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雖然有九天連假,但疫情燒不停,有點不敢四處亂跑,乖乖窩在家亂看了一堆片子,也看了一片原本沒啥興趣的日本沉沒—希望之人,卻看上癮了。
其實沒看過先前的電視或電影版本,也沒看過原著小說,只看過一部日本以外全部沈沒的惡搞片,所以有點瞭解日本沈沒劇情在講啥,因此當時開播時並不怎想花時間再看一部正經八百的末日劇,如果是新的惡搞片可能會更有吸引我去追。
不過本劇有我喜歡的小栗旬跟杏當主角,所以過年連假在netflix節目單看到後就想說看多少算多少,打發時間,不過越看越有莫名其妙的情緒出來,一直看完,是過年期間惟一看完的影集。
心得總歸一句,這是一部很天真又很深沈的劇。片子內想要探討或反映很多很深沈的問題,但問題的演繹與回答的方式又有點草率與一廂情願。まあ,畢竟是一部商業劇,就不要太計較這些天真的面向,要不然會沒人想看,但片中連結各種深沈面向的巧思卻很讓人驚艷。
本劇很貪心,塞進了很多元素,這些元素糾結成很多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叢結,隨便一個問題叢結其實都可以發展成為一部戲的主軸。這些問題結有些是日本人特有的問題意識,有些是世界各國多多少少都會有的問題意識,特別是全球疫情蔓延的當下,劇情最後的全球病菌感染人數日增表,以及疫情爆發後,各國的隔離政策阻礙日本國移民計畫的進行,都讓人很有即視感。
一齣戲企圖同時呈現一堆問題叢結通常會讓劇情成為一盤硬掰拼裝的大雜燴,無法抓住主軸,或淪為流水帳的記述,缺乏張力,駕馭難度很高。不過本劇卻很巧妙地透過一個極度荒謬的情境作為貫穿主軸,很自然地統整了這些問題結的複雜面向。
這裡講的荒謬情境其實有點類似於卡謬在瘟疫一書的用法,透過一個大災難來打破既有的日常運作軌跡,將原本隱晦,大家可能多少心領神會又無法說出口的東西徹底翻出來。公開在大家眼前。只不過在鼠疫圍城中,荒謬的情境是在拷問人性,質疑人是什麼,日本沈沒是在拷問國家,質疑國家是要幹嗎。當然人跟國家是不一樣的存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寫小說的目的也與商業劇編輯不一樣,研究方法與最終答案自然有很大不同。這裡的荒謬只是一種編劇技巧,而非卡謬有關荒謬的哲學探討。透過日本沈沒這種荒謬情境來鋪陳出當今日本社會關切的重大議題與歷史中隱藏的恐懼暗流。
看完整部戲後,大概可以釐出幾個的問題叢結,這些問題結也不時出現在日本戲劇節目中,但還沒看過那一部戲把這些問題結通通納進來鋪陳演繹,雖然解題過程很天真,很簡陋,充滿一堆bug,まあ,不過就一部商業劇而已,還是不要太深究了,能把這些問題鋪陳清楚就很厲害了。
第一個問題叢結是國家、人民與土地的關係,這是本劇破題大主軸。有看過坂上之雲,一定對於每集開頭形容日本是一個很小很小的國家的口白很有印象。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對於有限的土地一直有很深的不安感,擔心土地不夠用,佔領中國滿州等殖民主義作為也是打著保護日本民族生存空間的口號。後來被丟了兩顆原子彈,整個國土直接被美軍佔領統治,最後演變成美軍長期駐軍在國土內,還被弄個和平憲法取代既有的憲法,二戰前威風凜凜的大日本帝國如今變成美帝的小弟,人民(選出的政治人物)無法完全決定自己國家的決策,還要聽從美國這個太上皇的命令,國家無法完全掌控自己所轄國土,讓美軍在日本國土上有特權,甚至為所欲為,這種國家≠人民≠土地的長期屈辱使得國家正常化的追求成為日本右翼滋長的根源。
加上日本有各種颱風地震火山爆發等天然災害,311的恐怖經驗仍歷歷在目,以及溫室效應海平面上升對海島的侵蝕威脅,都加深了日本人長期以來對所居土地的不安恐懼。國家、人民與土地之間的關係變成日本社會一個很深層的問題意識。
我想當年會有日本沈沒這本小說可能多少反應這個在歷史中長期徘徊的深層意識。所以本劇提出了一個大哉問,當連接國家與人民的土地不存在時,以「日本」統攝的國家與人民還有什麼意義,當日本人民全移民到其他國家,日本人與吉普賽人或1948年前的猶太人會有何差異。沒有國家的保護,失去賴以為生的土地後,日本人深以為傲的文化資產,傳統習俗與生活方式又將如何維持下去。本劇花了不少篇幅去鋪陳這個日本人心中的深度恐慌感。
不過本劇最終很巧妙的讓日本沒有全部沈沒,還留下北海道與九州部分土地,讓日本國仍有立足之地而得以繼續存在,國家仍有保護人民的基礎能力,迴避了這個終極大難題,留下了未來的希望。
然而本劇對於移民他國成立日本城的構想,過於天真,一廂情願,明顯就昧於現實。至少移民中國的一千萬人根本不可能如他們所願,在中國國境內成立日本城,劇中提出的移民方案,完全忽視中國的政治現實,缺乏說服力,只要看到近年來的香港與中國國內的政經發展趨勢,就不會一廂情願的信任中國的承諾與好意。劇中的企業主,官僚,政治家甚至國民之所以會輕易被說服接受這方案,其實是建立在另一個問題叢結上的夙願。
第二個問題叢結是日本的國際關係,特別是與美中的關係。這個問題結衍生自第一個問題結,也就是二次大戰後的日本國際地位變化,從原本東亞軍事政治經濟大國變成美國在亞洲的屬國,然後在面對中國大國強勢崛起後,日本該如何與中國相處。
劇中在推進移民方案,同時以中國與美國作為最優先談判的兩個國家,很具體地呈現日本當今外交政策核心,如何與美中兩國打交道是日本外交最重要的核心課題,而裡面的首相是親美派,副首相是親中派,也體現了日本外交政策裡的兩個互相競合的路線,親美與親中。
現實中,日本選擇了站邊美國,共組了圍堵中國的鐵血同盟。不過在本劇中,卻是親中派佔上風,中國友善地遞出橄欖枝,而且很犀利地把美國對日本頤指氣使的霸道行為充分表現出來,凸顯日美長期以來地位不對等的現實,日本名義上是獨立的國家,但本質上只是美國的一個屬國。
而對於中國,本劇則刻意鋪陳出日中的友善對等關係,移民方案之所以有說服力,就是建立在日中友好關係的想像上。日本與中國是可以對等合作,互惠共榮的平等關係,但日本與美國卻是不對等的支配關係,美國是老大哥,日本只是聽命行事的小老弟。在美中爆發貿易戰前,與中國深化合作伙伴關係,逐步擺脫對美帝的依附關係,藉此提升日本的國際地位的友中抗美策略,應該是日本外交政策中根深蒂固的隱藏路線之一。
不過現實中,美中關係惡化造成東亞地緣政治的大幅洗牌,習維尼的大爆走,讓本劇的鋪陳變得有點好笑與尷尬,只能把本劇當成是平行宇宙的故事。
不過我對移民計畫這一趴滿有意見的地方是對於台灣隻字不提,裡面有一幕是世界各國人民錄影對日本的加油打氣,但完全沒有台灣人民的影像。要說世界各國,那個國家最哈日,對日最友善,台灣沒排第一,也會排進前三名,311國際捐款台灣是捐款最多的,台灣也是日本出國旅遊人數前三名的國家,沒有出現台灣怎麼想都奇怪。所以合理懷疑是自我審查自我閹割,怕像半澤直樹一樣,出現ROC國旗會讓中國不高興,被貼上辱華標籤。
劇中敢直接醜化美國對日本惡形惡狀,當然就是知道美國不會拿著辱美的標籤來抗議,然後劇中對於中國形象處理則極為小心,中國的惡行也是因為美先下手的報復行為。編劇對現實上的中國其實非常有政治敏感度,完全沒有劇中角色對中國的天真感。
第三個問題叢結是環保、經濟與科學的關係,這組關係是全球都會面臨到,也是本劇故事推展的始源,用土地沈沒來凸顯這個問題叢結並不意外,畢竟很多小島國都快被淹沒亡國了。環保與經濟發展的複雜關係,已經有超級多的作品在討論,本劇中環保派與經濟發展派之間的對立也沒有多出人意外。
本劇比較特別的對於環保與科學關係的論證上,引進了非意圖結果的概念,原本是要解決問題的手段意外引發了其他的問題。劇中為了環保目的而導入的COMS技術最終卻導致日本土地沈沒。其實非意圖結果的原本用意是要闡述人類理智有其侷限性,無法完全掌握複雜現象全貌,終究會掛一漏萬,人算不如天算,提醒人們要謙卑,要有自知之明。
不過本劇某種程度還是很信仰科學。並不是人類完全無法掌握真理,而是人類輕忽科學,因私利而扭曲科學,造假數據。其實我對劇中有關科學的論證過程是很不滿,演得像國小程度的科學教材。地球科學或大氣科學,並無法像牛頓力學的論證那麼絕對,不要說地震預測,我們對天氣預測都沒那麼有保握了,怎麼可能對地殼運動的預測可以那麼有保握。本劇把問題一刀切,是因為數據造假才無法真正預測問題,如果數據沒造假,就能真實呈現真理。實際上更有可能的是,數據沒造假,但對同一個數據可能會有一百種的理論解釋,答案可能完全不同。劇中的角色很輕易就相信單一科學家的理論解釋是絕對唯一的,才讓我覺得匪夷所思。
劇中只出現三個地球物理科學家,我是覺得這部分劇情的鋪設很薄弱很簡陋,但本片重點在於日本沈沒引起的問題,至於科學上怎麼證明日本國土會沈沒只是很邊緣的支線劇情,不可能花太多時間來處理這問題。科學與政治之間的複雜關係其實可以單獨成為一部完整的戲劇來討論,絕不只是數據造假那麼簡單的問題。
第四個問題結是官僚與危機應對,這是日劇常見的主題,正宗哥吉拉是其中近年來最經典的代表作。本劇要討論的議題,自然也必須碰觸到這個問題結。日本官僚的迂腐與形式主義長期被詬病,也是日劇很喜歡揶揄諷刺的題材,看起來很有商業性,才會一直不斷出現。不過本劇的主軸不是在諷刺官僚體制,所以對於官僚的危機應變能力的批判力道就有點虎頭蛇尾,不像哥吉拉讓人看得很爽快。前半部確實有顯示出官僚體制危機應變上的顢頇,對應了現實上日本政府對於311與武漢肺炎等突發重大危機處理上的的弱點。
不過要是官僚繼續這樣顢頇迂腐,日本人可能都淹死在太平洋上了,希望之人就變成絕望之人了,所以劇情當然不這樣繼續演下去。後半段透過土地沈沒這種滅族滅種的重大危機,在與時間賽跑的急迫壓力下,打破了日本根深蒂固的官僚階層,官僚體制變得很能隨機應變,看到最後我都覺得日本官僚的行政變得好簡陋草率,就主角群與主角的伙伴四處跑龍套,然後就把複雜的國際外交協商、移民安置計畫通通搞定,完全看不太出來裡面隱含的各種困難的繁雜作業,困難也被簡化成幾個討論焦點。當然這也不是本劇重點,無法花太多劇情去鋪陳呈現。但不得說前半段一些官僚作業與決策過程要考量的各種眉眉角角,讓曾在政府部門工作過的我心有戚戚焉。
最後一個不能算是問題叢結,而是在反應全球疫情下的社會百態,這大概是目前全世界都關切的問題。本劇刻意映射了當今世界面對疫情的各種現象。現在的鎖國隔離政策,只是讓經濟衰退,大家無法出國心悶,國際物流曠日廢時,物價高漲,不過在劇中,卻是生死存亡的問題。
如何提高移民申請率就像疫苗施打率一樣,成為政府防疫政策成功與否的關鍵,劇中主角成功想出了說服那些不願申請移民的方案,最終達標,大家都願意移民。相較於劇中一廂情願的解決問題,現實中懷疑疫苗而不願打的人仍相當多。
不過不得說,編劇不只有商業頭腦,也很有政治敏感度,不只把病毒的起源甩給永凍土溶解而跑出的上古神菌,而不影射任何一個國家,疫情的爆發也完全跳過中國,只提到了一些歐美國家的疫情爆發與對移民計畫的影響。明明中國是最多移民的國家,中國的疫情與態度應該是移民計畫順利與否最大關鍵,但劇中幾乎沒啥鋪陳這一趴。
本劇最後日本藥廠願意放棄病毒解方的專利並公開製程,以推進移民計畫,大概只有在日本沈沒,而且日本發明出疫苗的荒謬情境才可能發生,看看現實國際中的疫苗大戰,疫苗施打的貧富不均問題,都讓人覺得本劇天真到讓人感動。現實中無法解決的難題,在劇中都可以順利解決。
簡而言之,整部戲反映了現實世界中很多深沈的問題,但在劇中卻透過一些劇情的巧思安排加以串連在一起,而對於問題的回應則簡單帶過,可說是大題小作,但仍很值得推薦。
連假最後一天,心情真鬱卒,只好寫一寫廢話來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