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常常有腸胃道的問題,感覺疲勞,頭痛,關節痛與皮膚癢,但是老找不到原因? 也許可以試著檢視你所吃的食物,因為很有可能是麩質不耐症的問題.
很多研究表明,對於某些易敏感個體,麩質可以誘發致病性免疫反應與過敏反應,造成麩質不耐症. 消化系統不適是麩質不耐症的典型症狀. 其他跡象可能包括疲勞、頭痛、缺鐵、關節疼痛和皮膚搔癢。
麩質是在小麥、大麥和黑麥等穀物中所發現蛋白質的統稱。麩質英文Gluten源自於拉丁語,有"膠水"的意思. 可以想像當麵粉與水混合,麩質蛋白會形成膠狀的特性,使得麵團有彈性,並產生嚼勁. 如我們所吃的麵包,比薩或其他烘培食品. 由於其具有黏合和提供濃稠度的能力,它已成為調味料、醬汁、冰淇淋和糖漿中的常見成分. 藥品,維他命與化妝品等也都可以發現其蹤跡. 麩質主要含有兩種蛋白,一個為麥醇溶蛋白(Gliadin),二是谷蛋白(Glutenin). 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的,主要是麥醇溶蛋白(Gliadin).
麩質不耐症包含3種醫學病症. 主要的兩種症狀為乳糜瀉(celiac disease)與非乳糜瀉麩質敏感症(non-celiac gluten sensitivity). 另一種為小麥過敏症(wheat allergy). 他們有相似的症狀,但在起因,發展與嚴重程度有所不同.
最嚴重的病症為乳糜瀉(celiac disease),影響約全球1-3%的人口,特別是西方社會,但是潛在也許有更多人. 因為在美國預估有83%的人沒有被診斷出,或是被誤診為其他的病症. 乳糜瀉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 當吃了麩質食物,身體會產生免疫反應,錯誤的攻擊小腸,損害腸壁的絨毛,造成絨毛萎縮. 這會影響營養的吸收並增加腸道通透性,又稱腸漏症,導致不好的物質如細菌,毒素或較大的物質進入血液中,造成身體大規模的發炎.
乳糜瀉的症狀很廣泛,有時要辨別此病症會有些難度,因為常常會與其他慢性疾病的症狀重疊. 這些症狀包含:
- 消化系統問題: 腹痛、拉肚子、脹氣、便秘、排氣等.
- 皮膚問題 : 皮疹、濕疹、皰疹樣皮炎等.
- 神經系統問題 : 焦慮、沮喪、四肢麻木與刺痛、認知功能障礙等.
- 其他症狀有疲勞、體重減輕、頭痛、關節痛、缺血性貧血等.
乳糜瀉早期診斷是很重要的,如果沒有治療可能會有其他併發症,如營養不良、骨質疏鬆症、不孕或流產、甚至是癌症.
兒童有乳糜瀉比較會有消化系統的問題. 也需要注意其他因為營養不均衡造成的問題,如身高過矮、發育較晚、體重過輕與其他神經系統問題如過動症、學習障礙、肌肉不協調與抽蓄. 乳糜瀉是遺傳性疾病,如果一等親屬有此疾病,最好去做檢測確認.
非乳糜瀉麩質敏感症(non-celiac gluten sensitivity)比較不嚴重. 預估0.5%-13%的人口有此病症,主要發生在成年女性身上. 症狀與乳糜瀉相似,但是不會有乳糜瀉產生的抗體和腸道的損害. 症狀通常在吃完麩質產品幾小時到幾天內會出現. 目前沒有診斷方法,只有透過排除乳糜瀉與小麥過敏來確認.
小麥是美國的前8大過敏原. 小麥過敏是身體免疫系統針對麥類中的蛋白質產生的免疫反應,所以不僅只有麩質而已. 主要發生在孩童身上,但是大約有65%的人在12歲之後就會緩解. 症狀包含嘴巴與喉嚨的腫脹與發癢、蕁麻疹和皮疹、鼻塞、噁心和嘔吐、腹瀉和呼吸困難. 在吃到含麥類食品後,症狀在幾分鐘到幾小時內就會發生. 對有些人,甚至會引發嚴重的過敏性休克.
目前對於這些麩質不耐症尚無治療方式. 唯一的方法就是遵循無麩質或是無麥類的飲食方式. 選擇無麩質gluten-free驗證的產品. 其他無麩質的穀類包含莧菜籽、葛根、蕎麥、木薯、奇亞籽、藜麥、亞麻籽、小米、高粱、大豆和畫眉草. 燕麥也是無麩質產品,但是在生產時可能會交叉感染,所以最好選擇有無麩質標籤的產品.
含麩質的穀類是維他命B,膳食纖維,鋅,鐵與鉀的豐富來源,所以避免麩質產品可能會影響營養的攝取. 最好採行多種類的純植物性飲食來滿足營養的需求,如蔬菜,水果,豆類與堅果等.
對於乳糜瀉與小麥過敏的人,在準備食物的過程要避免交叉感染. 用專用容器存放無麩質食品,單獨一套自己的器皿,料理時要確保工作區域的清潔. 在外用餐時先去電詢問是否可提供合適的食物選項並避開用餐的尖峰時間已確保要求可被滿足.
照顧腸道菌也可提供幫助. 研究顯示腸道菌可以維持腸壁的完整性以減少食物過敏發生的機會. 食用益生菌可以增加好菌,減少消化性症狀,如脹氣,排氣與便祕. 採行高纖維的純植物性飲食,避免含糖的飲料與食物,以積極方式管理壓力,與接近大自然都可以創造有利的環境來增加腸道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