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不會在心裡默默說標題那句話? 或是直接在對方面前講出來
為什麼有些人就是比較難相處,有些人則大受歡迎? 今天來聊一下關於人格的知識唄 ~
你可以說人格就是個人風格,有個體差異性,但你怎麼能透過相處知道對方是怎麼樣的人呢? 簡單來說,人格是個體內在經驗在跨時間、跨情境的行為表現或互動模式,包含其認知、情感、人際、衝動控制等。
至於人格受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而養成之,有研究表示,在智能與特質中同卵雙胞胎比異卵雙胞胎有較高相關程度,這是一項有趣的發現。
區分人格的方式或理論有蠻多種的,大致可分為" 特質論 "、" 類型論 "
大家常聽到的Big Five,就是依據特質論的概念去進行的人格測驗。哥德保(Lewis Goldberg)將神經質(Neuroticism)、嚴謹性(Conscientiousness)、外向性(Extraversion)、友善(Agreeableness)、開放性(Openness)稱為5大人格特質。
- 神經質對應個體在抗壓性或負面事件的刺激反應。
- 嚴謹性對應個體的忍耐力、自律、責任感等。
- 外向性是指個體直不直率、交際、健談與否等。
- 友善對應個體的同理心強度、是否體貼等屬於利己或利他。
- 開放性則是指個體的好奇心或想像力等,是屬於比較保守或創新。
基本上完成後都是以" 雷達圖 "呈現。
除了Big Five、Yatabe-Gnilford人格測驗、Cattell16種人格因素問卷等手寫的測驗,其他常見的人格測驗還有透過對稱墨漬投射的Rorschach墨漬測驗、心理師常做的晤談、常用於嬰幼兒的觀察法等。
人格當然也與大腦有關,例如
- 喜好社交者,其負責獎賞反映的紋狀體(Striatum)比害羞者見到友善面孔的反應強。
- 樂觀特質的人在之前常提到的杏仁核和前扣帶迴會較高度活化。
- 外向者會降低大腦清醒的神經迴路(前扣帶皮質、丘腦、背外側前額葉皮質),所以經常要保持活力就需要更多的刺激
雖然人格的改變通常相對不容易,不過有些證據告訴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有一個以上的人格,甚至大家常聽到的多重人格,更有趣的是這些多重人格的人,他們的人格還可能會共享記憶。就像主人格會把記憶放在雲端資料夾,其他人格也能讀取和詮釋;有些人格則會像是在電腦中切割不同的槽,只有該人格能讀取該槽,換了使用者(人格)就換不同的槽。這樣的現象發生在" 解離性身分障礙(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俗稱DID。
請不用過度驚恐,即使DID經常被影視作品拿來創作,但有時會為了觀賞娛樂而誇大,現實中DID病人不代表都會有攻擊性或是傷害他人,不過有時候是真的會做出連主人格都不會做的反差行為。
曾有病人經常被家人帶去收驚,但從沒有「收好」。來醫院衡鑑後發現是DID,接受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後才趨於穩定。
如果你對這個現象和議題有興趣,請關注之後的文章,我正在幫《心靈工坊》撰寫有關DID的新書書評和心得(目前尚未開賣),我覺得那是一本適合大眾閱讀的DID治療故事,大家就敬請期待囉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透過自由贊助來給予鼓勵支持呦 ~ 謝謝🥰
歡迎留下你的想法,讓大家一起討論吧 ~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