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看到恐龍跨越了六千五百年後出現在自己眼前,化不可能為可能,就像我們看電影一樣。
回想愛上電影的那一刻,絕對非屬《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 1994)不可,初看的時候年紀小,水杯裡暴龍激起的震盪、孩子們在廚房與迅猛龍的鬥智、輕視他者的奸巧工程師如何敗在雙冠龍手中,無一不是影史中的經典橋段。然而,好像一直要到大一些念了心理學和搔到一點電影學相關的知識之後,才驚艷於 Steven Spielberg 執導的不凡。
你什麼也沒看見,但你引頸期待
在電影的前二十幾分鐘,你知道他們復活了恐龍,但觀眾從來不見恐龍的廬山真面目。恐龍有多兇猛,開頭一場只聽見吼叫、只看見恐龍眼睛的殺戮系言簡意賅地告訴了你;恐龍距今多遠,你能從荒漠中的化石中知曉,兩位主角的互動也相當快速建立起你對他們的認識:熱愛研究的恐龍宅;前半段有科學家、有考古學家,但 Steven 暫時沒想要跟你解釋些什麼。
一個充滿熱情與瘋狂的富豪建了一座恐龍公園,幾個宅宅的學者或是為了研究經費或是為了名答應前往考察,以決定要不要替富豪背書,簡單扼要的背景。
接著,我們迎來影史經典的一幕:
一行人坐著吉普車,太陽似乎很大,每個人都戴著墨鏡,葛蘭博士(Sam Neill)看著窗外突然愣住了,急忙拿下帽子、快速起身、顫抖地摘下了眼鏡,想要把眼前的畫面看得更清楚一些。前座的艾莉博士(Laura Dern)看著一片葉子吱吱喳喳地說個沒完,絲毫沒注意窗外景色,葛蘭一把將她的頭轉了過來,你暫時看不到墨鏡底下她的眼神,但她連忙做了跟葛蘭一樣的動作,起身摘下墨鏡,接著是一個兩人半身吃驚表情的特寫,整段鏡頭一氣呵成。
人類是社會型的動物,我們有很強的情緒感受能力、能透過語言或非語言旭襲去理解他人,短短的三十秒裡面,史蒂芬玩足了這樣的戲碼,吊足了觀眾的胃口。透過葛蘭博士想要看得更清楚、想要跟他的恐龍宅宅好友一同分享他眼前所見,但吃驚地沒辦法說話(只能掰人家的頭),艾莉轉頭後跟著目瞪口呆。觀眾的眼神會想要隨著他們的目光看去,因為你知道電影裡最重要的一刻要來了。
沒有一句話,沒用庸俗的旁白解釋,就僅僅是鏡頭跟著角色們的動作移動,和他們精準的表情,就足以滿心期待覺得「快點啊!快點讓我看恐龍!」
接著你聽到腕龍的聲音,John Williams 標誌的配樂緩緩響起前奏,一個遠景帶到了吉普車和更遠的腕龍,我們的深度線索告訴我們,腕龍站這麼遠了還比吉普車大,我們甚至還沒看到脖子與頭,再隨著鏡頭慢慢帶到跟聳高樹木一樣高的腕龍。葛蘭碎嘴著一連串觀眾大概聽不太懂的話,眼前的生物跟他古生物知識的理解落差有多少,他語無倫次、可是一旁的艾莉能夠理解(你立刻知道他們是知音),然後碩大的恐龍墊起前腳吃樹梢的樹葉,落地後順便造成小型地震。
喔天,恐龍超帥,可是還沒完。
恐龍宅焦急著問富翁約翰(Richard Attenborough 飾演)更多恐龍的細節,約翰不經意地說出暴龍的速度,換艾莉說不出話,急忙回頭問了不只一次「你們有暴龍?」,葛蘭甚至一把抓住約翰要他「再說一次」,聽完後直接眩暈到站不起來。哪怕你壓根不認識眼前的腕龍和他們口中說的暴龍,你都可以從他們反映中知道:暴龍是個比腕龍更炫的東西,兩位主角已經興奮到無以復加,而富翁對此感到十足地驕傲。然後,約翰拄著拐杖拐杖看著遠方走向鏡頭,說出本該彆扭又矯情,卻在前面一連串的畫面、對話後,搭配著 Sam Neill 仍不可置信的特寫, John Williams 那影史最經典的主題配樂滂薄響起——
更精彩的文眼卻是在如此波瀾壯闊的一幕之後,兩位主角近乎崇敬與熱愛的眼神看著遠方,葛蘭說:「他們正成群結隊移動,他們真的成群結隊移動。」,你搞不懂他在說什麼,但你知道那代表著他眼前的一切是不可能變成了可能,那代表他畢生所投入的知識,還真的可能是沒有錯的。
劇中的科技化不可能為可能,這行雲流水的一幕則是讓觀眾也透過了電影看見了不可能,古生物學家見證了恐龍,不也是我們看電影會有的震撼與感動嗎?
恐龍夢成真背後的電影魔法
時至今日,我想應該沒有人會質疑《侏羅紀公園》的影史地位,不僅僅是栩栩如生的動畫特效科技,高潮迭起充滿想像力的精彩劇情,John Williams那亙古流傳的經典配樂,都是影視娛樂上的精彩饗宴。但不得不說成就這一切的,可能更是 Steven Spielberg 說故事的方式。你有一手豐富的高級食材,你要如何料理成一道吸引人的精緻料理?他不是把滿滿巨大、兇惡的恐龍塞進畫面與故事,也不是用恐龍殘暴、充滿殺意的追逐戲來告訴你要如何對這些生物保持敬畏。而是花了電影很長的篇幅,鋪陳古生物學家們對於恐龍的熱愛有多深,於是在「歡迎來到侏羅紀公園」一幕,那恐龍都還沒有出現的二十幾秒,你透過他們驚訝到無法言語的肢體動作,便已經跟著引頸期盼接下來眼前所見之物;欣賞完路上見到的恐龍,約翰帶著他們來到遊客中心、來到實驗室裡,介紹一切的魔法是如何發生,這一行方才看到恐龍才驚喜又讚嘆的教授們在餐桌上卻靜默無語,只有老富翁和心中只有利益的律師談論著要如何運行這座恐龍公園。
專長是混沌理論的數學家伊恩博士(Jeff Goldblum 飾演 )開口了,嚴厲地批評科學家與富豪的傲慢,艾莉對於滅絕生物的生態系要如何理解與控制感到困惑,就連恐龍熱愛者葛蘭,雖然說著不願妄下定論,卻仍說出了幾乎是橫貫侏羅紀公園系列(甚至包含續作三部曲)的核心議題——
「恐龍和人類兩種物種相差了六千五百萬年的演化歷程,突然地被放在了一塊,我們怎麼可能有一丁點可能去預期究竟會發生些什麼事?」
劇情走到此,Steven Spielberg 已向觀眾預告電影後半段公園的失控、恐龍們為求生存而有的殺戮戲碼,佐上人龍之間高潮迭起的鬥智鬥力,一切都變得極具說服力,他們是為恐龍傾倒的熱愛者,卻也不得不折服自然與演化的力量。
可惜的是,無論是本傳兩集續集,或是2015年再次開啟恐龍奇幻旅程的《侏羅紀世界》(Jurassic World)三部曲,皆缺乏 Steven Spielberg 在捕捉觀眾興趣、吊足觀眾胃口的手法。你要人龍追逐殺戮戲,我就給你更多的大場面;你要恐龍,我就給你更大更兇惡的恐龍。即便《侏羅紀世界》系列嘗試辯證人類與恐龍共存的可能性,但在論述上卻大大遜色於《侏羅紀公園》裡那一場影史留名的餐桌戲。Steven Spielberg 在電影前半段精準不囉嗦的鋪陳、耐心刻畫的角色塑造,再用角色彼此之間的爭執讓觀眾去思考公園背後的風險與人類的傲慢自大。走到電影後半段,他仍然是用劇情裡出現的元素在論證那場餐桌辯論戲。
即便 Steven Spielberg 近年來許多電影在促發觀眾期待的手法上漸能見得套路而失去了很多新鮮感,但再回過頭看經典的《侏羅紀公園》,不難理解何以他是這個世代極為可貴的說故事高手。在大場面以外,能夠善用角色的互動,以及理解觀眾們在觀影時的可能心理歷程,拍電影的人,真的是要足夠靠近人、瞭解人,才能拍出感動人心的好作品吧。
書寫 Steven Spielberg 的人太多太多,但仍想將僅將此拙作獻給 Steven Spielberg,十分期待年底上映的自傳電影《法貝爾曼》(The Fabelmans)!
從流出的劇照看起來,《法貝爾曼》(The Fabelmans)頗有《新天堂樂園》(Nuovo Cinema Paradiso,1988)的味道,非常喜歡、無比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