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學生上課「不發言」的原因之一(上篇) ∣菜b導日記 ∣ 倒數980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台灣高中學生上課不理老師,不喜發表自己看法、不回答老師問題的「特性」,身為"專任教師"的我早已知。

以前我以為的原因如下:

  • 東方學生"害羞"的天性
  • 教育制度學習的份量太多,學生上課時腦袋"放空"學習,所以也沒法立刻回答老師問題?
  • 學生挫折容忍度低,連"答錯"的挫折都無法忍受?所以乾脆不回答。
  • 不敢公然說出自己「不知道」!


當了導師後,竟又再得知一個原因……



開學後不久的某日,小A趁午休私下找我談談,她發覺班上有少數同學,處處"針對她"?!

她自覺沒有跟那些對她不友善的同學發生過衝突?

她想不通為什麼會被針對?

她感覺到同學討厭她,她覺得很難過……

經我明查暗訪後,

得知,那些少數針對她的同學,覺得她"上課一直回答老師問題,真的很吵耶。"引發他們極大的不滿,所以處處找她麻煩……



當我得知這個原因後,令人悲傷的是,我竟然會覺得,這是台灣學生不喜歡在上課回答老師問題的「主因」……




❦ 後記

這可能不是只是台灣學生的通病,而是"人性"!

心理安全感的力量》提到相關的情況,這正是所謂的「人際風險」(interpersonal risks),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在他人眼中看起來聰明、有能力、幫得上忙。

無論我們從事什麼工作、身份地位如何、性別如何,所有人早在人生初期就已學會如何管理人際風險。小學階段的某個時候,孩子們便認知到,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很重要,他們學會降低被拒絕或受到輕蔑的風險。

到了成年,通常就爈火純青,不假思索就可以做到了。

不想顯得無知?那就不要問問題。

不想顯得無能?那就不要承認錯誤或弱點。

不想被稱為破壞份子?那就不要提出建議。


##

【🤔老師好忙!

avatar-img
207會員
735內容數
學院 裡有 書、簿本、心得、高中生、社團、秘密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莊小昕❦祕密學院 的其他內容
如果學生、老師、家長(要看是不是 長子 或 長女才剛上高一?)都一樣菜的話……那人生第一次的高一上學期家長日,菜b導要跟家長說什麼好呢? ❦本文重點: 高一新鮮人的家長日(親師座談會)可以跟家長說什麼呢? 以下是親師座談簡報內容: 第一頁 放「全班大合照」 相逢自是有緣,緣盡各分東西,
一種變成 生命共同體 的感覺, 他們的事,就是你的事。 你的情緒,就是他們的情緒。 沒有血緣, 沒有合約, 沒有利益, 只有
你真的是很貼心的孩子, 也了解家境狀況…… 本文重點:實力與現實的殘酷落差 但是, 你可能還不太了解, 因為是公立大學,學費相對平價,所以競爭者超級眾...... 不是想念, 就能念得到...... 而對我來說, 更難的是,
開學在即,不只自己焦慮,身邊一些天使般的同事,也替菜b導師​擔心,不禁徹夜叮嚀、教導、打預防針、吐苦水…… 疑,這不就是師父正在傳授功力給我嗎? 本文重點: ❦我覺得「師父」也許不比「師傅」專業,但有更多溫暖的關懷在互動之中… ❦高中導師要注意的重點任務! 「師父」和「師傅」的差別,
對不起,雖然還沒有見到你們全體,但我決定從今天開始倒數。 我承認,我是菜b導師,要帶一班近40個人,我很緊張。 本文重點 ❦新手菜b導師日記 第一篇。 今天我見到了你們之三,我特意認記第一個見到的焄,我在心裡跟焄說,「焄,你是我第一個見到的導生耶!」 一個小時的晤談,我知道焄的大概狀況
某天,某師在一段課程說明後,(自行)覺得A生好像沒有真正理解,便在下課時將A生叫到辦公室,(好意)私下再次教導A生,盼A生學習得更透徹。 A生被特意教導後,不樂,反怒曰「為什麼你要覺得我沒有聽懂?我覺得我已經會了啊!」 本文重點 ❦學生與老師都應該互相尊重彼此的 靈魂 這件事好像沒有誰對
如果學生、老師、家長(要看是不是 長子 或 長女才剛上高一?)都一樣菜的話……那人生第一次的高一上學期家長日,菜b導要跟家長說什麼好呢? ❦本文重點: 高一新鮮人的家長日(親師座談會)可以跟家長說什麼呢? 以下是親師座談簡報內容: 第一頁 放「全班大合照」 相逢自是有緣,緣盡各分東西,
一種變成 生命共同體 的感覺, 他們的事,就是你的事。 你的情緒,就是他們的情緒。 沒有血緣, 沒有合約, 沒有利益, 只有
你真的是很貼心的孩子, 也了解家境狀況…… 本文重點:實力與現實的殘酷落差 但是, 你可能還不太了解, 因為是公立大學,學費相對平價,所以競爭者超級眾...... 不是想念, 就能念得到...... 而對我來說, 更難的是,
開學在即,不只自己焦慮,身邊一些天使般的同事,也替菜b導師​擔心,不禁徹夜叮嚀、教導、打預防針、吐苦水…… 疑,這不就是師父正在傳授功力給我嗎? 本文重點: ❦我覺得「師父」也許不比「師傅」專業,但有更多溫暖的關懷在互動之中… ❦高中導師要注意的重點任務! 「師父」和「師傅」的差別,
對不起,雖然還沒有見到你們全體,但我決定從今天開始倒數。 我承認,我是菜b導師,要帶一班近40個人,我很緊張。 本文重點 ❦新手菜b導師日記 第一篇。 今天我見到了你們之三,我特意認記第一個見到的焄,我在心裡跟焄說,「焄,你是我第一個見到的導生耶!」 一個小時的晤談,我知道焄的大概狀況
某天,某師在一段課程說明後,(自行)覺得A生好像沒有真正理解,便在下課時將A生叫到辦公室,(好意)私下再次教導A生,盼A生學習得更透徹。 A生被特意教導後,不樂,反怒曰「為什麼你要覺得我沒有聽懂?我覺得我已經會了啊!」 本文重點 ❦學生與老師都應該互相尊重彼此的 靈魂 這件事好像沒有誰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雖說學校是學習的場所,但每當老師問台下的同學們是否還有問題的時候,多半是一片靜默,即便心中有所疑惑也不敢貿然舉手發問,因為無法預知其他同學及老師的反應,所以讓擔憂的心情蓋過了求知的慾望。 《我有問題,但我不敢問》描述了一個小男孩心中有所疑問卻遲遲不敢舉手發問,因為他擔心被同學嘲笑,更擔心被
還記得求學時期 班上總有想問問題 卻不敢主動向老師詢問的同學 對師長來說 主動詢問是好的 第一、可解決學生提出的疑惑之處 第二、對師長來說 可改善教學方式的空間 第三、可促進師生交流 第四、可提升學生發言的勇氣 第五、帶動班上的學習風氣 第六、師長間可相互交流及向上提案 (1)少
Thumbnail
面對學生突然請長假,該如何應對? 責問他?怪他不負責任?想著是不是跑去哪裡鬼混了? 都不是,老師應該先知道他怎麼了。 而有時候這個怎麼了,應該透過別人告訴。
面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情緒反應以及處理相關問題是老師工作中最棘手的部分。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老師在處理學生考試行為時的經歷,以及她對自己處理方式的懷疑和反思。文章中提到了處理學生情緒的過程中,對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學生接受度的進步,以及未來方向。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課堂失控的影片在網路瘋傳,如果你也點開了,就不要再傳了,因為名字很清楚地被說出來,這樣很傷所有人的隱私。 就像志恆心理師前輩說的,如果我們需要的是輔導特殊需求的孩子,那那我們可以來想想,到底發生什麼事情。
Thumbnail
臺北市北投區一所高中發生了特殊教育學生對老師進行攻擊的事件,引起社會關注。事件再次凸顯出臺灣特教面臨的挑戰,也促使人們對融合教育的實踐和效果進行了思考。
最近在網路上引起熱烈討論的臺北高中生打老師影片,在學生與老師的衝突中,反映了師生之間的矛盾及情緒燃燒,對話中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這篇文章主要會討論我對於校名羞恥的看法和轉變,以及對高中生心理壓力的影響,和如何認清自己的能力和突破刻板印象,本文希望讀者理解並消除校名羞恥的問題。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雖說學校是學習的場所,但每當老師問台下的同學們是否還有問題的時候,多半是一片靜默,即便心中有所疑惑也不敢貿然舉手發問,因為無法預知其他同學及老師的反應,所以讓擔憂的心情蓋過了求知的慾望。 《我有問題,但我不敢問》描述了一個小男孩心中有所疑問卻遲遲不敢舉手發問,因為他擔心被同學嘲笑,更擔心被
還記得求學時期 班上總有想問問題 卻不敢主動向老師詢問的同學 對師長來說 主動詢問是好的 第一、可解決學生提出的疑惑之處 第二、對師長來說 可改善教學方式的空間 第三、可促進師生交流 第四、可提升學生發言的勇氣 第五、帶動班上的學習風氣 第六、師長間可相互交流及向上提案 (1)少
Thumbnail
面對學生突然請長假,該如何應對? 責問他?怪他不負責任?想著是不是跑去哪裡鬼混了? 都不是,老師應該先知道他怎麼了。 而有時候這個怎麼了,應該透過別人告訴。
面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情緒反應以及處理相關問題是老師工作中最棘手的部分。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老師在處理學生考試行為時的經歷,以及她對自己處理方式的懷疑和反思。文章中提到了處理學生情緒的過程中,對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學生接受度的進步,以及未來方向。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課堂失控的影片在網路瘋傳,如果你也點開了,就不要再傳了,因為名字很清楚地被說出來,這樣很傷所有人的隱私。 就像志恆心理師前輩說的,如果我們需要的是輔導特殊需求的孩子,那那我們可以來想想,到底發生什麼事情。
Thumbnail
臺北市北投區一所高中發生了特殊教育學生對老師進行攻擊的事件,引起社會關注。事件再次凸顯出臺灣特教面臨的挑戰,也促使人們對融合教育的實踐和效果進行了思考。
最近在網路上引起熱烈討論的臺北高中生打老師影片,在學生與老師的衝突中,反映了師生之間的矛盾及情緒燃燒,對話中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這篇文章主要會討論我對於校名羞恥的看法和轉變,以及對高中生心理壓力的影響,和如何認清自己的能力和突破刻板印象,本文希望讀者理解並消除校名羞恥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