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文章】你知道的東西比想像中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1834年,美國科學家皮爾斯進行一個實驗,首先他在受試者皮膚上放置一個定點,然後工作人員將預早準備好的不同重量砝碼放在皮膚定點上。這些砝碼重量略有不同,但差異十分少,正常人是感受不到它們的重量的差異。實驗正式開始,工作人員先後將不同重量的砝碼放在受試者皮膚上,讓他們感受不同砝碼重量分別,並請他們說出那個砝碼比較重。最後,工作人員詢問參加者對於自己的答案有多大信心。結果,所有的參加者對於自己是否能夠有效分辨砝碼重量差異都沒有信心,但根據他們的答案顯示,他們成功猜對的機會率卻有60%,也說明人們其實還是有一點本事能夠猜到較重的砝碼。 

  

人類是很厲害的動物,有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怎樣會做到某事,但我們卻真能做到。不少科學家表示人們現在啟動了的身體基能只是潛能的冰山一角。聰明如愛因斯坦,他的大腦使用率也不足10%。由此可見,人們能夠做到的東西其實比我們想像中多,這能夠解釋為什麼經常會出現一些我們解釋不到的人類潛能。2020年,英國有位14歲小朋友能夠透過閱讀書本首句句子,就能夠知道這本書的名字,他最後以這方法辨認出129本世界名著,打破健力士世界大全。小朋友的成功在於他有驚人的記憶能力,過目不忘。相信對於不少朋友來說,先不要說129本書,相信大家看完一本書,過了1小時,相信大家已經將書中第一句句子忘得一乾二淨。有些人就是擁有這樣的潛能,但他們也是人類,他們本應和我們一樣擁有相同的能力,問題是他們懂得銳意開發某方面的潛能,讓自己看起來跟別人不一樣。 

  

皮爾斯的實驗告訴我們,不管我們對自己有沒有信心,人們都是有着連自己也未必看到的潛能。有些人比較成功是因為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意外發現了自己在某方面的長處,加以發展,讓自己在這方面比其他人做得出色,進而建立起自信心。回朔人生,我們看似平平無奇,但大家有沒有發現自己有一些優點可以進一步發揮呢?當然,要做到發揮所長,並不是文章所說的那麼輕鬆,而需要天時、地利和人和,就以上面的英國14歲小男孩為例,他本身就是喜歡閱讀和挑戰記憶力,由於他熱愛這活動,加以發揮配合潛能,才會達致這樣極致的結果。對於我們,第一步應該是尋找自己的專長,然後再看看自己是否對於這項目有興趣,如果兩者的答案都是正面,筆者想恭喜大家,因為只要大家多一點努力,成功就在不遠處。 


更多文章: 

https://www.benarticle.com/

Ben哥哥透過一篇篇文章和大家分享心理學知識,希望對於大家人生有一些啟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天,筆者和小朋友一起拿着滑板車到公園玩耍。由於公園不能踏滑板車,所以小朋友進入公園後便將滑板車停靠一邊。公園內一位小女孩看到這台沒有人的滑板車,就拿著滑板車玩耍。筆者看到小女孩,心想:「反正這位小女孩只是玩一會兒,所以沒有加以阻止。」過了一會,一位保安走到筆者旁邊對我說:「對不起,這裏不能玩滑板車
外國心理學家曾經進行一個實驗,工作人員告訴參加者這是一個關於數學計算的實驗,參加者透過計算正確的答案,能夠獲得相應獎金。工作人員將參加者分為三組,每組獎金計算方法略有不同。     第一組:參加者在每回合中只要成功回答每條問題,都會獲得2.5美金;     第二組:參加者在頭兩回合成功回答問
在組織中,不少人做了壞事,卻會認為結果與他們無關,他們認為自己只是按照上層意思而行,責任不應該由他們承擔。其實這樣想法看起來有點不負責任,但這樣人性的確是存在的。在組織中,下層成員往往認為自己只是上層的工具,他們在執行時不用動腦筋,也不用思考上層決定是否正確,反正他們唯一責任就是將上司囑咐的任務做好
如果筆者告訴你,人類天生都有預言能力,大家相信嗎?筆者並不是開玩笑,根據人類身體構造,我們之所以能夠看到東西,是由於光線進入視網膜,經過大腦產生影像而成。光線進入視網膜再轉化成為影像的過程足足需要0.1秒時間。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景象和實際的景象理論上有0.1秒的前後誤差。這就奇怪了,如果筆者上面說
「親愛的讀者,筆者告訴你,我曾經花了一段時間研究隔空傳心術,只要和別人有所交感,就能夠看穿他的人生,並能夠提供適切建議。現在你看着我的文章,彼此已經算是有交感,筆者也已經利用隔空傳心術為你算過人生,現在打算和你分享一下。首先,你的人生算是充滿挑戰,你少時候經常會生病,但這些病不算嚴重,但每年總有一兩
   團體生活中,團體規模越大,成員認為自己需要承擔責任越少,形成責任分散效應。有時候,當一班烏合之眾組合起來,受着周遭環境影響,一起向壞方向思考,有機會將壞行為無限擴大。破窗效應是指如果一座大樓中有個窗子遭到無聊人破壞,但沒有被馬上修理。接着,越來越多窗子會被路人打破,這是因為路人看見第一個窗子
有天,筆者和小朋友一起拿着滑板車到公園玩耍。由於公園不能踏滑板車,所以小朋友進入公園後便將滑板車停靠一邊。公園內一位小女孩看到這台沒有人的滑板車,就拿著滑板車玩耍。筆者看到小女孩,心想:「反正這位小女孩只是玩一會兒,所以沒有加以阻止。」過了一會,一位保安走到筆者旁邊對我說:「對不起,這裏不能玩滑板車
外國心理學家曾經進行一個實驗,工作人員告訴參加者這是一個關於數學計算的實驗,參加者透過計算正確的答案,能夠獲得相應獎金。工作人員將參加者分為三組,每組獎金計算方法略有不同。     第一組:參加者在每回合中只要成功回答每條問題,都會獲得2.5美金;     第二組:參加者在頭兩回合成功回答問
在組織中,不少人做了壞事,卻會認為結果與他們無關,他們認為自己只是按照上層意思而行,責任不應該由他們承擔。其實這樣想法看起來有點不負責任,但這樣人性的確是存在的。在組織中,下層成員往往認為自己只是上層的工具,他們在執行時不用動腦筋,也不用思考上層決定是否正確,反正他們唯一責任就是將上司囑咐的任務做好
如果筆者告訴你,人類天生都有預言能力,大家相信嗎?筆者並不是開玩笑,根據人類身體構造,我們之所以能夠看到東西,是由於光線進入視網膜,經過大腦產生影像而成。光線進入視網膜再轉化成為影像的過程足足需要0.1秒時間。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景象和實際的景象理論上有0.1秒的前後誤差。這就奇怪了,如果筆者上面說
「親愛的讀者,筆者告訴你,我曾經花了一段時間研究隔空傳心術,只要和別人有所交感,就能夠看穿他的人生,並能夠提供適切建議。現在你看着我的文章,彼此已經算是有交感,筆者也已經利用隔空傳心術為你算過人生,現在打算和你分享一下。首先,你的人生算是充滿挑戰,你少時候經常會生病,但這些病不算嚴重,但每年總有一兩
   團體生活中,團體規模越大,成員認為自己需要承擔責任越少,形成責任分散效應。有時候,當一班烏合之眾組合起來,受着周遭環境影響,一起向壞方向思考,有機會將壞行為無限擴大。破窗效應是指如果一座大樓中有個窗子遭到無聊人破壞,但沒有被馬上修理。接着,越來越多窗子會被路人打破,這是因為路人看見第一個窗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好評之於自信能外求得其實是僥倖,總有那種不識貨的會把你批個一文不值。
Thumbnail
為何自我肯定如此重要? 當我們看到某樣東西時,我們會認為它真實存在,而不是幻覺。同樣地,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和認知也會構成我們的現實,並深刻地影響著我們。如果我們認為自己不如人、能力不足或有任何負面想法,這種認知就會成為我們的現實,並影響我們與世界的互動方式。換句話說,如果你認為自己不夠好,你就會表現
Thumbnail
無知的自己在這多變的宇宙之中只有持續的學習精進自己的認知,才有可能在面對事情時掌握住自己的選擇權,這也算是一種成長的態樣,使過往的障礙不會再限制住自己的可能!個人的拙見.. 我對未知抱持著敬畏,如果學習是種樂趣,那也許是在面對未知的當下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所產生的心理狀態嗎? 我可以肯定的是科學是
Thumbnail
在判斷未知的事物時,我們在潛意識中很難擺脫最初獲得的資訊,經常以此做為標準。
Thumbnail
Charles Duhigg在其作品《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提及一個有趣的研究:在1998年有個實驗邀請128名五年級學生解答一道困難的題目。做完之後,每一位學生都知道自己分數很高,但實驗設計讓一半的人聽到:「你剛才一定很努力,所以分數這麼棒。」;另一半的學生則是聽到:「你一定很聰明,
Thumbnail
擁有心智是人類最特別的地方。透過心智,每個人都能感知與思考這世界上所有的事物,然後透過認知的過程,去習得一種想法。這個想法,有時決定了我們一天短暫的心情;有時,則長久改變了我們未來的行為。「這世界就是你想的那樣」,你怎麼想,世界就會變成那個樣子。
在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中,我們常常面臨自我懷疑與恐懼的挑戰,這是因為我們的心靈與身體習慣於已知與安全的環境,而任何新的挑戰都會引發防衛機制。然而,我們的內在具有無限的潛力和智慧,能夠引導我們克服這些障礙。 當面對新事物時,懷疑和恐懼的出現,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和心靈正在試圖維持現狀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好評之於自信能外求得其實是僥倖,總有那種不識貨的會把你批個一文不值。
Thumbnail
為何自我肯定如此重要? 當我們看到某樣東西時,我們會認為它真實存在,而不是幻覺。同樣地,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和認知也會構成我們的現實,並深刻地影響著我們。如果我們認為自己不如人、能力不足或有任何負面想法,這種認知就會成為我們的現實,並影響我們與世界的互動方式。換句話說,如果你認為自己不夠好,你就會表現
Thumbnail
無知的自己在這多變的宇宙之中只有持續的學習精進自己的認知,才有可能在面對事情時掌握住自己的選擇權,這也算是一種成長的態樣,使過往的障礙不會再限制住自己的可能!個人的拙見.. 我對未知抱持著敬畏,如果學習是種樂趣,那也許是在面對未知的當下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所產生的心理狀態嗎? 我可以肯定的是科學是
Thumbnail
在判斷未知的事物時,我們在潛意識中很難擺脫最初獲得的資訊,經常以此做為標準。
Thumbnail
Charles Duhigg在其作品《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提及一個有趣的研究:在1998年有個實驗邀請128名五年級學生解答一道困難的題目。做完之後,每一位學生都知道自己分數很高,但實驗設計讓一半的人聽到:「你剛才一定很努力,所以分數這麼棒。」;另一半的學生則是聽到:「你一定很聰明,
Thumbnail
擁有心智是人類最特別的地方。透過心智,每個人都能感知與思考這世界上所有的事物,然後透過認知的過程,去習得一種想法。這個想法,有時決定了我們一天短暫的心情;有時,則長久改變了我們未來的行為。「這世界就是你想的那樣」,你怎麼想,世界就會變成那個樣子。
在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中,我們常常面臨自我懷疑與恐懼的挑戰,這是因為我們的心靈與身體習慣於已知與安全的環境,而任何新的挑戰都會引發防衛機制。然而,我們的內在具有無限的潛力和智慧,能夠引導我們克服這些障礙。 當面對新事物時,懷疑和恐懼的出現,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和心靈正在試圖維持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