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諮商室中,我常常會遇到很多不滿意自己當下生活的人。可能會羨慕其他人過的生活,可能是對於自己的外型、工作、婚姻不太滿意,也可能是覺得生活日復一日,空洞乏味,鬱鬱寡歡。
這篇文章想要針對書中第八章「他人的人生之夢」,分享我的閱讀心得。
我們常常活在比較當中,比薪水、比財力、比長相、比魅力……有時因為看到別人過得光鮮亮麗,我們會自卑;有時因為我們比別人多了一兩個條件,而產生優越感。比較的過程,可能讓我們立定志向,但也常讓我們迷失方向,無法自我肯定。書中的達樂谷特說:「熱愛自己人生的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盡力做出改變,第二種是接受並滿足於自己的生活。」「第二種方法看似簡單,實則比第一種方法難。而且靠第一種方法改變生活的人,最後還是要學會第二種方法。」講得真有道理啊!在心理諮商中,會來付費尋求專業協助的人,大部分都是很目標導向的想要「做出改變」,但隨著晤談進行,個案很多時候會意識到:自己最終要面對的課題,並非當初來談時尋求的問題解決,而是心理上始終都無法接受自己真實的樣子。打比方說,有很多個案進到諮商室,會希望自己能「更有自信」,或者希望諮商師指引他一條明確的方向,幫他做決定,或請諮商師鐵口直斷,直接給他建議或答案。隨著我們的晤談進行,個案越來越了解自己的生命故事「發生了什麼事」,明白自己一路走來,是如何長成自己現在的樣子,越來越能理解自己、接納自己真實的樣子時,當初來談表面上想要得到的答案或解決的問題,好像也沒有那麼重要了!說到底,一個不夠認識自己的人,就沒有辦法接納自己。而無法自我接納的人,也不可能自我肯定,自然也會無法長出自信。所以回推回來,要有自信的前提是:你認識自己、了解自己了嗎?你在認識自己、了解自己之後,你喜歡這樣的自己嗎?你能自我肯定嗎?以上的問題,如果大多的答案都是「是」,那恭喜你,你的自信定能慢慢建立、成長、茁壯。
回到本書的脈絡,如果可以做一場「他人的人生之夢」,你會想要夢到誰的一生呢?是你喜歡的明星或偶像嗎?還是你想要夢到你喜歡的人的一生,去體會他的一生呢?抑或是你很渴望的生活方式,但你現在卻沒有辦法達成?如果是第三個答案,那麼,試著問自己看看:我有沒有機會在現實生活中,去體驗一次我渴望的生活方式呢?如果有,短期、中期、長期來說,我可以做什麼,幫助我去體驗看看那種我想過的生活?我只是想要有一兩次那樣的體驗,還是我其實希望我整個人生都可以有類似那樣的生活方式呢?以上問題可以幫助你思考你到底想要的東西、想過的人生是什麼。如果以上的思考,有鼓勵到你,讓你得以在現實生活中鼓起勇氣去跳脫原本世界的框架,做你本來不太敢做卻又內心渴望的事情(前提當然是不要違法),或者覺得原先自己不可能去做的事情,那也蠻好的!你不需要在夢中體驗,直接在現實人生中體驗一兩次,必然會帶給你人生更多的啟發與養分。當然,即便你想過一輪以上的問題,在心中自我對話過幾次,還是不太敢在現實生活實行「你想要體驗的人生」,那也沒關係。至少你有想過你想要的生活是什麼,也清楚現在可能離目標還有段距離,又或者,現在時機還沒到,還無法在現實中體驗自己想過的人生,如此,至少你想過了,也會對自己人生的願景有更多的了解與認識,未來有機會再去嘗試,那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