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癮這件事看似遙遠,卻漫步在生活當中,這星期上了兩天藥物濫用防治培力課程,讓我從生活中我開始思考我有了那些癮(根據教育雲線上字典,癮的意思為已成為習慣且不易改變的嗜好。如:「菸癮」、「酒癮」、「毒癮」),而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癮,而我大概就是美食成癮。
其實從有了孩子開始,就常常無法休息,照顧寶寶餵奶換尿布是基本,無時無刻要討抱抱,生病了帶去看醫生,半夜因為寶寶翻酸無法睡,諸如此類真的很多,我常常只能從忙碌中抽空準備自己的工作,拜託公婆和先生幫忙顧一下去進修,也就是這樣的忙碌,開始我用吃好吃的食物來紓壓,乍聽之下好像很不錯,但炸雞腿、甜食如蛋糕、豆花和剉冰,還有忙到來不及煮飯而買較重口味的外食便當,早上起床蒸肉包吃等等,讓我開始變得臃腫。整個人胖了不少,也因為吃進太多澱粉類,使得早上睡醒仍昏沉沉的(當然有部份是因為半夜照顧滷蛋沒睡好)。而顧小孩也沒有時間去運動,畢竟滷蛋也才七個多月大,連爬都還在學習,遇上下雨天或大太陽,我更少推推車帶滷蛋出門,忙碌和疲憊更合理化要用食物好好照顧自己,使得自己的狀態反而更差了。
很感謝公婆願意幫忙照顧寶寶,讓我可以去上每周一次共12次母嬰團體諮商的課程,在團體帶領者邀請我們訂一個目標每周實踐時,一開始我還沒思考到要訂什麼目標,在上完藥物防治培力課程,目標變得更清楚了,而是要戒掉自己愛吃美食的紓壓方式,畢竟產後日漸增肥的體重,讓我看到鏡子裡的自己都有點難過了。
我覺得用藥物濫用防治的概念到自己的生活上,畢竟我也算是食物濫用,應該原理也差不多。從藥物濫用防治培力課程所學習的概念融合我的戒癮(減肥)如下:
(一)戒癮者的高危險情境:
1.少量使用沒關係: 魯夫前幾天削了一大盆芒果問我要不要吃,還說只吃一點沒關係。
2.暴露線索:暴露過去使用物質的線索,如魯夫一直在我面前吃好吃小吃,帶我去我喜歡吃的餐廳,還買了我喜歡的蛋糕回家。
3.壓力: 其實會形成癮,很多時候是為了要紓壓,藥物濫用者有不少是如此,濫用藥物後瞬間多巴胺上升,感覺到壓力被緩解的舒服,而再次使用。我也是覺得照顧孩子好累,吃甜食有瞬間放鬆的感覺,只是形成新的壓力就是變胖的自己。物質濫用者則是當沒使用就會出現戒斷症狀,而過量使用可能造成對身體的危害。
(二)成癮是一種疾病,但成癮者必須為自己的康復積極地負起責任,生病也有讓自己好起來的義務。同理可證,減肥者(我)必須為自己的體重和身體健康積極地負起責任。
(三)減害原則:藥物濫用防治的目標放在減少毒品使用的不良後果上,協助成癮者能在大量使用與不使用間取得個人的平衡,這點是讓我學習到最多的,很多藥癮者的家屬會希望成癮者就完全把藥癮給戒掉,但對成癮者而言是很困難的,常常成癮者也會因為無法達成家屬的期待,使得家庭中有更多衝突,反而藥癮防治其實會變成成癮者如何能夠預期使用,並控制自己適量使用到不危害自身及他人,反而變成目標。這也讓我聯想到,如果要我全部都不吃我喜歡的芋頭蛋糕以及其他澱粉類,這樣真的也太痛苦了,而且萬一我忍不住誘惑偷吃了一點又會有很大的罪惡感,而且過度禁止可能一接觸到過去使用的線索,就馬上復發,那不如讓自己練習可以控制物質的使用,我現在的戒癮(減肥)也是如此,並非全都不吃澱粉與甜食,而是控制自己使用的量,所以上次魯夫削的一大盤芒果裡,我還是有吃了一塊。
很慶幸我的癮算是不深,因為很多成癮者其實在長期腦部功能已失調(病變),讓他更容易去說謊、否認、合理化,也有許多成癮者是和精神疾病如焦慮、憂鬱、思覺失調症共病,據說有物質成癮的人有1/3~1/2是有精神疾病的,有精神疾病的人則有1/3~1/2是有共發物質使用障礙症,而這些共病的治療是應同時處理的,目前帶領戒癮的團體有兩種,一種是自助團體,一種是精神治療團體,差別在於自助團體是由藥癮同儕所帶領,精神治療團體則是由治療師所帶領,我覺得戒癮的部分,團體治療方式是蠻不錯的介入,畢竟若有人可以跟我一起減肥,我們可以彼此分享,這樣減肥可以互相督促,也比較有動力,希望在上完藥物濫用防治四天的課程後,我的減肥也能頗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