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物理治療師處理的部分,涉及很廣。在實習階段就有處理過心肺、小兒、骨科、精神、神經...等的患者,幾乎整個醫院都跑透透。
除了常見的骨科病患,大多適用貼紮治療,他們能夠及時的給予有感、無感或不舒服的回饋;但當我們在處理除了骨科的患者外,假如患者沒辦法直接給予回饋,那要用什麼來判斷病患是否適合使用,以及貼紮是否有效呢?
本篇要點
1.了解對於神經患者,怎麼判斷貼紮治療是否有效
2.使用貼紮時的注意事項及禁忌症
https://guardian.ng/guardian-woman/major-signs-of-a-stroke/
臨床上,我們通常會使用評估表,來確定病人是否真的有進步,也方便我們做紀錄。所以首先我會簡單介紹我們評估的項目大概有哪些。
Brunnstrom stage:評估病人的動作狀況
上肢範例 來源:chrome-extension://efaidnbmnnnibpcajpcglclefindmkaj/https://www.bs-tachi.com/wp-content/uploads/2020/04/c28cbcc6e77c63af5f81a23c6f7e20cc.pdf
可以在上圖發現有許多的動作測試。Brunnstrom stage主要用來評估中風患者的動作狀況,可以分為手指區塊、上肢區塊、下肢區塊。從低階至高階可以分為I至IV;分數越高,代表動作越接近正常人。
各個階段代表的含意
Stage I:病人的肢體癱軟(flaccid),完全無法自己做出動作,也完全沒有功能;甚至連反射都會消失。
Stage II:這階段的特徵是有肌肉張力出現。什麼是肌肉張力?可以試著完全放鬆你的手臂,接著在出力;使用另一手來感受你肌肉的變化。張力越大代表肌肉可能越不放鬆,越難去活動肢體。另一個特徵是出現協同動作(association movement),這是當你身體一個部位在用力時(例如咳嗽),患側肢體會有動作出現。
此階段也會出現一些聯合動作(synergic pattern),當患者嘗試抬起手臂時,可能在手肘、手腕、手指...等部位產生不必要的動作。
來源:https://healthjade.com/hemiparesis/
Stage III:會出現明顯的彎曲、伸直聯合動作,並且張力達到最高峰。但此階段會開始出現自主動作,而此時的深腱反射會增強。
來源:https://www.saebo.com/blog/the-stages-of-stroke-recovery/
Stage IV-VI:IV-V階段,聯合動作開始減少,單關節的運動開始出現,並且張力也開始下降,能夠做到的功能性動作也越多。VI階段的動作接近正常人,但速度或協調...等還是有一些笨拙。這三個階段,主要的復健內容是加強功能、控制單關節活動、減少代償動作產生。
改良式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
剛剛在Brunnstrom stage中提到的張力,也簡單的介紹過;那張力也有區分等級,等級越高,張力影響肢體的狀況越嚴重。主要能夠區分為六級。
0:完全沒有肌肉張力的增加
1:當肢體做伸直或彎曲時,可能在彎到最大會伸直到最大時,最後的角度才會出現輕微的阻力。
1+:張力相比1級更多一些,但出現張力的範圍依然是在整個活動範圍的一半以內。
2:肌肉張力出現的範圍大於整個活動度的一半以上,但整個肢體活動時還是比較輕鬆的
3:在活動病人肢體時會覺得難以活動,且幾乎是整個活動度都受到影響。
4:關節被固定住不能活動或很少。
來源:https://assesschild.com/modified-ashworth-scale
Tardieu test
此測試是用來比較病人在貼紮後(或其他治療),張力的程度是否有下降。可以用此測試來量化。主要量化數據為R1、R2;首先先記錄關節處在的角度後,快速地牽拉關節,紀錄牽拉後變化的角度量為多少,此變化量為R1;接著紀錄從原本的角度下,緩慢的牽拉至最大角度,此變化量為R2。
重複檢查三次,倘若R2-R1的數值越大,代表病人能夠治療的範圍就越大。
圖下(a)、(c)為快速牽拉的結果與(b)、(d)的慢速牽拉結果有明顯差距。可以看出身體對於肢體活動的速度有明顯的反應。
來源:https://www.researchgate.net/figure/Rationales-of-spasticity-measurement-for-modified-Tardieu-scale-MTS-and-our_fig3_297827889
肌力測試(Muscle function grading)
有些人可能聽過肌力測試(MMT),但是中風患者要怎麼評估呢?
回到前面提到的Brunnstrom stage測試,病人的能力至少要超過第三級,才能夠施測,不然測試下的結果都是不準確的。
評估的分數可分為6級。
0:全癱,無肌肉收縮。
1:透過觸診或視診出有肌肉收縮。
2:有主動的動作出現,但是沒辦法抵抗重力做出動作。如果是在不抗重力下做出完整動作時,才屬於2分;若不完全時,我大多會記錄2-。
3:可以抗重力做出完整動作,但不能抵抗阻力。
4:可以部份抵抗阻力。
5:正常的肌肉功能。
羅氏分期(Ranchos Los Amingo scale)
此評估量表主要用來檢測病人的意識狀況,特別常用在腦外傷患者。可以區分為八個等級,等級一是對外界完全沒有反應,呈現沉睡狀態至第八級有接近正常的反應(但抽象思考能力可能下降)。
在臨床上,為了能給大腦適當的刺激,來使病人腦部得到更多的治療,我們經常使用輕觸覺、本體覺的刺激,而貼紮剛好能夠給予這些刺激。但要注意,也許病人在給予貼紮治療是會有不良反應,就不適合貼紮。
視覺疼痛量表(VAS)
主要用來評估病人的疼痛狀況,0分是完全不痛至10分是人生中最痛的一次。
來源:https://bestmade.com.tw/blogs/news/how-to-use-pain-measurement
統整
上述的評估量表除了能夠了解病人現階段處在什麼狀況,反之也能夠發現病人有什麼問題。例如,病人肢體軟癱,那是否能夠用貼紮提供肌肉、皮膚、其他感受器額外刺激,進而影響大腦;如果是張力太大,也可以試著做抑制的貼法來試著處理張力。
貼紮的禁忌症
1. 貼紮部位急性感染、開放性傷口
2. 深層靜脈栓塞
3. 對貼布過敏
4.癌症
由於貼布具有改善血流的作用,以上都可能使病灶轉移或者有不良反應。但若是癌末患者,目的是改善生活品質的話,可跟醫師討論後進行。
1. 孕婦
2. 嬰兒
3. 糖尿病、慢性腎功能障礙
4. 物理治療儀器
基本上應用在孕婦身上是沒問題的,但若擔心的話可避開第一產期;而使用在嬰孩時,由於皮膚較薄,要注意拉力的控制。而有糖尿病或腎臟病的患者,對感覺較不敏感,需特別注意以免造成傷害。
倘若同時有接受物理治療儀器的使用,經皮電刺激(TENS)、熱療儀器、超音波盡量不要應用在同個部位上。經皮電刺激的問題是需要貼在皮膚上面,如果直接貼在貼布上面,可能增加貼布的黏性,增加撕除的困難。而熱療儀器(短波、熱敷、遠紅外線...等),因熱會增加貼布黏性。貼布也會阻擋超音波的能量進入體內。所以在執行儀器治療時,需要避該貼紮的部位。
我中風後,給老師試著貼紮,可是我感覺沒有什麼變化,是代表沒效嗎?
在臨床上,的確很常發生這種狀況,例如病人還是覺得手抬起來很不順;但是這需要觀察整體的動作表現,我會先看代償的動作是否減少、肢體在移動時的穩定性是否有改變...等。
又或者,是貼布沒有貼好;中風患者在誘發動作時,需要適當的刺激;在很多的文獻介紹中,可能會使用I型的貼法執行,但是感覺刺激強度可能不夠,所以可能需要試著改變貼布的形狀;但須要注意,不能對皮膚增加過多的壓力,以免有其他反射出現。
我進行貼紮後,動作有改善,但這要持續接受這治療多久呢?
在醫療院所接受貼紮治療,的確不是一筆便宜的費用;但我認為貼紮是輔助的治療,除了進行貼紮治療外,依然要接受適當的訓練;而我們老師的訓練目標也大多是以慢慢減少貼紮的輔助下達到功能的進步或動作品質的提升。
總結:肌能系貼紮不只應用在運動員身上或骨科病人身上,也漸漸的應用在其他不同科的病人身上。妥善的使用,能夠在這治療中得到許多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