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學術界與情治單位該有美國問題專家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極惡人魔》電影海報。這個國家有全世界最多的連環殺手,圖為美國連環殺手泰德邦迪,他深受許多少婦少女喜愛,也是美國鮮為人知的陰暗面。
美國人的問題已經大到需要有專門研究領域了。

這是今天世界日報的新聞[1]。報刊不用細看,大意是說在夏威夷的某處停車場,一名白人警衛不給兩名中國旅客入住飯店,3人在爭吵之下白人警衛拿出電擊棒威脅要教訓中國人。事情沒有鬧得很大,隨後也就不了了之。

中國人有沒有被打不知道,可以確定的是他們既沒受傷也沒被打死。

顯然美國排華的民意早已日益明顯,夏威夷可是日裔美國人最多的州,還出現這種白人警衛試圖毆打中國人的事件。從頭到尾好像也只有中文媒體在報導。

再來是一點看法,其實我舉這個例子不是要說美國人有夠可惡什麼,或是「白人優越主義的惡徒」,那是中國人的立場而已。獨派中有一些人對這件事是沒有反應的,本編認為中國人的事情只需要冷眼旁觀。中國人的問題在美國一直都是麻煩,不需要繼續探討。更重要的主題接下來說,但這次文章架構不能連貫,盡量避免脫離焦點。



缺乏美國歧視亞洲人的專業報告

像是上方的毆打中國人事件。有多少中國人被打不用管,其他亞洲血統的日本人、韓國人又有多少被打?這部分我比較想了解,排斥亞洲人的思潮在夏威夷大概開始出現了。就算閱讀日本政府的資料,他們也不會出這種報告。原因很簡單,日本人認為自己不會被種族歧視,或是美國人都是親日的,所以不會打日本人。

真實情況可能是美國人只要看到亞洲人就會動手,被槍殺的、被電擊的、被痛毆致死的,在地鐵站被推入月台撞死的[2],全部都有。

台灣的政府機關應該統計出詳細數據,然後立出一份「美國排亞歧視報告」,最好並以每月報告的形式公布。讓台灣人民詳細了解有多少亞洲人在美國因仇亞歧視受傷或喪命。

不要覺得這種事小題大作。美國排華問題遲早會全面擴大到東亞地區的東方人。

當然先說,華國外交部是什麼都不會做的。因為這屆的蔡英文政府已經過度親美,造成美國人的什麼事情都是對的,不會有什麼批判報告。

所以這種事還是先讓情治單位詳細調查,並以公開資料發布。另外,不只情治單位,學術界也該徹底研究美國問題了。



美國問題專家的必要性

徹底研究美國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我只能以雜誌編輯的角度來琢磨,很難做到全面深入。所謂的美國問題專家是把美國人和美國政府當作一門嚴肅問題來研究。它的英文翻譯是「Americanologist」,是從蘇聯問題專家(Sovietologist)衍生的借詞。

為什麼要研究美國問題,甚至把美國人當成一門嚴肅的問題研究。本編認為,至少有三項重大理由。

1) 美國人自認為高人一等。白人優越主義、逆向黑人優越主義[1-1]在美國的新聞媒體、影視娛樂、政客講話和文化視角過於普遍。

2) 撇開中國的宣傳影響,美國衰落論是否真有可能發生?

3) 就算以最低的機率評估,美國政府在什麼情況會執行棄台政策?

4) 捧黑貶亞的宣傳戰,在好萊塢的影視娛樂最常見。(直覺認為)


尤其是第3條更該研究。以歷史為例,二戰剛結束後那時,羅斯福曾對蔣介石說要把台灣送給中國,甚至考慮交還日占琉球群島。杜魯門執政初期也是打算延續這種棄台政策。

所以美國問題專家很有必要建立,但是也要避開美國人的影響,我還發現另一個問題。美國人在遇到一些批評都傾向為自己辯解撒謊的程度,層出不窮,我一時想不出什麼厲害的心理原因,直覺認為這是要維持美國永遠偉大正確的形象。

關於美國人的影響方面,可能是這樣,最好避免美國學者參與這種研究領域。因為美國人可能有隱惡揚善的心態,想把對自己國家不力的一面淡化消音。所以說美國問題專家必須是由台灣人、日本人來做,這樣才夠客觀。

還有一個問題。像是《失控的正向思考》就有點出美國人的盲目樂觀主義,這是一部以美式視角了解美國人陰暗面的入門書。

此外,情治單位的美國問題專家不應該長期露臉,並與美國人交流。一旦與美國人的利益關係太深就會...(忘詞)。國安局、軍情局都該有美國問題專家,外國的不當影響力暫且當作情報員想得出辦法。

時代在變,如果政界還是那樣親美都是抱著偷懶想法對美國人言聽計從,在發生重大危機時,只會去聽美國官員的意見。政府瓦解也就是瞬間的事情。

至於為什麼是這樣?給一個簡短的提示,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因為忌憚英國軍隊會再次入侵華盛頓,美國戰爭部因此制定了紅色戰爭計畫,準備未來與英國發生大規模戰爭;日本也有橘色戰爭計畫,後來被用在中途島海戰。

我以前對美國是有欣賞的成份,但是隨著對美國文化與社會更加了解,我已經完全不想去美國了。目前感覺美國歧視亞洲人是他們特有的國情。其他歐美國家沒詳細研究,法國禁止對種族進行人口普查,我只確定加拿大暫時沒有此問題。

本編認為,學術界也該研究美國問題了,不只學者,情治單位也該徹底研究美國了。


參考資料

[1] 華人遊夏威夷 停車遭白人保全歧視 以電擊棒威脅. 世界日報. 2023-2-5

[2] 亞裔女被紐約遊民推下月台慘死 兇嫌一句話嚇死人. 中國時報. 2022-1-16

[3] Bright-Sided: How Positive Thinking is Undermining America [失控的正向思考: 我們是否失去了悲觀的權利?]. 左岸文化. 2020. ISBN: 9869800696


注釋

1-1:自創詞。美國籍黑人以攻擊亞洲人表現自身的身分認同。這些黑人並不是以黑人自豪,甚至相反感到受壓迫,而是藉由攻擊具有經濟優勢的亞洲人來表現種族歧視的快感。他們歧視亞洲人,甚至希望將其殺害來減少亞洲人的比例,並認為這樣可以避免生存權被亞洲人搶走。


4會員
1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糖漿電報 的其他內容
賴清德的這一席話可以說獨派準備將民進黨拋在腦後。
本文已過濾敏感詞,以符合方格子嚴格的使用條款。未審核版本,可至《糖漿電報》網站閱讀。
說了那麼多華獨人士的居心險惡,他們一樣繼續否認國史館的貼文,說著北平烤鴨的舊話。
推廣文章。索馬利蘭的戰略地位。中華民國不會推動的外交政策,因為蔡政府主張華獨。
推廣文章。斯洛伐克如果改變一中政策,承認中華民國會如何?以及後續的分析反駁。
賴清德的這一席話可以說獨派準備將民進黨拋在腦後。
本文已過濾敏感詞,以符合方格子嚴格的使用條款。未審核版本,可至《糖漿電報》網站閱讀。
說了那麼多華獨人士的居心險惡,他們一樣繼續否認國史館的貼文,說著北平烤鴨的舊話。
推廣文章。索馬利蘭的戰略地位。中華民國不會推動的外交政策,因為蔡政府主張華獨。
推廣文章。斯洛伐克如果改變一中政策,承認中華民國會如何?以及後續的分析反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義雲高大師國際文化基金會會長張天佑於記者會中表示,繼一九九五年榮獲世界詩人文化大會頒發元首級國際特級大師證之殊榮後,義雲高大師再次因優異成就得到加州人民誠摯的敬意。
Thumbnail
隨著台灣與大陸之間的經濟交流日益頻繁,台胞證作為台灣居民前往大陸的主要證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將探討台胞證在台灣與大陸經濟學術交流中的作用,並關注台北、台中、台南、高雄等城市的發展,以及卡式台胞證、加簽、申請、代辦、VISA、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旅行社代辦、代辦各國簽證、護照等相關議題。
Thumbnail
因為,遇⾒堅守台灣土雞保種運動30多年的興大師生李淵百教授和陳志峰教授、志力推動社區林業和友善畜產的教授、以及認真思考部落發展的公務員和部落農民、守護地方的教會夥伴,各方朋友決定攜手串連,致力透過土雞產業為地方發展找⼀條路。2019年1月辦理「台灣土雞論壇」,各方展開熱烈對話交流。
Thumbnail
一開始確認是這個原因,讓她被同學排擠的時候,我安慰她,希望她千萬不要丟掉這個特質,千萬不要覺得自己有問題,千萬不要覺得是自己的錯,而是要找到 減緩 這個特質帶來的負面效應,然後,就能在現況下更自在、安然。總有一天,會遇到賞識她的伯樂! 仍然珍愛自己的這個特質,保留它,找到保留著它又不會讓自
Thumbnail
台灣高中學生上課不理老師,不喜發表自己看法、不回答老師問題的「特性」,身為"專任教師"的我早已知。 以前我以為的原因如下: 東方學生"害羞"的天性 教育制度學習的份量太多,學生上課時腦袋"放空"學習,所以也沒法立刻回答老師問題? 學生挫折容忍度低,連"答錯"的挫折都無法忍受?所以乾脆不回答。
Thumbnail
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命名為《超機體》,導覽者洪韵婷先讓大家思考,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否帶著些許反諷意味?——企圖超越人類和機器之間的界線。當專業長久隸屬於嚴謹、獨立的範疇時,藝術家如何整合科技媒材思維,做跨領域整合,引發新的思維,這其實也是《超機體》背後真正的意義。
Thumbnail
透過臺北數位藝術節一系列國內外數位藝術作品,不只看、聽、聞,也有VR互動裝置,提供完整的六感體驗,施老師在導覽結語提及:「專家不是最後的答案,只是提供你線索,在看展時給你更多啟發。」談到機器人與藝術,一般人乍聽之下認為八竿子打不著的兩件事,走進這個展間,會帶給你不同的想像。
Thumbnail
人工智慧始終還是「人工」,機器需要透過人類的訓練,像人類一樣經過學習才能夠進行反饋。但它與人不同的地方則是不會疲憊、可以不斷的進行學習,這也進而加快了應用的時間。而牽涉到聯想及整合的時候,它依舊無法取代人類;人類在聽音樂時產生的觀點,也是人工智慧無法想到的。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因為機器人的勞動能力高於人類,智慧低於人類,所以由機器人擔任生產者,而人類擔任觀測者。但當機器人的智慧超越人類時,人類可能要面臨「普羅米修斯的窘境」。後人類時代的到來是一種「毒」亦是一種「機會」,在面對人機關係改變下的巨大震撼的同時,人與機械的關係亦得到拓展的可能。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義雲高大師國際文化基金會會長張天佑於記者會中表示,繼一九九五年榮獲世界詩人文化大會頒發元首級國際特級大師證之殊榮後,義雲高大師再次因優異成就得到加州人民誠摯的敬意。
Thumbnail
隨著台灣與大陸之間的經濟交流日益頻繁,台胞證作為台灣居民前往大陸的主要證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將探討台胞證在台灣與大陸經濟學術交流中的作用,並關注台北、台中、台南、高雄等城市的發展,以及卡式台胞證、加簽、申請、代辦、VISA、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旅行社代辦、代辦各國簽證、護照等相關議題。
Thumbnail
因為,遇⾒堅守台灣土雞保種運動30多年的興大師生李淵百教授和陳志峰教授、志力推動社區林業和友善畜產的教授、以及認真思考部落發展的公務員和部落農民、守護地方的教會夥伴,各方朋友決定攜手串連,致力透過土雞產業為地方發展找⼀條路。2019年1月辦理「台灣土雞論壇」,各方展開熱烈對話交流。
Thumbnail
一開始確認是這個原因,讓她被同學排擠的時候,我安慰她,希望她千萬不要丟掉這個特質,千萬不要覺得自己有問題,千萬不要覺得是自己的錯,而是要找到 減緩 這個特質帶來的負面效應,然後,就能在現況下更自在、安然。總有一天,會遇到賞識她的伯樂! 仍然珍愛自己的這個特質,保留它,找到保留著它又不會讓自
Thumbnail
台灣高中學生上課不理老師,不喜發表自己看法、不回答老師問題的「特性」,身為"專任教師"的我早已知。 以前我以為的原因如下: 東方學生"害羞"的天性 教育制度學習的份量太多,學生上課時腦袋"放空"學習,所以也沒法立刻回答老師問題? 學生挫折容忍度低,連"答錯"的挫折都無法忍受?所以乾脆不回答。
Thumbnail
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命名為《超機體》,導覽者洪韵婷先讓大家思考,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否帶著些許反諷意味?——企圖超越人類和機器之間的界線。當專業長久隸屬於嚴謹、獨立的範疇時,藝術家如何整合科技媒材思維,做跨領域整合,引發新的思維,這其實也是《超機體》背後真正的意義。
Thumbnail
透過臺北數位藝術節一系列國內外數位藝術作品,不只看、聽、聞,也有VR互動裝置,提供完整的六感體驗,施老師在導覽結語提及:「專家不是最後的答案,只是提供你線索,在看展時給你更多啟發。」談到機器人與藝術,一般人乍聽之下認為八竿子打不著的兩件事,走進這個展間,會帶給你不同的想像。
Thumbnail
人工智慧始終還是「人工」,機器需要透過人類的訓練,像人類一樣經過學習才能夠進行反饋。但它與人不同的地方則是不會疲憊、可以不斷的進行學習,這也進而加快了應用的時間。而牽涉到聯想及整合的時候,它依舊無法取代人類;人類在聽音樂時產生的觀點,也是人工智慧無法想到的。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因為機器人的勞動能力高於人類,智慧低於人類,所以由機器人擔任生產者,而人類擔任觀測者。但當機器人的智慧超越人類時,人類可能要面臨「普羅米修斯的窘境」。後人類時代的到來是一種「毒」亦是一種「機會」,在面對人機關係改變下的巨大震撼的同時,人與機械的關係亦得到拓展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