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我沒有定過學校的營養午餐,國小、國中都是媽媽中午送親手做的熱騰騰便當,高中離家較遠,所以就帶便當去學校蒸。每天中午的午餐時間都是我很期待的時候,一方面大概是肚子餓了,另一方面我這個骨子裡很戀家的人,好像看見熟悉的便當盒就有回到家的感覺。
我記得媽媽帶給我的便當盒是兩層的,上面裝菜下面裝飯,這樣飯菜分開才不會使飯濕濕的不好吃。打開便當盒,第一個看到的就是像拼圖的菜,通常都會有一個主菜再配上二到三樣的小菜,媽媽的廚藝很好每天總是可以變出營養可口的菜,而且也深知我們的喜好是什麼,每次打開看見愛吃的菜,這頓飯吃起來就特別的開心,三兩下就吃得精光,所以印象中幾乎沒有剩過飯菜回家。
上了大學之後便當盒在我的生活中銷聲匿跡好長一段時間,直到先生上班又開始帶起便當,這個小時候的回憶又漸漸浮上腦海。
從前我是吃便當的人,現在換成是做便當的人。角色的更迭,因為曾經感受過媽媽做的便當帶來的滿足,總是希望自己為家人預備的飯食也能夠讓他們在一天中片刻的享受與家聯繫的溫暖。當我親自準備時,當年媽媽那份心意我才體會到,沉甸甸的便當盒是一種安心照顧的傳遞。
冰冷的便當盒放的不僅是溫熱的飯菜,他還裝載了記憶中傳承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