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avatar-img

BY

4 位追蹤者

BY

4 位追蹤者
✏️出生於P世代的大學生,找尋自我價值並成為不同凡響的存在
avatar-img
BY的沙龍
6會員
20內容數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它永遠不會拒絕你、不會消失、不會批評你。」從與 AI 談天、向 AI 傾吐心事、再到打造專屬的虛擬戀人,我們正步入一個由演算法建構的親密關係時代。然而,人類發展 AI 的下一步不是去批評使用 AI 談心的人不夠「真實」,而是該問自己:在這樣的社會裡,為什麼真實的陪伴,反而越來越少?
Thumbnail
我們早已不再為生存而焦慮,卻越來越不知道該為什麼而活。這句話,或許正說中了現代年輕人內心最深層的不安。根據《遠見雜誌》調查,臺灣有 64% 的人表示感到焦慮不安,其中 18 至 29 歲的年輕族群中,有高達 97% 的人每週至少有一天感到負面情緒。換言之,幾乎每一位年輕人都正與某種焦慮困境中掙扎。
Thumbnail
HEwlooo-avatar-img
2025/04/20
http://4ty.me/vscewl http://4ty.me/rcktuv http://4ty.me/8qkajn http://4ty.me/6qk6i9 http://4ty.me/0hdxl7 http://4ty.me/we8fd0 http://4ty.me/auj61q
閱讀正是一種被低估的健康投資。根據英國藝術委員會的報告,民眾經常上圖書館借閱書籍,每年能為英國國民健保署(NHS)節省高達 2750 萬英鎊的醫療支出。希望以英國「閱讀健康」計畫的成功案例,呼籲臺灣積極推動類似計畫,將閱讀融入醫療體系,促進社會整體健康。
Thumbnail
新年的鞭炮聲響起,許多人開始為自己設定新目標。從健康、財務到個人成長,每個人都希望在新的一年能夠突破自我。然而,根據《美國心理學會》(APA)的一項調查,有 80% 的人在設定新年目標後的兩個月內就放棄了,真正能堅持並達成的人僅佔 8%。這是否意味著設定目標其實毫無意義?
Thumbnail
美國紐約 2024 年的湯普森槍擊事件暴露了新自由主義框架下深層的社會矛盾。然而,這並非僅僅關於醫療體制的失靈或個體的極端行為,而是揭示了一個更大的問題:當經濟增長和科技進步成為社會的主要目標時,公平與人道價值應該如何重回公共政策的核心?
Thumbnail
最近看了一些美國的書,例如《新聞崩壞,何以民主?》 可以看到美國 非常重視自由放任主義,尤其憲法第一修正案常被這些自由主義者拿來發揮。 《小島經濟學》這本書也批評社會福利政策,認為其不過是政府討好選民的措施,會拖垮整體經濟。 https://vocus.cc/article/66b48f66fd897800015591e5
隨著年輕世代的價值觀與勞動模式逐漸改變,職場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轉型。「工讀化」的現象揭示了年輕人對於傳統全職工作興趣缺缺,但這只是冰山一角。更深層的問題在於,現代社會對工作的定義是否需要與時俱進,並且回應來自 Z 世代多元化與個性化的需求。
Thumbnail
【2030 雙語政策】是政府於 2021 年以來持續推動的一項具有雄心壯志的計劃,目標是提升國人(特別是年輕世代的英語能力),進一步鞏固臺灣在國際舞台的競爭力。然而,作為當前政策的核心受眾之一,我們大學生的視角如何看待這一政策?在欣喜於其願景的同時,是否也面臨隱憂與挑戰?
Thumbnail
正在閱讀文章的你,如同現代社會的每個人都深陷在一個無法逃避的數位環境中。透過智慧手機和各類社交平台,如:TikTok、WeChat 等等,我們隨時隨地接觸資訊、分享生活,並獲取新聞。然而,認知操控的風險也正逐漸顯現。演算法、大數據分析,以及背後隱藏的商業利益與政治意圖,讓數位世界不再是中立的資訊來源
Thumbnail
謝謝您的分享,我也很關心數位素養,希望有機會多多交換意見想法! https://vocus.cc/article/67b1e1affd89780001b485f9
隨著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的實施,臺灣製造業面臨重大挑戰。本文探討CBAM的相關規範如何影響臺灣精密機械產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在全球環保要求日益嚴苛的情況下,如何有效應對減碳轉型的壓力以及潛在的商機。透過政府政策支持和產業協作,臺灣有機會在這場轉型中實現可持續發展和競爭力提升。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在104 HR的實習經歷,以及如何在面對挫折時不放棄的心路歷程。從收到錄取通知的興奮,到面試過程中的低潮,進一步探討了幸運的定義及其背後的努力。強調了主動性和勇氣在獲得機會中的重要性,並感謝這段實習使我在職業生涯上獲得的實務經驗和成長。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