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石川縣金澤市的
凪之家,外觀是社區中一幢獨棟的民宅,結合照顧者咖啡與在宅安寧的空間。
銀灰色短髮、圓圓大眼鏡後的眼神晶亮,西田まち子女士帶著我們走過凪之家的幾個空間。
西田女士從事照顧工作與照顧教學的工作20多年,10多年前嚮往日本宮崎縣的在宅安寧「
卡桑之家」的模式(日本在宅安寧、共生之家的典範。共生之家是日本體制外的照顧服務,讓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們同住屋簷下,在充滿生活味的環境中,彼此依靠、接受照顧,甚至臨終。)希望在金澤打造一間社區的共生之家,讓居民可以有另一個終老的空間。
然而,要找一間空屋作為共生之家並不容易,屋主不太願意租借,社區的接受度也不高。西田女士與先生偶然之間遇見現在的屋子,決定買下,並取名為「凪之家」,意指希望經歷各種波折,好不容易走到人生盡頭的朋友,能夠風平浪靜地航向生命的終點。
▲在安寧之房旁的是一間客室,家屬可以在這裡陪伴病人度過最後一段日子。
一進屋子,玄關相當典雅。同行友人、台灣在宅醫療學會口譯五十嵐祐紀子興奮地介紹:「這是許多日本茶道教室專用的天花板,」凪之家保留了許多日式建築原有的典雅設計,就是希望讓民眾有像回家般的感受。
再往裡走,起居間一旁的緣側連結著綠意盎然的庭院,恬靜安適,西田女士當初一看到房子就喜歡。然而,這幢屋子若需要作為安寧之家用途,為符合消防法規,需大幅改造空間,也會失去「家」的味道。
但房子都買了,西田女士掙扎後,只能放下心中打造共生之家的夢想,思考空間的下一步。因為從事教學,許多學生在第一線服務,知道他們在現場受了傷、遇到挫折,西田女士問他們:「我可以為你們做些什麼?」學生們說:「我想好好吃飯。」
因為這句話,西田女士轉了個彎,在起居間擺上長桌,凪之家瞬間化身為照顧者的咖啡館。平時提供簡單、家常的午餐給照顧者,也定期舉辦沙龍,舉辦照顧課程、活動,讓照顧者可以在凪之家好好休息,再回到第一線面對挑戰不斷的照顧工作。
做不成共生之家,轉個彎竟也成生命中途休憩之房
雖然多拐了個彎,西田女士終究達成了她的夢想。
當初籌備凪之家之際,西田女士邀請熟識的地區醫院副院長西村原一醫師擔任理事,西村醫師不久後宣布罹患胃癌,只剩半年的生命。西田女士希望探望西村醫師,親自為無法成立安寧之家當面向西村醫師道歉,而西村醫師說,他想來看看這棟房子。
這次的外出大概是西村醫師人生最後一次外出了。他的老家不大,無法容納眾多探視的親友;外出的這天,西村醫師一家乾脆將凪之家租借下來,讓親友在這邊聚集,甚至西村醫師也在這裡接受訪問。他說:「這裡就像我的第二個客廳。」
受到西村醫師的啟發與鼓勵,西田女士發現臨終朋友的需求,即使做不了共生之家,還是改建了一間房間,讓需要照護的患者可以使用。社區民眾有了一個像家的空間,平時可以隨時來這邊跟大家聊天;生病後,可以作為醫院回家的中途之家,也可以作為生命的終站。
在起居間的一側,有個突出於主建物的客室,不過4~5張榻榻米大小,房間和式布置,就像一般的家庭客房一樣,但多了一張氣墊床。左側還有個小房間,有張沙發床和小圓桌,是供陪伴的家屬休息的空間。
▲凪之家的每間廁所都有花草、擺設布置。西田女士最重視廁所,因為關上門,就是一個獨處的隱密空間,可以在此盡情流淚。
此外,還有專屬的浴室與廁所。西田女士眨眨眼說:「我最重視廁所。」凪之家每間廁所乍看之下如一般日式廁所般明亮乾淨,仔細瞧似乎多了一些溫馨感。西田女士看我們丈二金剛摸不著腦袋,便解答:「迎接臨終的家屬需要一個空間可以隨時進出,盡情地悲傷流淚。」
房間安置過一位30幾年未曾出院的肌肉萎縮症患者,出院後來這裡接受居家照護,家屬可以學習如何照顧,幫助病患與家屬做好心理準備。這位患者最後順利回到了自己的家與社區,因為是金澤市首例肌肉萎縮症患者回到社區的案例,當時還有媒體報導。
而真正在這個房間迎接人生終點的是一位奶奶。女兒定居在東京生活,不希望媽媽臨終居住在沒有溫度的醫院,將奶奶接到凪之家。
過了第一晚後,隔天西田女士與奶奶的女兒一起吃早餐,女兒感動地說:「好幸福,我幾十年沒有跟媽媽手牽手睡覺。」奶奶來到凪之家的第3天就往生了,往生前,女兒提出了一個不情之請:「我可以在這裡辦媽媽的葬禮嗎?」西田女士想都不想就答應了。葬禮後,女兒離開前問了西田女士:「我沒有娘家了,我可不可以把這裡當作娘家?」
「我也覺得她很像我的女兒,我說當然可以。」西田女士說。一年後她真的回到凪之家,進門時就像回到家般說出:「我回來了。」
就如同凪之家的名字由來,奶奶風平浪靜緩緩航向人生的終點,雖然西田女士只陪伴了這對母女3天,所留下的關係與感動卻是綿長的。
這樣的溫度,醫院提供不來。在石川縣,想選擇安寧緩和醫療,目前只有小松市民醫院、濟生會金澤醫院兩種選擇。凪之家的安寧服務屬於體制外的服務,如果病人有醫療或照顧上的需求,則可以分別申請醫療保險與介護保險。
像家的生命出、入境事務所,溫柔承接生命的到來與離別
目前來訪凪之家的人不只有重度病患或臨終病患,還有周遭社區的長輩們;也因為西田女士照顧過身心障礙者,知道身心障礙病童家長幾乎沒有喘息的辛苦,她希望家長們可以來這個空間好好放鬆。
不同階段的生命,都可以在凪之家找到他的位置。西田女士的2歲孫女在起居間中跑來跑去、嬉鬧玩耍。
2年多前女兒堅持在凪之家生產,孫女就在這裡出生、長大。在西田女士孫女還未出生時,起居間已布置好嬰兒床,鄰居阿嬤來到凪之家看到嬰兒床,忍不住流下欣慰的眼淚:「小寶寶要來了啊!」
▲這是西田女士孫女的嬰兒床,從出生前就擺放在這。一張嬰兒床可以帶給空間更多的生命力,也讓來訪的客人感受生命即將到來的喜悅。
甚至在西村醫師來訪的那次,西村醫師抱著孫女,彼此交流生命的感動。西村太太曾感動地說:「我的先生被宣告癌末,我跟他的時間已經停留在那個點。但來這裡看到孩子成長,我知道時間在往前邁進。」
孫女的嬰兒床,即使長大了、不需要使用了,西田女士還是擺在起居間。凪之家至今仍溫柔承接著社區生命的到來與離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