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待在學界還是業界呢?離開考古學這條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因為校系(臺大人類學系)的關係,身邊很多優秀的朋友在畢業後也持續深造,當時沒有念研究所的我反而是少數。(雖然是因為沒考上🤣)

前年在台東史前文化博物館看到朋友負責的考古策展

前年在台東史前文化博物館看到朋友負責的考古策展



過去分享我的轉職經驗總是著重在如何從行銷轉職到人資的經歷,但回想起來,更早的生涯轉換重點其實是在沒有研究所考試失利後,不得不投入業界工作的這段歷程。


當時的落榜對我來說真的挫折到不行,甚至趴在宿舍桌上大哭一場(印象很深刻,當時以新鮮人身分面試的時候,被問到最挫折的事情是什麼,我回答說是沒很努力卻沒考上研究所這件事,靠著朋友的打氣復原)


現在回頭看,沒進入學界,直接進入業界職場或許是更適合我的道路。工作越久,知道我熱愛自由、注重成就感、追求工作的意義和環境,這些注重的工作價值觀在學界的環境下,多半是較難同時符合的。


雖然我還是很關注考古,衷心喜歡這門學科,最後沒有走入這一行,不感到可惜或後悔。但實在由衷佩服在這個領域工作的所有人,持續為臺灣的文化保存與發展貢獻,考古的投入有時候甚至會犧牲個人的生活與自由,但對社會的意義是難以用任何量化指標衡量的。

也想過或許隨著年紀漸長,價值觀在意的順序改變,哪天我突然又想回到校園不一定呢!


隨時保持對自己的覺察,盤點對個人價值觀的順序,是生涯探索不能停下來的課題。

想看這類主題或是不同主題都歡迎和我互動分享!


考古學及數位行銷背景的新創人資,產業包括教育、新媒體、電商、軟體公司,歷經跨領域、跨產業的職涯探索。 期待能以生涯設計師的身份協助大家一起探索生活/職涯的各種可能。 有一隻叫做肉桂的挪威森林貓🐱 近期的興趣是滑雪🏂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因為在個人 IG、LinkedIn 都有稍微分享生涯設計師,身邊也有些朋友對這件事情感到好奇,想說趁著記憶猶新,就來分享一下成為生涯設計師的這段小故事🌟 這篇文章會分享以下內容: 生涯設計師是什麼?我當初如何得知生涯設計師,以及為什麼我想成為生涯設計師呢?成為生涯設計師然後呢?對我來說的優缺點?
離開學校後進入職場經歷過工作轉換時,都會深深覺得,與工作之間的關係真的好像談戀愛! 需要緣分,也需要探索和學習。 。轉換工作的推力和拉力 。該如何下定決心呢?
工作以來已經超過 5 年了!想在這邊分享第一次面臨轉職的故事。 離開學校後,因為會一些日文,加上想往行銷發展,我應徵上了在日商廣告代理商擔任 Facebook 廣告投手的工作。 大約進公司 7-8 個月的時候,發現自己並不太喜歡這樣的工作,原因有幾個: 現在,我通常還是會說自己是一位非典型的人資:
因為在個人 IG、LinkedIn 都有稍微分享生涯設計師,身邊也有些朋友對這件事情感到好奇,想說趁著記憶猶新,就來分享一下成為生涯設計師的這段小故事🌟 這篇文章會分享以下內容: 生涯設計師是什麼?我當初如何得知生涯設計師,以及為什麼我想成為生涯設計師呢?成為生涯設計師然後呢?對我來說的優缺點?
離開學校後進入職場經歷過工作轉換時,都會深深覺得,與工作之間的關係真的好像談戀愛! 需要緣分,也需要探索和學習。 。轉換工作的推力和拉力 。該如何下定決心呢?
工作以來已經超過 5 年了!想在這邊分享第一次面臨轉職的故事。 離開學校後,因為會一些日文,加上想往行銷發展,我應徵上了在日商廣告代理商擔任 Facebook 廣告投手的工作。 大約進公司 7-8 個月的時候,發現自己並不太喜歡這樣的工作,原因有幾個: 現在,我通常還是會說自己是一位非典型的人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所謂的「整理」是把家裡多數的東西丟掉嗎? 還是把這一處的東西挪移到另一處呢? 其實,以上的想法都不真正符合「整理」的定義,根據韓國的居家整理師鄭熙淑在《帶來好運的家》這本書中所述,其實「空間」的概念遠大於「整理」,也就是說我們期望自己生活在什麼樣的空間裡呢? 書中提到許多人即便
Thumbnail
服務業經營者常困於門市與總部之間的時間分配中。門市是企業營運的前線,需求即時回應;總部則是策略規劃的重心,需投入深思熟慮。兩者的需求錯綜交織,經營者往往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根據調查,超過六成的服務業經營者表示,由於過多時間投入總部,門市運營常出現顧此失彼的情況。
Thumbnail
世界觀集中在希臘神話,好處則是敘事的內容更加集中,讀者也更能夠掌握其中的情節。雖然是一種神話改編,但整體來說仍能夠帶給觀眾不少驚喜感,其中對於一些角色原型的再設定,也會給人一種明明同樣的架構,卻又打破框架的奇妙感覺。
Thumbnail
或許這本書不像一般的寫作工具書,教你要用什麼樣的語法、架構來創作,而是一本能在你創作遇到迷惘時,拿來翻翻、輕鬆閱讀的一本書。
Thumbnail
隨著WEB3.0的到來,AI技術百花齊放,無論是文字、影像、甚至是聲音的生成都比過往從無至有的發想到完成來的容易的多。 文字創作者、影像創作者、甚至是模特、客服人員...都變得可藉由AI來產出成品,AI產業的快速發展卻也讓AI教育與......
Thumbnail
文章開始想跟大家分享一句特斯拉執行長Elon Musk曾說過的一句話:「If something is important enough, you should try, even if the probable outcome is failure.」
陪伴跟愛哪一個重要?~用真心談話所以侃侃而談,以同理心傾聽因此感觸良多~
Thumbnail
如果同時有在玩幣圈跟 NFT 圈的話,會觀察到今年幣圈有一波所謂的小牛市,大概是從 2023/01 開始,幣價有不斷往上的走勢,但是這一波小牛卻沒有特別帶動 NFT 市場的復甦,到底是真的已死? 還是原本就是不一樣的週期? 我的看法是,NFT 跟加密貨幣一樣,就是一個大起大落的市場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所謂的「整理」是把家裡多數的東西丟掉嗎? 還是把這一處的東西挪移到另一處呢? 其實,以上的想法都不真正符合「整理」的定義,根據韓國的居家整理師鄭熙淑在《帶來好運的家》這本書中所述,其實「空間」的概念遠大於「整理」,也就是說我們期望自己生活在什麼樣的空間裡呢? 書中提到許多人即便
Thumbnail
服務業經營者常困於門市與總部之間的時間分配中。門市是企業營運的前線,需求即時回應;總部則是策略規劃的重心,需投入深思熟慮。兩者的需求錯綜交織,經營者往往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根據調查,超過六成的服務業經營者表示,由於過多時間投入總部,門市運營常出現顧此失彼的情況。
Thumbnail
世界觀集中在希臘神話,好處則是敘事的內容更加集中,讀者也更能夠掌握其中的情節。雖然是一種神話改編,但整體來說仍能夠帶給觀眾不少驚喜感,其中對於一些角色原型的再設定,也會給人一種明明同樣的架構,卻又打破框架的奇妙感覺。
Thumbnail
或許這本書不像一般的寫作工具書,教你要用什麼樣的語法、架構來創作,而是一本能在你創作遇到迷惘時,拿來翻翻、輕鬆閱讀的一本書。
Thumbnail
隨著WEB3.0的到來,AI技術百花齊放,無論是文字、影像、甚至是聲音的生成都比過往從無至有的發想到完成來的容易的多。 文字創作者、影像創作者、甚至是模特、客服人員...都變得可藉由AI來產出成品,AI產業的快速發展卻也讓AI教育與......
Thumbnail
文章開始想跟大家分享一句特斯拉執行長Elon Musk曾說過的一句話:「If something is important enough, you should try, even if the probable outcome is failure.」
陪伴跟愛哪一個重要?~用真心談話所以侃侃而談,以同理心傾聽因此感觸良多~
Thumbnail
如果同時有在玩幣圈跟 NFT 圈的話,會觀察到今年幣圈有一波所謂的小牛市,大概是從 2023/01 開始,幣價有不斷往上的走勢,但是這一波小牛卻沒有特別帶動 NFT 市場的復甦,到底是真的已死? 還是原本就是不一樣的週期? 我的看法是,NFT 跟加密貨幣一樣,就是一個大起大落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