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學生上課「不發言」的原因之一(下篇) ∣菜b導日記 ∣ 倒數968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台灣學生上課「不發言」的原因之一(上篇) ∣菜b導日記 ∣ 倒數980天

一開始確認是這個原因,讓她被同學排擠的時候,我安慰她,希望她千萬不要丟掉這個特質,千萬不要覺得自己有問題,千萬不要覺得是自己的錯,而是要找到 減緩 這個特質帶來的負面效應,然後,就能在現況下更自在、安然。總有一天,會遇到賞識她的伯樂!

仍然珍愛自己的這個特質,保留它,找到保留著它又不會讓自己變成被看不慣的路線,曖曖內含光地呵護自己這個珍貴的特質!


幾天後,我想起一個以前曾聽到的說法:上天要送禮給你,有時會把它藏在問題裡。苦難是包裝過後的禮物。

再次跟她分享後,並問問她,會不會想試著“不理會流言蜚語,繼續做自己?”

小A她說,

我覺得,如果不管我做什麼,最後都會被同學放大檢視的話,那其實就維持原樣就好了。


維持妳最原本的樣子,就好了。


For 小A

妳真的很有 被討厭的勇氣,很帥。



For 因為小A上課發言回答老師問題而討厭她的同學們:

  •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學習習慣,大家被教育體制安排在同一班,這是現實的無奈,但一念之間,這也是你們可以領略的另一種學習方法,不是嗎?
  • 小A主動回答老師問題,幫大家擋下多少支「抽籤」,你們曾想過嗎?


For 遇到類似事件的老師們:

•健康的人際關係,才是復原的良藥。

•對當事人來說,他人的譏諷與攻擊通常是毫無來由的,他們完全不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情。在這個混亂的競爭關係中,友誼可能被扭曲,導致真正的連結被破壞,孤獨開始滋長。

•大人該怎麼幫助這些孩子?

給與來自大人的支持,給與好榜樣讓他們能學習,情況會大幅改善。

以上摘自《當我們一起


##
【🤔老師好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莊小昕❦祕密學院
232會員
903內容數
學院 裡有 書、簿本、心得、高中生、社團、秘密雲。
2025/04/29
我親眼看過ta遇到大C老師時那親暱的互動, 「大C老師♡~~~」
Thumbnail
2025/04/29
我親眼看過ta遇到大C老師時那親暱的互動, 「大C老師♡~~~」
Thumbnail
2025/04/28
某生:「小昕老師,聽說你們班的讀書風氣很差?」 我:「對。」
Thumbnail
2025/04/28
某生:「小昕老師,聽說你們班的讀書風氣很差?」 我:「對。」
Thumbnail
2025/04/27
「冷氣費」,尤其是在夏天,現在已是班費裡的"大宗開銷"。
Thumbnail
2025/04/27
「冷氣費」,尤其是在夏天,現在已是班費裡的"大宗開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當班級中「內向」的學生多於外向的, 而且外向的學生那天剛好不想回答問題或講話的時候, 講台上的老師, 要懂得「讀空氣」。 #導師的修煉 之 全世界都在帶你怎麼帶班? 日前曾聽到一個說法, 台灣人赴日工作與發展的比例不低, 日本人也若需要語言、科技的人才,也較喜歡台灣人才,
Thumbnail
當班級中「內向」的學生多於外向的, 而且外向的學生那天剛好不想回答問題或講話的時候, 講台上的老師, 要懂得「讀空氣」。 #導師的修煉 之 全世界都在帶你怎麼帶班? 日前曾聽到一個說法, 台灣人赴日工作與發展的比例不低, 日本人也若需要語言、科技的人才,也較喜歡台灣人才,
Thumbnail
大約前十年前開始,我就發覺,「拒學」的問題愈來愈常見。 一個班級中, 可能一位,可能很多位…… 這幾年,日益嚴重的情形是,「拒學+自殘」。 這真的很糟糕!! 像是房間裡的大象, 明明知道它的存在, 卻無力把它趕走。 雖然發生拒學的原因, 因人而異。 不過發生拒學的孩子,一定是
Thumbnail
大約前十年前開始,我就發覺,「拒學」的問題愈來愈常見。 一個班級中, 可能一位,可能很多位…… 這幾年,日益嚴重的情形是,「拒學+自殘」。 這真的很糟糕!! 像是房間裡的大象, 明明知道它的存在, 卻無力把它趕走。 雖然發生拒學的原因, 因人而異。 不過發生拒學的孩子,一定是
Thumbnail
在我求學階段,大部分的同儕大多在課堂間扮演沉默者的角色,我也亦是如此。有趣的是,大多我們這類的人卻在各自朋友圈完全放飛自我,這使我十分好奇,既然上課不常發言可能跟個性較無關係,那究竟是甚麼因素造成今日普遍的狀況?
Thumbnail
在我求學階段,大部分的同儕大多在課堂間扮演沉默者的角色,我也亦是如此。有趣的是,大多我們這類的人卻在各自朋友圈完全放飛自我,這使我十分好奇,既然上課不常發言可能跟個性較無關係,那究竟是甚麼因素造成今日普遍的狀況?
Thumbnail
記得自己開始翹課的記憶始於小學三年級,不確定是否是早熟,但很確定的是很早就很叛逆。 翹課又始於自己在課堂上覺得讀書乏味,但現在回想慢慢瞭解到是因為除了無法專注,也讀來吃力。 當年因應的對策就是自己解讀、詮釋,試著如此學習理解(當然往往是錯的,也因為挫敗而開始翹課),但好像也成為當時的一種
Thumbnail
記得自己開始翹課的記憶始於小學三年級,不確定是否是早熟,但很確定的是很早就很叛逆。 翹課又始於自己在課堂上覺得讀書乏味,但現在回想慢慢瞭解到是因為除了無法專注,也讀來吃力。 當年因應的對策就是自己解讀、詮釋,試著如此學習理解(當然往往是錯的,也因為挫敗而開始翹課),但好像也成為當時的一種
Thumbnail
一開始確認是這個原因,讓她被同學排擠的時候,我安慰她,希望她千萬不要丟掉這個特質,千萬不要覺得自己有問題,千萬不要覺得是自己的錯,而是要找到 減緩 這個特質帶來的負面效應,然後,就能在現況下更自在、安然。總有一天,會遇到賞識她的伯樂! 仍然珍愛自己的這個特質,保留它,找到保留著它又不會讓自
Thumbnail
一開始確認是這個原因,讓她被同學排擠的時候,我安慰她,希望她千萬不要丟掉這個特質,千萬不要覺得自己有問題,千萬不要覺得是自己的錯,而是要找到 減緩 這個特質帶來的負面效應,然後,就能在現況下更自在、安然。總有一天,會遇到賞識她的伯樂! 仍然珍愛自己的這個特質,保留它,找到保留著它又不會讓自
Thumbnail
台灣高中學生上課不理老師,不喜發表自己看法、不回答老師問題的「特性」,身為"專任教師"的我早已知。 以前我以為的原因如下: 東方學生"害羞"的天性 教育制度學習的份量太多,學生上課時腦袋"放空"學習,所以也沒法立刻回答老師問題? 學生挫折容忍度低,連"答錯"的挫折都無法忍受?所以乾脆不回答。
Thumbnail
台灣高中學生上課不理老師,不喜發表自己看法、不回答老師問題的「特性」,身為"專任教師"的我早已知。 以前我以為的原因如下: 東方學生"害羞"的天性 教育制度學習的份量太多,學生上課時腦袋"放空"學習,所以也沒法立刻回答老師問題? 學生挫折容忍度低,連"答錯"的挫折都無法忍受?所以乾脆不回答。
Thumbnail
國中學生正處於一個「在意別人眼光」的時期,我覺得非常需要這樣的引導。我不知道我對他說的那段話,是否有讓他好好地去思考,但是我也盡己之力去開導他。很多事情,總是要從自己出發,才是正解,別人也許可以幫忙,但最終還是要靠自己啊!
Thumbnail
國中學生正處於一個「在意別人眼光」的時期,我覺得非常需要這樣的引導。我不知道我對他說的那段話,是否有讓他好好地去思考,但是我也盡己之力去開導他。很多事情,總是要從自己出發,才是正解,別人也許可以幫忙,但最終還是要靠自己啊!
Thumbnail
#先照顧自己才有能力照顧別人 #外面沒有別人只有我們自己 #沒有人天生就會自責自責都是學來的 在無憂花學堂〈愛自己‧深度自我陪伴〉第1堂課,有很多顛覆過去想法的洞見,狠狠地撞擊了自己。 如果我們認為是因為別人做了某件事情,才導致我們有某種情緒產生的話,那是不是代表我們把自己情緒的主導權交到別人手上,
Thumbnail
#先照顧自己才有能力照顧別人 #外面沒有別人只有我們自己 #沒有人天生就會自責自責都是學來的 在無憂花學堂〈愛自己‧深度自我陪伴〉第1堂課,有很多顛覆過去想法的洞見,狠狠地撞擊了自己。 如果我們認為是因為別人做了某件事情,才導致我們有某種情緒產生的話,那是不是代表我們把自己情緒的主導權交到別人手上,
Thumbnail
「最怕的其實不是小朋友吵來吵去、不聽話,反而是他們對老師的態度,真的很不尊重,從沒禮貌到很挑釁!」今日離開婆家前,看著家裡最小的弟弟,明明也在差不多的年紀裡,同為排灣文化中渲染的阿叡,大概是老師們眼中的天使吧,我忍不住和Kama&Kina抱怨著。 後來,回到恆春半島的車程裡,我一直反覆思考著自己說的
Thumbnail
「最怕的其實不是小朋友吵來吵去、不聽話,反而是他們對老師的態度,真的很不尊重,從沒禮貌到很挑釁!」今日離開婆家前,看著家裡最小的弟弟,明明也在差不多的年紀裡,同為排灣文化中渲染的阿叡,大概是老師們眼中的天使吧,我忍不住和Kama&Kina抱怨著。 後來,回到恆春半島的車程裡,我一直反覆思考著自己說的
Thumbnail
「妳怎麼連這個都不會?」「妳剛剛遲到就算了,現在連這種事情也要投機取巧?」...........這些謾罵一天比一天大聲,漸漸地眾多咒罵充斥著她的日子,就算說者的語氣平淡輕聲,可是聽起來全都是尖銳刺耳的。她說,沒有一天是不被罵的,她早已經習慣在謾罵中成長。
Thumbnail
「妳怎麼連這個都不會?」「妳剛剛遲到就算了,現在連這種事情也要投機取巧?」...........這些謾罵一天比一天大聲,漸漸地眾多咒罵充斥著她的日子,就算說者的語氣平淡輕聲,可是聽起來全都是尖銳刺耳的。她說,沒有一天是不被罵的,她早已經習慣在謾罵中成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