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華園曾是我生命中的啟蒙,似吹笛人後面跟上的迷者,10歲的我,一頭栽進歌仔戲世界。彼時,舉凡剪報、買書、看節目、撕廟口海報收藏,如追星般迷戀,這家族戲班與孫翠鳳曾是我眼前的全世界😌
出了小漁村上大學後,即使認識的戲班子多了、看過的帥小生也有,都不能取代明華園與孫翠鳳在我心中的地位。套句渣話:對歌仔戲是喜歡,對明華園則是愛過。
一日戲迷觀點:好看
隔了許多年沒看戲,對明華園有近鄉情這心思,深怕期待與想像落差,猶豫再三才買票進場。
先上結論:好看,但也僅止於好看。
推薦指數:★★★(滿分5顆星)
也許是愛之深,責之切,【青蟬】與我童年記憶裡外台公演場子上的明華園一般,以華麗的陣容與相對精緻的舞台布景引人入勝,與我同行的歌仔戲麻瓜友人甚是喜歡。而我,則是覺得吹笛者技藝依舊,然商業市場今非昔比,持續轉型勢在必行。
觀看【青蟬】的個人觀點(評論無雷,放心服用)
為符合「看家戲」命題,明華園以年代、熱門度與手繪布景去定義,【青蟬】戲齣源自民國40年代劇團經典的胡撇仔戲,特色是台詞以當時流行的四句聯對答,以及光復初期講戲文化中的日治遺緒。
一、老韻新彈,現代觀點略顯蒼白
將10天連本的大戲改編為2.5小時實屬不易,節目單上說明改編是為迎合現代人的看戲習慣,戲中幾乎看不出胡撇仔戲的蹤跡,僅存留優美的四句聯尚可感受老歌仔的韻味。
敘事平實,起承轉合皆在板上,故事軸線以庶民家庭悲劇為題,並通過對上流皇室的想像,探討拋家棄子的母親是否值得原諒。不知是否我太敏感,通篇流露的父權主義放在現代有些不合時宜。(就不討論作為霸道總裁但個性很差的皇帝了...職場性騷擾、奪人所愛、趁虛而入...這在舊社會的戲裡應該都是合理吧吧吧XD)
點評:盲目信仰母性愛,母之罪處理有些草率。
天下就是有不是的父母,張永貞拋家棄子是事實,再遇千藏綠爾時,即使感嘆,終究是在意寧親王是否別戀大過於對孩子的眷戀。
戲裡的無情,如何能於弒夫後,立馬得到棄子們的釋懷?忽略孩子們的心理狀態,盲目信服母親,情緒轉折令人摸不著頭緒。
再者,母之罪為何?是拋家還是殺夫?明白此戲盛行之年代,忠孝節義是標配,然最後張永貞即便要求千藏綠爾莫認自己,但聽到皇帝詔令不免心喜,反省之意薄弱。罪惡與否觀眾心證,而罪惡感蕩然,母之罪終究流於愚孝教民,大義無有。
二、知了蛻變終有時,裡外呼應應強化
劇名以青蟬為名,若解釋為命名原則以女主角角度述說境遇沒什麼問題,不過劇中借代蟬鳴、蟬意比擬天倫變卦,意寓稍顯不明。
與蟬的關聯能想到的只有13年這事,據查,蟬的幼蟲會鑽入地底蟄伏,有些可高達13或17年才得以羽化重生。
13年後的千藏、綠爾,雙雙蛻變為青蟬,青又隱喻為玉,頗具巧思深意。若劇中能以此先作為登青雲之意,而非用僅訴天倫變,戲的內蘊層次會更為鮮明。
三、風格魅力依舊,期待明華園新觀點
許多台灣人認識明華園是從野台開始,偌大的舞台與排場,加上家族經營優勢合於當年市場趨勢,創造出的商業模式與廟口競業相比,確顯拔萃。
時至今日,明華園仍具獨特風韻,舞臺上的布幕背景精緻,並考量觀眾視角而以透視技法繪製,細心程度值得讚賞。
許久不見孫翠鳳,帥氣依舊,一顰一笑、一舉一動仍完美制約觀眾,新生代的陳昭婷、李郁真、王婕菱也可見其練就之功夫,表演技巧已然純青,角色情感與演員魅力不在話下。
惟期待有更多新編作品,在總團既有的商模與30年來傳承的「明華園風格」之外,能創造屬於這個新世代的歌仔戲樣態,傳統與創新並存,以多元視角展演,才得以讓更多觀眾不只宏觀戲班,並微觀新血們的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