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是否能扛下一切? -- 我如何看不成熟的組織與團隊】

【理念是否能扛下一切? -- 我如何看不成熟的組織與團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過去一年,我參與許多不同的組織單位,也經歷各式各樣的身分轉換,
這同時也意味著必須接觸不同領域並處理不同的專責事務。

你可能會想,一定是我的經歷超級豐富,所以遇到不同事情都能游刃有餘地
完成團隊項目並給出如何改善優化的建議? 其實並不然。

我多數經歷是靠著團隊過往的經驗去複製執行罷了(甚至有的只給出模糊指示)。說個現實感受,無法在過程中有個人的學習成長外,更不可能建立具有擴張性與規模化的團隊傳承。

接下來將以部分人資系統的角度切入內容,我也會分享我的經驗和想法
但絕對沒有要評斷特定單位或團隊 (嚴正聲明,我不想被炎上……)



 理念僅是團隊的共同方向而不是工作的共通模式

建立團隊與組織的首要步驟無庸置疑是成員擁有共同理念,如同一家企業沒有使命願景,難以讓管理層去規劃未來經營計畫更不可能讓團隊成員做出適當的實際行為。因此,理念十分重要,但絕不會是團隊運作的關鍵因素。


不成熟的組織與團隊容易忽視的是教育訓練的重要性

 以身旁常見的學生組織與團隊為例(畢竟我現在是大學生身分),我發現大部份
無法長久經營與傳承的團隊有共通的弊病- -缺乏完整且有效的教育訓練系統,
也就是缺乏培訓直接進入實戰執行階段。反而不是缺乏資源去做長期發展規劃,最最缺乏的是能適應團隊文化、能上手營運並傳承下一屆的”人”。




以人資系統而論,其中一環是教育訓練,不僅是規劃內部訓練課程,更要研究並評估訓練方式是否對於團隊成員有效。那教育訓練有什麼效益與價值呢?


組織與團隊做教育訓練的3大價值ADS 

Add: 讓新成員能獲得執行上所需知識並掌握技能 (提高能力與產值)
Delete: 更有效率的執行工作內容並降低潛在風險成本 (降低出錯率)
Social: 讓新成員感受到團隊的重視並提高滿意度與忠誠度 (產生認同感)


由此可以明顯發現,教育訓練能幫助新成員迅速接軌團隊運作並在過程中累積其將會運用到的技能。
對於組織與團隊來說,可以降低新成員的出錯風險;對於新成員來說,可以學習到知識並掌握其負責事務的執行方式與工作規範等;以人員流動率來說,成員對於團隊有歸屬感和認同感則較願意持續待在組織與團隊共同成長;以團隊傳承來說,具有系統性的教育訓練可以讓每一位在不同時期加入的新成員更快適應團隊文化以達到無縫銜接並減少溝通落差的發生




學生組織與團隊應該將成員視為共同成長的夥伴而非執行的負責人而已

最後,說回來我身旁常見的學生組織與團隊。其實絕大部分團隊是具有強大理念與執行熱情(甚至這是一些企業都無法創造的氛圍)。然而,這些是會被消耗的能量。當能量用盡而造成團隊成員出走,新一輪的招募成員無法順利接手運作,也無法在其中找尋自我定位與價值,當任期結束又是再一輪的惡性循環,直到資源耗盡,最終落寞收場。


學生組織與團隊的經理人或負責人要去思考,如何讓原始成員產生留任意願、如何讓新成員接手並適應團隊文化打造教育訓練系統使所有人能有正向回饋的使用者旅程,或許是一種值得借鏡學習並效仿的方式。


2023/09/27 AM 03:43 by BY

avatar-img
BY的沙龍
4會員
19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BY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釐清了自己的「焦慮模型」才能避免自己不斷陷入惡性循環的行為與反應。 接下來的內容將以個人經驗分享我的"惡性循環的焦慮模型"以及如何發現自己的惡性思維。
您好,我是雷曼兄弟企業的私募基金部門經理...... 這張代表公司的名片真能幫助我行走職涯一帆風順? 「常被忽視的個人品牌重要性」 「個人品牌能替你創造獨特的身分識別」 「職場新鮮人打造個人品牌的第一步」
你是否曾突然感到一陣莫名的孤寂,就像是心室被抽了真空般的恐懼感? 你知道P世代是什麼嗎? 與600多年前的文藝復興又有何相似呢? 文章以自身經歷思考現代年輕人容易感到孤獨與無助的可能原因,以及可以如何擺脫困境。
釐清了自己的「焦慮模型」才能避免自己不斷陷入惡性循環的行為與反應。 接下來的內容將以個人經驗分享我的"惡性循環的焦慮模型"以及如何發現自己的惡性思維。
您好,我是雷曼兄弟企業的私募基金部門經理...... 這張代表公司的名片真能幫助我行走職涯一帆風順? 「常被忽視的個人品牌重要性」 「個人品牌能替你創造獨特的身分識別」 「職場新鮮人打造個人品牌的第一步」
你是否曾突然感到一陣莫名的孤寂,就像是心室被抽了真空般的恐懼感? 你知道P世代是什麼嗎? 與600多年前的文藝復興又有何相似呢? 文章以自身經歷思考現代年輕人容易感到孤獨與無助的可能原因,以及可以如何擺脫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