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到原獨火塘。今天讓我們藉著遠在西伯利亞的一樁事件,繼續關於殖民的話題。
被暱稱為「普希金之家」的俄羅斯文學研究所(Институ́т ру́с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乍聽之下與原住民似乎沒有什麼關聯,不過最近蘇格拉亞伯丁大學(University of Aberdeen)宣布
即將展開的一個計畫,將普希金之家帶入了原住民的視野。
亞伯丁大學獲得五萬美元的款項,要將收藏在普希金之家的一些卡帶內容予以數位化。這些卡帶錄製於 1920-80 年代,內容是西伯利亞原住民的說話、故事和歌唱。研究人員之一表示,這是現存全球最大的西伯利亞原住民錄音檔案,若是不趕緊數位化,卡帶本身將會在二十年內化為塵土,這些重要的資訊也將永久失去。
將卡帶音訊數位化本來不是困難的作業,但研究人員表示,前蘇聯時期的卡帶特別脆弱,有些卡帶受損格外嚴重,恐怕必須先至入烤箱中烘烤,但在那之後只有一次播放卡帶存取聲音的機會,只要一個不小心,想要挽救的聲音就會永久流失了。
研究人員表示,在成功將聲音數位化之後,就可以將這些寶貴的資料和西伯利亞的原住民分享。許多研究人員都抱有這種「將文化還給原住民」的熱忱,對此付出許多努力,原住民社會當然對此也頗多感謝,但很少有人意識到,將瀕危的檔案先「挽救」起來,然後予以安全的「保存」,並不能「挽救」原住民的文化。
外界往往天真的以為,原住民的文化流失迅速,那我們要趕快幫他們記錄下來才行。政府要撥款給學術機構,讓學者去部落錄音、攝影,再將成果收藏在檔案館、博物館、圖書館裡。
實情是流失的已經流失了,正在流失的還在不斷的流失。只要原住民在主流社會裡沒有實踐文化的餘地,百分之百的流失幾乎就是確定成真的未來。
語言無人使用就會死亡,因此世界各地的原住民需要的,是在主流社會裡自由使用母語的權利,而不是到檔案館或圖書館去聆聽祖先講話的聲音檔案。
文化無人實踐就會死亡,因此世界各地的原住民需要的,是能實踐生產與土地管理的傳統,而不是觀看已逝的長者對著攝影鏡頭訴說過去的生活方式。
相較於真正的文化實踐,保存聲音或影像是容易的工作,也吸引不少原住民(尤其是所謂原住民菁英)的投入。實則「保存文化」從很久以前就是殖民者的眼光,是殖民者看待即將被自己消滅的文化時會興起的想法,就像某個物種就要滅絕了,博物館裡總該有個標本,實驗室裡總該記下物種的基因圖譜一樣。今天的原運者應該要積極擺脫這種想法,轉而致力於在社會上創造文化實踐的空間,因為這才是讓文化得以存續的前提。
健康的文化不需要被保存。我們要的是健康,不是被保存。
原獨語錄040|有些人將他們自己對知識的興趣凌駕於原住民族的利益之上,創造出「原住民族科學」,將原住民變成被認知的對象,成為能行走的化石,會說話的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