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是影響我這一年很深的問題,很幸運的是我釐清了我的「焦慮模型」,
也分析了幾個會導致自己不斷陷入惡性循環的行為與反應,希望自己不要再
踏進這個循環中…… (接下來將以個人經驗分享我的"惡性循環的焦慮模型"及
我如何發現自己的惡性思維。)
#故事起源 #焦慮模型的開始
大約在今年的4月開始,我被一堆會議、專案執行和期中考追著跑,同時也有打工和家教,時間分配我認為自己沒有做的很好,因此我的成績也不如上學期的程度…… (忙碌程度請看照片,現在回想起來我當時是怎麼活過來的)
#利弊得失 #行為與心態的選擇
儘管我在過程中累積的是經驗、金錢、人脈等等,但身為學生的我仍然說服不了自己去接受那樣的表現,我知道我應該不只如此而已,於是我開始焦慮,開始思考為什麼會搞成這樣……
越思考……越焦慮……越疲憊……越茫然……
倦怠不是身體上而是心有餘卻力不足的悲憤。
#架構出自己的焦慮模型 #避免陷入循環
| 我的 "惡性循環的焦慮模型" :
| ①- 困難發生(發現自己不足、劣勢、缺點)
| ②- 焦慮產生
| ③- 逃避現實(刷短影音、睡覺、拖延工作)--> #惡性行為
| ④- 產生倦怠(懷疑生命意義、徬徨、沮喪)--> #惡性反應
| ----------------關鍵突破點A: 會如何處理惡性行為與反應----------
| ⑤- 尋找借鏡(看到其他人的成就與成果)
| ----------------關鍵突破點B: 如何看待「⑤ - 尋找借鏡」----------
| ⑥- 加深焦慮(因為產生了惡性的比較心理)--> #惡性思維
| ⑦- 困難未解
| ⑧- 焦慮循環
"惡性循環的焦慮模型" 名詞定義:
// 惡性行為: 遭遇困難卻選擇做出逃避問題的行為
// 惡性反應: 惡性行為過後隨而產生的副作用感受
// 惡性思維: 產生偏誤且無法解決焦慮的思考方式
#惡性行為只能作為短暫快樂的麻藥
這是我當時的焦慮循環, 明明知道③無法幫助我脫離這樣的困境……
這可能是最後的苟延殘喘…最後的快樂……
但事實上當你享受完當下…事後的空虛感如潮湧般襲來
海水退了…只剩孤寂與可悲……
#惡性反應帶來的倦怠將影響更大
惡性行為過後常帶來疲倦感,可能是對工作、社交、課業等等感到迷惘
甚至有可能開始懷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我經常思考這個問題)
你又再一次陷入焦慮之中,又回到①的困境循環。
其實,我後來認為經歷③是一道必經的過程,因為普通人無法時刻面對緊湊甚至高壓的環境,總會產生倦怠期與乏力感。但是該如何脫離循環,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突破關鍵點A進入“⑤尋找借鏡”。
#尋找借鏡不是要貶低自我價值而是創造下一個前進的動力
當你有了其他人(甚至是同一個團隊的夥伴)的成就或經歷可以參考
你將會更有方向感,因為你有一個值得學習效仿的對象
(如果對象能跟你一起前進更好)
讓自己重新再找回當時的熱情與動力也就自然而然能脫離焦慮循環當中!
可是心態要先調適, 要避免陷入“⑥加深焦慮”的偏誤當中
(也就是關鍵突破點B: 如何看待「⑤- 尋找借鏡」)
對方是你的學習目標而非對立者,好好思考對方是如何達到這樣的成果
若是陷入了惡性的比較心理,反而會加深更強烈的焦慮與無助
#找出自己的焦慮模型 #避免陷入惡性循環
每個人的焦慮模型都可能因為不同的事件背景或個人思維而產生不同的架構,
脫離的方式也各有差異。希望大家能搭建出屬於自己焦慮模型並且避免陷入
無限循環的僵局。
2023/09/16 AM 01:32 by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