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一篇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在日本文學小說《流浪的月》的前段,更紗很早就察覺到她和同居男友亮的交往關係並非建立在愛情之上。那麼亮呢?他認為自己和更紗確實是因為愛情而結合嗎?事實上,從小說的後段就可以清楚知道,其實打從一開始,亮明白自己追求更紗並進展至交往、同居關係,全部都不是因為愛情。
他會選擇更紗,完全是因為更紗符合他的理性對象的人設——軟弱、需要別人保護、依賴性高,這樣的對象可以滿足亮的掌控慾,讓他的男性自尊得以發揚光大,展現他確實有保護別人的能力這份雄風。
也因此,當更紗與文重逢後,開始有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湧現出屬於自己的思想時,亮的危機意識立即啟動,讓他的行為舉止開始走向偏激。
亮在《流浪的月》出現的橋段,大多是扮演恐怖情人的角色。確實,他採取暴力的方式逼迫更紗順從他的指令,只要更紗稍有猶豫便會換來一身傷。然而,他的暴力行為源自於他內心的不安,而這種極度缺乏安全感的源頭是因為他的父母以不堪的方式離婚,而非和平分手所種下的陰影。亮的兒時際遇令人同情,但這無法成為他長大後總是以暴力手段對待交往對象的惡行脫罪的理由。
亮一次次的暴力手段,終於打碎了他與更紗之間的關係。小說的後段,我覺得更紗的一席話雖然是種刺激,卻也讓亮終於正視自己並不愛更紗、更紗對他也不是愛情的事實。
最終,他放手,選擇獨自面對傷痛,釐清自己內心的糾結。也許解開這個心結所需的時間可能很長,但小說中的亮願意去嘗試。現實生活中,如亮這般被貼上恐怖情人標籤的人比比皆是,他們或許也有藏在內心深處不為人知的傷痛,然而他們的暴力行為仍是需要被譴責、被矯正。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應該被別人施行暴力的!」這句話當是一句警醒,願能給予正承受暴力的人一份勇氣,也結束所有的關係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