位,並朝原住民實驗學校發展。民國 105 年,長榮百合國小也正式成為學校型態原住民族實驗學校,藉由既有之多元族群部落的資源優勢,在課程中融入民族文化的內涵,傳承各自文化的美好。
斜坡上的小學
什麼是「斜坡文化」?相較於佈滿高樓大廈的「垂直城市」,斜坡文化順應大自然的山川走向,與山林共存發展而成,若激烈一點闡述,則是當地居民將自己安置於山,阻絕因文明或殖民帶來的種種衝突。根據「斜坡上的藝術節」粉絲專頁介紹,排灣族與魯凱族人自稱 kacalisiyan,意為「真正住斜坡上的子民」,calisi 為字根,是斜坡的意思,整個禮納里部落,就是位於斜坡之上。
斜坡上的人,以南台灣的大武山、大姆姆山、霧頭山為聖山,在斜坡土地上永續傳衍族群的人文藝術、命脈與文明故事。
靠近遊客中心附近的藝術村,有許多工藝家與藝術家進駐,四處可見雕刻、編織、建築、刺繡等精細工藝的融合,打造此地獨有的部落文化美學,為原鄉古文明與歷史故事發揮的藝術舞台。
長榮百合國小正是位於斜坡上的小學,長長的圍牆延續著藝術村的脈絡,佈滿孩子的繪畫與手作創作,畫裡有蝴蝶、百合、圖騰,以及禮納里各部落的地圖。因為參加活動緣故,我是從學校後方的聚匯所(有獵寮和露天小教室)入校,隨著活動場址的更換,在校園裡來回穿梭時,彷彿走進藝術迴廊,稍不留心,很容易遺漏深藏在各個角落裡的創意;一不留神,則陷入原住民族神話典故與部落遷移史,久久無法自拔。
通往地下室的空間,與自然共同創作。(攝影:Amo)
通往二樓的空間,以樂高積木排出族服上的特殊花紋。(攝影:Amo)
學校腹地很大,除了基本設施之外,還特別設計「長榮百合戶外劇場」作為學校和部落展演的空間。根據網路資料顯示,舞台背面是張榮發基金會最著名的「道德牆」,刻有人生十二堂道德課程,教育學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可惜當時逛校園時沒有特別留意到這個細節。
在操場處除了跑道、司令台、看台外,還設有一座眺望塔,事後查資料才知道原來這座高塔可遠眺高屏平原,現為禮納里部落最高的景點地標。
因為北大武山特殊的板岩、頁岩地質特性,石板屋成了魯凱族與排灣族的傳統式住屋,有趣的是,同樣是排灣族,位於南邊的南排灣族因建材取得不易,則少見石板屋。
體驗學習-將孩子帶到現場
很開心這次能藉由深活共構的活動走訪長榮百合國小,一間充滿原住民藝文氣息的學校。帶領活動的兩位老師,也是學校的文化老師,從他們的分享中聽到許多精彩的校園故事。像是,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在禮納里出身,對於搬遷來此之前的「家」十分陌生,因此,學校會安排部落的長輩,帶著孩子來一趟舊部落(舊好茶、舊大社等)巡禮,回到父母原本住的「家」住一晚,聽著長輩分享部落故事,在尋根的過程加強對於自身文化的認同感。
另外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一次到台北的旅程中,老師們為了不浪費難得北上的機會,很立即地聯絡當地單位、與家長溝通,展開一系列讓孩子體驗街友生活的挑戰。每組只有五十元的本金,孩子需要自己想辦法賺取三餐,甚至找到晚上的住處,孩子們在叫賣糖炒栗子與睡紙箱的初體驗中
,換得了對街友處境的了解與同理。
上述過程聽來十分瘋狂、荒謬、有趣,卻是真實發生在長榮百合國小的故事。我很佩服學校和老師們強大的心臟,搭起足夠安全的環境,放手讓孩子直接走進現場,鼓勵孩子嘗試新事物、從中體驗失敗、重拾自信,進而有所收穫。
老師說,今年畢業旅行早已設計好「澎湖跳島闖關」之旅,可惜因為疫情而作罷。我想,秉持著「體驗學習」的精神,長榮百合國小勢必還會發想出各種點子,等著孩子去挑戰。
參考資料:
1. 長榮百合國小
網頁、
粉絲專頁。
2. 月覽長百,
載點。
3. 張榮發基金會
新聞稿-八八風災援建「屏東縣長榮百合國小」落成。
4. 斜坡上的藝術節
粉絲專頁。
5. 後國家時代的策展意識-當斜坡文化遇到垂直城市:大山地門當代藝術展
網頁。
6. 禮納里-脫鞋子的部落
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