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福興鄉的文章帶大家認識福興的「番」故事,這篇則往東走,看看福興東邊那幾個聚落。這樣分開撰寫不代表這裡沒有巴布薩族馬芝遴社,只是我將各聚落歸類的方式。
在跑福興之前,我們有想到福興這麼大,畢竟他的市區離鹿港實在太近,讓人以為它就只有市區那一小塊。然而,東福興與西福興都還有不少聚落,我錯辨這裡了。
不過兩篇文章還是需要連結,那就繼續還沒談完的外埔村吧!或許就跟照片中那防空塔一樣,偷偷摸摸的,這個聚落沒有像番婆一樣著重防空塔存在。
清朝時期,不同姓氏家族的移民來台開墾,移民至此,認為這裡土地相當荒蕪,都是雜草叢生的草埔地,也因此取名為「外埔」。
過去可能很貧瘠,但現在外埔地區,可有一間國小呢!在外埔,最驚豔我的古厝為有著老木門的「三美堂」。之前沒有查到這間古厝的資訊,所以繞進巷子時,即使它屋頂被鐵皮覆蓋,卻也十足搶眼。
三美堂上方寫著「潁川衍派」,想必是陳家的祖產,阿姨說這有百年歷史,不知道是否為真。這裡應該算是「竹圍內」這個小聚落,起因為過去排水堤岸都蓋很高,周圍有竹子分隔保護。
外埔人口聚集之處在「公館」聚落,中間也多改建為透天。不過還是讓賊賊找到老古厝,就藏在那些樓房間。梅鏡衍派那大概就是梁姓,也是公館地區的大姓。
看到名為「公館」的地方都要特別注意,過去這裡可能是交易、裁判所之處。而外埔村的公館,則是因清代時,這裡出了一位舉人,有文官頭銜,並蒙賜公館。
這古厝外面放了老搖椅,似乎很適合安居。不過門額上有一個很難的字「鵞」,我+鳥,知道怎麼唸嗎?鵞湖鹿洞出自於「鵝湖世澤,鹿洞家風」,希望自家能崇文重教,更顯示出公館這裡的文風啊!
三汴村位於福興鄉東南方的位置,這聚落位置看似邊陲,卻有便利商店與連鎖咖啡廳,還有一間販賣自家商品價格的麵包店,可說比福興不少聚落方便。
這與彰水路旁有福興工業區設置有關,雖然整個彰化縣有不少農地工用,但集中式的工業區帶來的消費人口是可觀的。一進到聚落,就看見斗大的標語寫著「自從今天開始,求美好的明天」。
這或許是意外,但這聚落有不少古厝山牆上的裝飾,似乎象徵著工業化的齒輪。輪軸成為牆上的的線條,驅使著社會往前邁進。
後來在福興其他聚落也有看見類似的設計,但目前還是在三汴看到為多。不知道是否請了同一個建築師,又與台灣工業化這件事是否有關?
也或許是我多想了,滿好奇大家怎麼看那建築的山牆呢?村子裡還是有其他幾何造型的石子合院,色彩就沒有剛剛那個鮮豔。
整個聚落以「林」為主要形式,堂號為「九牧傳芳」,就像上頭照片中古厝有的牌額縮寫,又或者用穎川衍派呈現。
工業風的齒輪⚙️色彩鮮豔,甚至可以說大膽,但這還不是三汴村最大器的建築作品。在拍攝林家齒輪古厝時,走出來一位阿嬤,跟我說她家還不是最精彩的,指引我路後,我就朝她口中那全村最厲害的房子前進。
轉個彎,一幢有著門柱圍牆的五開間大院就在眼前。佔地十分廣大,因為鐵門隔著,只能勉強隔著院子往內拍,難以拍到正廳細緻之處。
好在護龍裝飾與正廳顏色和幾何造型組合幾乎相同,卻更為跳躍。那延伸而來流動感十分明顯,主要是紅褐色、墨綠色。
此屋為林周、林朝廷的故居。林朝廷大正四年(1915年)從鹿港第一公學校畢業後,考取臺灣公立臺中中學校(今臺中一中),為該校第一屆學生,再至東京明治大學法學部就讀。
他回台後,沒有選擇執法,反而投入實業界,為彰化一大米商,開設「裕豐商行」。昭和十六年(1941年)開始服務鄉里,擔任福興信用購買販賣利用組合長(總幹事)。
戰後就任為福興鄉農會會長、鄉代表會主席,可說是三汴村於日治時期所出重要仕紳。
在鹿港駐村快一個月,我發現海線居民很愛排隊買便當和小吃,不知道是否整個彰化都這樣。三汴村因為離工業區近,有幾家越南餐廳,而這家水餃店還算便宜實惠。
水餃店對面有一家有著文青LOGO的麵包、豆奶或是穀物店,名為「福星製造」。賊賊認為這樣的取名很霸氣,既強調了福興本地,更與彰化製造業產生連結印象。
整體視覺很不像工業區旁會出現的店家,感覺比較適合出現在科學園區,這或許是我自己對製造業的誤解(我認錯)。
按照賊賊的個性,當然很好奇這家開在工業區旁,以綠為主色的烘焙店內的故事。只可惜沒店員也有如工廠員工機械化般,不太愛搭理人,所以田野失敗。不過他們家的奶酥吐司是真的好吃,配鮮豆老爹的豆奶,很濃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