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能從這本書裡面學到一件事,我希望你學到的是忠於自己的本性。
一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我便決定讀了!
因為一直以來,我給人的形象大多是安靜內向,而我有時也會因此困擾。
倒不是排斥或討厭這樣的性格,而是有時會覺得應該嘗試挑戰看看更不一樣的自己!
在保有自我風格的同時,也能探索更多不同層面的自我,也許我有許多未開發的潛力呢?
這本書的內容,給了我許多的鼓舞!
心得分享
-這世界上其實有許多內向者,只是大家沒發覺,內向並非是疾病或不好的表現,只是一種人格特質,事實上,許多優秀者都是內向者(牛頓、巴菲特、愛因斯坦….),但因為他們傑出的表現,使許多人容易忽略這個事實,尤其在過去的觀念中,因為外向者的特質,容易成為領導者、說話主導者,因此大眾認為外向者較具備成功的傾向,使得許多家庭在照顧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時常出現類似的提醒叮嚀:「你應該主動多說說話!」、「不去和同學玩耍嗎?」、「為什麼都在看自己的書,做自己的事?」、「你應該多出去走走,認識更多的人呀!」
雖然大多父母的用意是為孩子著想,但對於內向者來說,這些常常是痛苦的要求啊!我們擁有的特質,容易造就我們發展了相對應的興趣,喜歡冒險活潑的人,也許會成為登山家;喜歡安靜讀書的人,也許會成為作家;喜歡分享教學的人,也許會成為老師,因此,在這社會生活中,並不該有外向內向的優劣之分,人類社會能夠正常運作,一定是靠所有人的配合與付出,各司其職使大家能夠安居樂業,希望透過本書的分享,能讓更多的人看見內向者的心聲,並且讓大眾讀者能夠建立客觀、中立的分析角度,去看待每一個人不同的特質!
本書概念分享
書中有許多的優質分享,簡略分享!希望大家都能閱讀本書!
(一)內外向:
受先天基因影響,內外向似乎注定,但其實後天文化及環境仍可塑造變動
內外向的表現事實上就像是個光譜,大部份人落在其中一點,極少處於極端者
因此,同時覺得自己外向內向特質都有,也是很正常的事!
作者建議不論哪個性格,都應該試著偶爾跳出舒適圈,挑戰自己不擅長的事
如:內向試著表達、外向試著更多思考
但記得,造個避風港,在你耗費精力時間挑戰後,有個回歸自我的時間
挑戰自我不代表要放棄原本的你!兩者都屬於獨一無二的你!
(二)
外向的人較容易被發掘,但不代表一定比內向者優秀,希望大環境能對內向者
多些公平的認知看待,消除刻板印象,只要給予時間、機會,相信大家會發現
原來有許多的內向者是被埋沒的呀!
在教育上,內向小孩並沒有任何問題,只是需要不同的教學方法,漸進成長
以作者所提美國來說,主流是外向式的教學,因此相對的對於內向孩子的學習則較不友善。
在實際的人際關係相處上,其實內外向的人都能成為好朋友,並無任何障礙
重點在於待人的謙虛、親切度、善良等特質,這些都是內外向者可以具備的能力在日常聊天、工作合作上,也都能非常地順利,也因為有許多不同性格的人存在這,生活才能更加多采多姿呀!
(三)愛、良心貢獻、個人志業
作者所提的三大方向,我想是值得大家一同努力的!
1.愛包括了親情、友情、愛情,我想也是大多數人最追求的事物,妥善運用對於愛的憧憬,轉換為前進動力吧!
2.良心貢獻是這社會上不可或缺的力量!當你越有能力時,應該對這社會有更多的付出,飲水思源,回饋給這個助你成功的社會。
3.個人志業的追求,將使你突破任何性格上的限制,勇於邁出自己的步伐,試著去挑戰名為成功的巔峰!
個人總結
這本書講出了許多內向者的心聲,如:我就是喜歡有獨處時間、喜歡思考、少發言。我在一個大團體中,並沒有惡意,甚至也很熱心助人,解決疑難雜症,只是因為內向者常有的興趣,也讓大家誤導成孤僻、不合群(其實外向者也是有孤僻的人),因此停止刻板印象!
內向者不必害怕自己的特點,勇敢活出自我,善用沉默、知識、創造等等,同樣也能很有力量,令人無法忽視,甚至對社會貢獻極大。並非要批評外向者,或證明內向優於外向,而是各有特色,沒必要去互相攻擊,反而應該互相學習,截長補短。
因此我也要善用自己的特點,仔細想想我有哪些特點,並試著去做不敢嘗試的事情,演講、表達、更多思考的空間、謹言慎行、果斷、聆聽,這些看似互斥的特質,其實大家都應該學習,達到讓自己內外都有實力,一方面可以生活得更好,一方面也能忠實於自己。
在美國是屬於較外向式的教學,那麼臺灣呢?我想這本書也很適合給予教育者閱讀思考,在教學現場上,面對形形色色的學生們,該如何差異化的教學,讓學生們都能獲得適當的學習。
閱書柏#
—————————————————
希望透過閱讀群書的方式,開闊視野、廣博學問、調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