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明天,甚至下一秒,我就死亡。寶貝,我希望你可以繼續往你的未來前進,無須停下!
人生的無常,我常想如果對於“教養”這個課題,給一個註解,會是什麼呢?
孩子如果是生命的一個延續,我能提供他什麼呢?
在面對無法決定要如何對待孩子的時候,第一個會反問自己:有沒有生命或是其他重大傷害的危險?如果只是跌倒、皮外小傷,就放飛讓他奔跑,就算是跌倒也是需要練習!但是,遇到下坡或是馬路,我會和他解釋「這裡不是適合奔跑的地方!有些可以預知的危險,是可以避免的。」
第二個:現在要幫忙孩子的事情,他長大以後,是他自己必須處理的嗎?例如:吃飯!不管娘家媽媽、還是婆家公婆,長輩愛孫,我都能理解!所以,在自己家,當孩子自己想用手抓食物的時候,我就開始擦地板了(嗚嗚)現在,滿三歲,練習備菜,飯前他可以拿碗筷、端菜上桌、自行吃飯,另外也開始讓他吃完飯之後,練習洗碗、擦桌子、整理地板。
要相信孩子做得到,相信日後即便是不在父母身邊,他仍然有能力把自己照顧好。當父母相信他的時候,孩子也會相信自己是有力量的!
如果,老鷹捨不得放下小鷹學飛,小鷹如何有強韌的翅膀?小鷹要如何乘著瞬息萬變氣流,飛向更高、更遠的天際呢?
沒有突然就會做這種事,只有練習,放手去做,才會做!能力是需要努力的。
所謂的天份,我認為就像是一種天然資源,總有耗盡的一天,用完之後,孩子能剩下什麼呢?
有個猶太故事,有對父母問他們的孩子們說:「孩子們,如果家裡發生火災,你們會選擇拿家裡什麼東西逃跑呢?」
「錢財!」
「書本!」
孩子們此起彼落地搶答,他們的父母和他們說:「孩子,最重要是你的智慧!有形的資產,容易被搶奪或是損壞,只有智慧會一直陪伴你。」
關於教養,我思考的是:「我能不能讓孩子擁有成就他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呢?」
孩子會長大,父母會老,時間是如此的公平對待每個人。
伊索寓言裡有個《小偷與母親》,故事是一個小偷被判處死刑,在行刑之前,給了他一個願望,小偷說希望和母親說話。當他的母親到他的面前,他和母親說:「母親,請您靠近一些,我沒力氣大聲說話了。」當他的母親靠近他的嘴邊,小偷突然地張口,猛然用嘴巴撕裂他母親的耳朵。圍觀群眾嚇呼失聲,小偷泣訴道:「從我偷小的東西的時候,妳從不責罰我,不教導這是錯誤的,導致我現在要被處死,妳有罪!」
試問,小偷的母親不愛她的兒子嗎?我想她是很愛、很愛的,只是,哪裡錯了?
兩個故事,不都是在說“教養”嗎?
茶,喝完了。下次聊什麼呢?待我想想...
延伸閱讀:
跌倒,是需要練習的
猶太媽媽給孩子的3把金鑰匙:生存力、意志力、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