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了一篇哈利波特的文章之後,一時興起又把原著拿起來大致翻了一次,尤其細讀第七集最後那幾個章節。不得不感歎,為什麼每一次讀都這麼身臨其境,好像跟著哈利再經歷一次大戰。
這次略讀,我似乎又找到了一條隱隱然貫串全書的線索,就是作者對於「恐懼」的思考。
毫無疑問,佛地魔是操弄恐懼的高手。從第一集《魔法石》開始,作者就塑造了「佛地魔非常恐怖」的形象,這具體表現在巫師們幾乎都不敢直呼其名,而是以「那個人」來代稱他這件事上。
其實,這正是人類對「恐懼」最典型的表現方式——逃避。雖然我們都知道逃避是自欺欺人的行為,但我們不得不逃避,因為實在太害怕了,光是想到就害怕,所以連名字也不敢提起,好像只要不提起這個東西,它就不存在似的,心態至少可以舒服些。因此,人類的恐懼最終形成了「禁忌」這種形式,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
我個人並不是很欣賞佛地魔這個角色,因為我一直覺得他是比較低等的反派,格局不夠高,計謀也不縝密,既自戀又有完美主義,與其說他是被鄧不利多玩死的,倒不如說他是被自己搞死的。(有空再針對佛地魔的蠢寫一篇。)——儘管如此,全書中還是有一段對於佛地魔的描寫令我激賞。
第七集《死神聖物》中,寫到佛地魔殺了魔法部長盧夫.昆爵,自此魔法部徹底淪陷,英國魔法界實際上已由佛地魔掌管。然而,魔法部對外只宣稱昆爵辭職隱退,另由魔法執行部司長派厄思·希克泥擔任新部長,佛地魔本人則隱身幕後。
榮恩不明白,「佛地魔為何不自立為魔法部長呢?」路平解釋道,佛地魔不必自己掌權,他可以在幕後操控一切就好,「佛地魔這一步非常聰明。宣布篡位也許會引來公開的反抗,躲在幕後卻能造成迷惑、猜疑和恐懼。」
確實,人們會對看不見的東西產生更大的恐懼,會懷疑自己隨時被監視、被出賣,因而更不敢輕舉妄動,這對佛地魔的統治更加有利。如果佛地魔自己擔任部長,人們反而知道他在哪裡、正在做什麼,恐懼反而會大大的減少。也許現代人已經很難想像,但白色恐怖時期的政治氛圍就是這麼回事,沒有人知道身邊的人是不是密探,來查水表的人是不是政府派來的特務,因而絲毫不敢有反抗的言語或行動。
從這段描寫看來,佛地魔確實很會搞威權統治,因為威權統治的底層邏輯就是製造恐懼;而恐懼的作用,就是束縛人的思維與行動。
我們都知道《哈利波特》整部小說是以葛來芬多學院(簡稱獅院)為主角,而獅院的主要特質就是「勇敢」,這正是作者羅琳想要稱頌的正面價值之一。但我們不要忘記,「勇敢」與「恐懼」其實是雙胞胎,兩者注定緊密相隨,沒有恐懼也就不會有勇敢。
儘管哈利波特是獅院精神(勇敢)的代表人物,但作者的巧妙之處在於,她竟把哈利寫成對「催狂魔」特別沒有抵禦力的形象。看過原著第三集《阿茲卡班逃犯》的人必定印象深刻,「催狂魔」是一種會吸人魂魄的恐怖生物,凡是它們經過的地方就會散發一股陰冷抑鬱的氛圍,使周遭人浮現再也快樂不起來的低潮感受。而哈利對催狂魔的反應尤為激烈,因為他只要一遇到催狂魔就會昏倒,毫無抵抗力。
哈利對此事特別困擾,路平教授還因此給他上私人家教課,傳授他召喚術。當路平談到為何哈利最恐懼的是催狂魔時,他說:
「這就說明,你最恐懼的是『恐懼』本身。哈利。」
稍微熟悉歷史的讀者會知道,羅琳其實是化用了美國總統羅斯福在 1933 年的就職演講詞:
「我們唯一要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
當時是美國經濟大蕭條的低谷,對當時的美國人說是末日也不為過,人們對未來絕望,甚至覺得這是神的懲罰。
羅斯福在演說中強調,經濟景況已無比嚴峻,若人們還因為恐懼而不敢有任何行動的話,必將自毀前程。因此,真正可怕的不是經濟危機本身,而是人們對未來的恐懼與逃避。
我們可以了解,所謂「恐懼本身」指的是人自身的恐懼心理,而不是我們所恐懼的那個「對象」。人類其實是很膽小的,我們恐懼的事物太多了,例如一隻家庭害蟲,例如朋友的背叛,例如銀行戶頭的存款數字,又例如——終有一天會來的死亡。但這些事物本身真的有那麼值得恐懼嗎?說穿了,引發恐懼的是我們自己的心理,是我們自己給自己製造了各種恐懼的想像,然後反過來把自己困住,不敢跨越雷池一步。
回到哈利的故事。在第三集的時候,哈利尚未直接面對重生後的佛地魔,他實際上並沒有經歷過佛地魔的恐怖統治,所以他究竟在恐懼什麼呢?作者此處並沒有交代清楚,但人類很多時候其實也不知道自己在恐懼什麼,我們只是沒來由地恐懼著,不知道這種發自內心的不安全感是怎麼一回事。
讀到這裡,或許有人會問:既然知道問題出在我們自身的恐懼心理,那我們又該如何克服自身的恐懼呢?——這個問題問得好,但或許在提問的時候已經問錯方向了。
恐懼需要克服嗎?這是典型的二元思維的謬誤。當我們想消滅一個東西的時候,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拿另一個東西來對抗它、取代它;但大部分的情況是,那個東西不僅沒有被消滅,反而因為遇到敵手而使得自身進化得更強大了。
反抗,反而會把恐懼抓得更緊。恐懼就是這麼一回事,當我們想著要克服自身的恐懼時,「我不該恐懼」、「我不能再恐懼」的想法會反過來給自己製造壓力,導致自己更無力抵抗恐懼。就像哈利,愈是想要堅強起來對抗催狂魔,愈是施展不出護法咒,因而更加沉湎在恐懼之中,一次又一次地昏倒。
面對恐懼,我們能做的事其實既簡單又困難,就是直面自身的恐懼,坦然承認自己恐懼。因為恐懼就是不敢面對,一旦我們能面對它,那恐懼本身就不可能再造成人的恐懼了。
讓我們想像一下吧,假如湯姆瑞斗能直面恐懼,承認自己一直以來都害怕死亡,而且在死亡面前自己完全地無能為力,那他是否還會逃避死亡?是否還會去製造分靈體,把自己搞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由此可知,佛地魔的靈魂一直是如此軟弱,他一生都活在恐懼中,始終不能學會勇敢,不能體會為何有人願意為了守護他人而犧牲自我。
哈利勝過佛地魔之處,就在於他面對自身終將一死的宿命時,他沒有選擇逃避,而是透徹的覺悟,且英勇赴死。當哈利在禁忌森林中,手握金探子,說著「我就要去死了」之後,金探子的機關被開啟,露出了重生石;哈利手握重生石,似乎看到了自己的父母、天狼星與路平的靈魂又出現在自己的身邊。母親莉莉微笑著對他說:「你真勇敢。」
後來,哈利終於直面佛地魔,且被佛地魔的索命咒擊殺。哈利的意識穿越生死之際,再次回歸現實世界,當時眾人都以為他真的死了,佛地魔極為興奮,命令海格抱著哈利的屍身帶回霍格華茲。當時哈利一面閉著眼睛裝死,一面感覺到海格抱著他走出禁忌森林,此時羅琳有一段描寫,特別值得注意:
「一股寒意籠罩過來,哈利聽見了在森林外圍巡邏的催狂魔們刺耳的呼吸聲。但它們再也不能對他起作用了。他還活著的事實如一團火在他心頭燃燒,像是一個避邪的法寶,似乎父親的公鹿一直在他心中守護著他。」
催狂魔再也不能對哈利起作用了,因為哈利此刻已然完成了修煉——他直面恐懼,直面死亡,並且穿越了過去——然後他心中了悟,從他直面恐懼的那一刻起,世上再無事物值得恐懼,哪怕是像佛地魔這樣法力高強的殺人魔。
他心底湧現出一股無畏,如果這是一種魔法的話,必然是佛地魔一生都無法理解的魔法。
在最後決戰中,哈利脫去了隱形斗篷,直面死敵;而佛地魔心中有無盡的恐懼,卻仍然在嘲弄著哈利與鄧不利多。
「愛,沒有阻止我把你那麻種母親像蟑螂一樣碾死,波特。」佛地魔說,「這次似乎沒有一個人因愛你而挺身而出,擋住我的咒語。那麼,我一出手,你還有什麼原因可以不死?」
「只有一個。」哈利說,兩人仍然在面對面地轉圈、相持,中間隔開他們的,只有那最後的秘密。
「如果這次救你的不是愛,」佛地魔說,「那你該是相信你擁有我所沒有的魔法,或擁有一件比我更加厲害的武器?」
「二者皆有。」哈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