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戀愛會是什麼模樣?成熟、自主、互相尊重、重視溝通等特質或許能形成一幅模糊形象。與成熟戀愛並列的另一種戀愛模式或許是較質樸的青年戀愛,兩者間最大的不同或許是行為者對於世界、社會、於愛於欲的運作模式所把握的程度不同。如何在愛中適當地對待彼此?如何在愛中尋找合理性、面對挑戰的態度管理等重要的問題在感情中占據核心腳色,這些知識並非經由制式管道獲得,而是藉由從傷害、錯誤中重新站起,進而重新面對世界這種循環中,一次又一次學到的。我不禁想到,若有人能夠在這些 younger hearts 需要這些知識時,有人提醒他們一些原則性走向、給予某些知識的話,是否能夠讓這些孩子成為更能善待他人、自己的人?
愛與欲的驅力非常強勁,它們的發生不會等到誰準備好才發生,放縱這兩匹馬亂奔的後果常常就是損人 50 自損 80 的狀況,我想這可能是對戀愛這種相處模式的了解不夠、包容心不夠、知識不足以理解到人/戀愛的多樣性所致。知道風雨欲來時,習得知識與調整心態是必要的。現下我們知道必然發生的事就是改變,為適應改變而調整心態就是必要的。具體的行為是:不視任何事為理所當然,將自己放在一個能應付所有結果的狀態至關重要。只要你承認你自己的價值,那自我的情緒舒適度就是重要的。任何行動都會導致結果,這個結果會帶給你情緒成本,不要讓自己暴露在有高機率承受超出負荷的情緒成本之處境中。雖然說以任何形式進入感情都會有成本,這不可避免,但可以控制,至少在事情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之前都可以控制,靠著對事實的認識與對期待的控制,時時刻刻需要提醒自己這兩件事的必要性。
感情中的痛並不會隨著經驗累積而降低,每次戀愛都是將自己交出的過程,若無法以正確的態度面對,每次都會一樣痛。雖然這種痛隨著事過境遷依然會變淡,但承受過者皆會同意,這種痛少一次是一次。當發展不盡人意時,傷害控制就是行為的準則;當事情的發展符合期待時,也別為了替這份期待留點餘地。一言以蔽之,要與不確定性共存。
我人生中發生許多感情賭爛幹事,賭爛在所難免,但我也逐漸發現了一些感情的眉角、獲得心智與理解上的成長。挫敗的過程很耗費時間與心力,但這段經驗並非完全枉然,對自我、他人、世界的進一步瞭解本該付出代價。現在我的處於一個很適合統整與分享這些觀點的時刻,打算來寫一些東西討論。所有人在戀愛中都會犯錯,錯誤源自經驗不足、知識不夠、對自己的了解過於膚淺、對戰況理解錯誤,這些都沒有關係,但最可惜的就是你白白受到傷害卻無法汲取讓自己成長、強大、繼續前進的養份。
一、慾望與支配—自主性的肯認
康德認為人最重要的價值是自由。做為能思能動的存有,我們具有將想法實現惟現實的能力、我們具有自主性、能做出選擇、與世界和他者作出互動,這也是為何我們看到植物人時會有「這還算是人嗎?」的疑惑。生物學上他們是人並存活著,但在上述討論脈絡中這種說明顯然不夠充分。無論如何,我們至少能肯定行動與決策的自由至少是一般意義下的「人」相當重要的部分,故身為人的主體性從一開始就不可能和自由分開,更清楚的表述可以是「人自始自終都是且必然是自由的個體。」然而,愛情是種非常複雜有趣的關係,黑格爾的哲學一般而言非常晦澀難懂,但他有一句談愛情的說法非常精闢直觀:他認為愛情是兩個自由人放棄原先的初始自由,卻在愛情中獲得另一種自由的關係。
兩人在愛情中並沒有失去自己,而是在我與你的基礎上建築了我們。在我們中,最理想的狀況是兩人的自我皆能充分舒張,大部分的感情、欲望皆能獲得滿足,但一般狀況卻不完全會如此。若自我受到過度壓迫則當事者可能會想離開關係,若情感慾望不得到滿足則可能會想以不健康的方式取得(如勒索),並壓迫到對方的自由與自我。當這種歪斜超過某程度之後就會引起災難性後果,猜忌、忌妒與支配。在一段關係中會出現佔有欲是正常的,但我們須體認到自主性、主體性的重要,因為在我們之前,對方首先會是個人,就算在關係中,他最終需要負責的對象也是他自己。過多的支配欲望可能侵蝕他的自主性基礎,進而侵害一段關係的基礎(即「你和他」中的「他」)。要知道什麼樣的程度的佔有算是合理的?我認為只能藉由溝通發現這個平衡點。在承認人的多樣性、關係的多樣性及複雜性後,唯一可靠的出路只能是穩定、友善、坦白的溝通。到目前為止,我相信高品質的溝通是維持關係的唯一方式。可以去找看看一部電影「客製化情人 (Ruby Sparks)」來看,該片對這對愛情中的自主性有所討論。
二、契約
我嚐試用契約的概念理解關係。不同於法律上的契約,它效力薄弱,強度取決於立約者雙方、會受到較多懲罰者並非毀約方而是被毀約方。這種契約看似完全無用,為何有人會需要?但若是用這種方式看關係這種契約是看錯了方向,它不是懲罰性契約,而是獎勵性契約。比起約束,它更像是種協作計畫。這整件是最有趣的地方在於,雙方都必須是完全自願的,故自始自終這種契約的維持都是困難的,變心了、不愛了、阿嬤死掉、感覺不對......毀約者提出的任何理由都是合理的,因為理由根本就不是重點,重點在於當事人的了無意願。
反之,愛情關係這種協作計畫的成功代表了兩人成功地克服了某些挑戰,穩定地維持某時間長度的關係。在此意義上,這種契約或許是展示性的。承諾是此契約的本質,它似乎能產生稍微固定住變化莫測的未來之假象,然而此承諾的重量隨人而不同,所以才會有「為什麼喜歡為何不願意在一起」的情況吧。喜歡在一般狀況可能是交往的必要條件,卻不會是充分條件。只有喜歡似乎是不夠的,隨著年紀處境的不同,充分條件可能會增加。用關係作為一種強烈約束約束對方是徒勞的,心的互相吸引是關係的前提,沒有愛的關係沒有任何意義。若你愛上了別人,或其他狀況發生,雙方又以盡力溝通,那麼分開的時刻已然到來。
三、腦海中的她
不要愛上你腦海中幻想的她。「戀夏五百日((500) days of Summer)」已經將這件事如何運作完美地勾勒清楚了,若你看過了,卻認為它是個淒美愛情故事、憐憫著主角湯姆遇到了個臭婊子,我想你最好再看一次。你認識了她,她身上有著幾個吸引你的特質,你放大它們、給予了這些特質意義,將自己的自我認同部分地投射到她身上,同時忽視了現實中的她的其他面向、她的真實模樣、她的意願、她的某些意願與表態—忽視了她是個真實存在的人,然後沉醉在自己的唯美幻夢中。你可以期待,但不可將眼光從現實中移開;你可以猜測,但必須要有事實根據。最壞的狀況就是擅自滿心期待,最後迎接非常「詩意」的挫敗。
對,這是諷刺,這些都是你自找的。在揣測對方心態的階段,若你已經愛上對方,這階段將會非常痛苦,但請記得:1. 你是來追尋幸福的,若代價太高、耗時太久,超過你的負荷,必須設下一個停損點,否則結果很可能是你非常痛(很久)且一無所得;2. 沒有誰是可惜的,事實如果就是無法在一起,正視這個事實,給自己一點時間,重新勇敢地站起來,前進;3. 不要「浪漫地」把心全部交出去給人蹂躪,永遠保持目光明亮、替自己留一點餘地,若事情發展穩定順利再把這些心意補上,若事情發展不順利也能退的優雅。謹慎地走一步算一步是最好的方法。
四、與不確定性共存
這點在文中已反覆出現,因為這與戀愛前、戀愛中的 mind-set 高度相關與重要。你要永遠知道事情總是有可能出錯,你的期待總是有可能落空,你所要做的是保持心態的開放,你的想像與期待並不是用來勒索他人與自己的。
安全感不來自百分百的確定性,這種東西沒人能給。恰好相反,安全感是通過溝通、對自己心態的調整,以及對不確定性的深刻認識與接受所得到的。感情中,最無堅不摧的人不會是沒有感情的人,而是時刻保持柔軟開放心態、能適應各種改變的人。要做到這點,你必須接受、承認、喜歡(即使只有部分的)自己,如此一來你才會懂得保護自己。我相信你們在一起時一定非常美好,但若這段關係已經遭遇無法克服的困難,請回想起你本來就是個很棒的人,且現在又重新擁有了可能性。
老實說,我認為100種人就會有100種愛的模樣,我所做的只是將這幾年面對愛情態度的調整用條列式的方式記錄下來,最後竟變成某種教訓後輩的文章(?),與我原先想寫的溫柔口吻、富教育意義的風格相去甚遠。此文僅用以紀錄自身心情,若有幸能以任何方式幫助到人,那也非常榮幸。
國中時,我曾因為自己的感情、擁有感情感到痛苦萬分,我想是因為我當時不具有正確的認知與心態。現在的我依然在遭遇困難,依然在感情中忐忑,但我能肯定地跟當時的我說,你已經成為一個更懂得愛、懂得如何去愛他人、更重要的,更懂得愛與保護自己的人了。追求戀愛的路上,我可能才走了一小段,但現在我所了解到的這些,必然能幫助我迎接路上即將到來的挑戰。
附錄:碎碎念
- 不要排斥交友軟體:當人際關係逐漸凝固、缺乏新意時,可以考慮使用交友軟體。挑一個使用得慣的交友軟體開開眼界,見林才更有機會見樹,各式多元有趣的朋友/潛在合適對象在等待發掘。現下最愛的她在五年後看起來根本就不是這麼回事,對的人只能是那個能夠一起走一段/很長一段的人。
- 理想型無用:大學時期我心中的理想型雖然不算非常具體,但大概是:年長、略大胸、姊系、長髮......之類的。但現在的對象有的特質與上述特質完全相反。理想型非絕對,只是萬種可能性之一。我想說的是,更健康的態度應是捨棄無用成見,用心對待迎面而來的每個真實的人。你們的適合可能會以你從沒想過的方式發生。
- 告白不是魔法:心意契合,熱度足夠的兩人很可能在告白從缺的情況下進入關係。反之,對不夠熱或不對的人告別也不會改變什麼,所有事都會維持現狀,只是逼迫對方攤牌。但沒有把握的告白其實是種可以讓自己快速心死的方式,在這種情況中它或許還有它的工具價值。不要期待這種行動會為你不順遂的戰況帶來轉機。在愛情的領域中,務實、對自己誠實且懂得把握真實資訊者最不會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