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體被發現的地方要在沒有人煙、四周被包覆起來的山區,這樣比較有隱密感,像是爬山的人才會走的路線。這是「華燈初上」第一次場景聚焦會議中導演對開場不久屍體被發現的山區想像。
在山上拍攝最優先要考慮的事情是“下車後進到拍攝現場的距離跟過程”,最怕的是找到完美的場景但是器材進場需要扛上搬下,這樣子光是進場就會耗掉一堆時間跟體力,所以最一開始我找來的地方都是山區步道附近的區域或者亂葬岡附近,這些地方都有下車後可以很快進到現場的優勢條件,但是導演想像的是更原始甚至看不出來哪裡有路可以走的地方,導演說:屍體是登山社大學生發現的,那應該是個被樹包圍起來連路徑都沒有的地方。
在雙北市有這種隱密性而且下車後可以很容易走到現場的森林非常少,當時第一個認真討論的地點是位在士林區溪山里的「帕米爾公園」,這裏是雙溪古道的起點。國共內戰時約四百名軍官不願降伏共軍,穿過帕米爾高原經過沙漠、巴基斯坦、印度、新加坡等,輾轉來到台灣後定居在此區域的軍官們自發性建造的紀念公園。
這裏是外雙溪的山區,停好車走進公園的距離約10公尺,有夠大的空間可以架設攝影機、燈光器材,公園內雖然也有石階步道甚至路燈,但這裏算是比較原始的自然公園,而且對於劇組的拍攝操作會比在真正的山區樹林裡更節省時間。導演跟攝影師在這裡討論了一段時間,希望能找到把這裏拍成某個很隱密山區的方法,但是拍攝角度始終很局限,最終這裏沒有被選上。
那時候我每天都在想到底要把「蘇媽媽」藏屍在哪裡-
後來我想起一個朋友很喜歡野溪溫泉,曾經跟他去找過位在陽明山跟金山交界處附近的「下七股野溪溫泉」,我記憶中在接近溫泉之前是一段很長的下坡山路,那段路完全沒有人工作物,只能踩著石頭或樹根前進,應該是完全被山壁樹林包圍著的狀態。隔天早上我從淡水三芝的方向開始上山,開了將近一小時後我照著 Google map 的指引來到下七股附近,溫泉的入口位在公路的路邊岔路裡,這個岔路只是一般的碎石土沙地非常不起眼,雖然去過一次但是非常不熟悉,花了一點時間才找到岔路入口。
那一天的陽光非常刺眼,進入岔路後我站在被樹群包圍的地方都還能被穿透葉子的光照亮到只能瞇著眼睛看相機的機身螢幕回放,但是完全看不清楚到底拍到了什麼。岔路進去後還要走一小段路才到溫泉入口的下坡路段,而且大隊要下去會是很麻煩的事情,所以那天我並沒有往下走太多,之後在會議上提案時也只讓大家看了岔路內的照片,結果帶大家去看“複勘景”的那天,所有人都想往下走去一探究竟,最後決定蘇媽媽屍體在往下坡走約10分鐘的位置被發現。
“我自己去看(找)場地的講法叫做「勘景」,場景提案會議後帶導演、美術、攝影師去看場地叫做「複勘景」。”
回去查了這個位置屬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的範圍內,所以需要向「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申請拍攝許可。蘇媽媽屍體是在颱風夜過後因為土石鬆脫滑落才被登山隊發現,所以美術組需要準備大量泥土去倒在現場再把假人塞進土裡,通常在國家公園範圍內的拍攝管制會比較嚴格,我在申請書上特別註明:「製造土石流效果,會陳列大量沙土。」,另外是周圍兩公里完全沒有洗手間,所以我又再多了一條:「放置流動廁所。」,結果承辦人員對大量沙土沒有意見,但是拒絕我們放置流動廁所,因為他們的其中一條規定是不能搭建任何東西,包括帳篷,放置流動廁所就屬於一種搭建,所以不行,我想這可能是早期有些人會在陽明山隨便找地方露營的關係而設下的限制吧,舊法條沿用至今也沒有再調整過。後來在這場戲開拍前約10天我們在距離岔路口7分鐘左右車程找到一間願意租借給我們當作演員化妝休息室的咖啡廳,拍攝當天所有要用廁所的人都得搭車到這裡使用。
到了這場戲開拍的前一週我心裡越來越不安,因為還沒有人仔細討論過這裡的進場與安全規劃,跟燈光師討論那段下坡的器材該怎麼下去,電怎麼拉下去?得到的答案是:「大家慢慢搬,把發電機靠近一點放線下去。」,但是器材從哪裡開始搬?岔路口看起來無法讓3.5噸卡車通行,如果卡車進不去的話就得從公路上開始卸貨搬運,另外是下去的那段路完全沒有東西可以扶,於是跟製片夥伴提議找人做基本的安全防護,讓大家上下比較方便。
在這場戲開拍的前一天,美術組進場陳列沙土、假人的這天,我們找了在業界中專門協助排除各種疑難雜症的「特殊場務組」過去,他們是我心中「馬蓋先」等級的專業人員,能夠做出很多機關效果,台灣的影片只要有下雨,至少有一半都是他們去做的雨效,也可以加熱溪流讓演員冬天在水裡拍戲不會失溫。馬蓋先們幫從下坡段的入口處開始在第一顆樹上纏繞麻繩往下拉當作扶手,每隔一段就在一棵樹上做纏繞固定直到下面的現場,並且把路上比較鬆的土壤打緊固定,讓大家明天踩的時候不會突然鬆開往下滑。
拍攝當天我因為心情的緊張所以很早就起床出門到咖啡廳門外在車上睡覺等老闆開門,咖啡廳早上5:30開門,我跟同事把咖啡廳桌椅排成梳化組可以工作的空間後就去岔路口等大隊。岔路口外無法停車,必須把車停去步行五分鐘的停車場,等等3.5卡車到達時如果開不進去岔路,就必須讓所有器材車全部進停車場等候「叫車」到岔路口卸貨,就算進得去,進去後另外一個問題是可能會在碎石泥沙地打滑出不來。
20分鐘後第一輛3.5卡車到了,大夥研究了一下依舊沒人說得準到底能不能進去、會不會打滑,但不論如何都得試過才知道。卡車以時數5公里速度緩緩前進,三個人在兩邊幫忙看顧上下左右,慢慢的車進去了,但是會稍微折到一些小樹枝,再更進去了一點來到可能會打滑的地方,結果因為重量夠重也過去了,我在內心裡大喊了一聲:「爽啦!」,在第一輛車進去的同時,其他車輛跟人員正在停車場內停等吃早餐。
第一輛車進場定位停好後的此時此刻我才突然發現,在下坡段的入口樹後方有一座先人的墓碑立在那裡,上面佈滿日積月累的青苔泥沙,沒有注意看的話會以為是石頭,我實在太失禮了,來了那麼多次居然到拍攝當天早上才發現,於是請同事趕快準備燒香跟香爐放在下坡入口處,每一位要進場的人員都請他們先上香祈禱順利平安。
早餐後燈光組、攝影組的兄弟們開始陸續把車開進岔路裡就定位卸貨,大家一手提著各自的器材,另一手拉著昨天才架設好的麻繩扶手依序進入現場,麻繩發揮出最大功效,再加上入口的先人保佑,這天的過程大家都很平安順利,我也放下一顆大石頭。
【謝謝您看到這裡,我從事影像幕後工作十八年,四十三歲這年第一天開始一週一篇的紀錄分享這些年的幕後故事,原則上每週一晚上發表一篇新文章(偶而工作無法負擔時會不定時延後),如果您喜歡我的故事,請您按個讚或者小額贊助我都行,對我來說是很大的鼓勵,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