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就有點異於常人,總是和人不一樣。
這其實是因為本來想追求一致,發現怎麼演都不像,最後只好做回自己。
可是我自己是什麼樣子呢?一個內向害羞、不太敢表達自我,透過頑皮搗蛋、與眾不同來挑戰或突顯自我。
我和父母、家人的關係是疏離的,所以在很小的時候我就在外面流浪了,流連在同學朋友的家庭之中,順便觀察一下他們家庭的溫暖氣氛。總之我很早熟,心中卻空了一個缺,是有關家庭和母親的這兩個東西。
進入婚姻以後,我從外向獨立變得內向依賴,總是喜歡待在家裡,不喜歡外出,以往的朋友也漸漸斷了聯,在幾經思考以後終於發現問題的癥結。
原因出在我把婚姻和伴侶當成是原生家庭的替代,小時候媽媽沒時間陪我,現在我有時間就拼命陪我老婆,並且產生某些依賴性,這種依賴性不能說不好,只是有時會讓人覺得好像退化到幼年時期。
我漸漸的明白,一切都是我自己的問題,我透過形象的錯覺將我的婚姻和伴侶當成是我小時候家庭失去的溫暖,想要重溫,整個人格不自覺開始退化,由獨立自信變成依賴退縮。
這樣形象或關係的轉變造成了某種緊張,我一直以為原因在別人身上,其實是在我身上,因為我一直沒辦法擺脫原生家庭對我造成的影響,以致於產生了錯覺。
我的母親跟我的老婆在某些地方很像,都是堅強獨立的女人,很早就出社會賺錢謀生養活自己,對於經濟生活看得很重,這是我在選擇伴侶時沒有意識到的。
在角色的扮演上有時候不是夫妻關係而是母子關係,變成是一種青春期表現給父母看,希望得到認同的一種戲碼。
不可諱言的,我一直很少或沒有得到父母或家人的認同,我總是把他們的不認同、甚至反對當成是風箏逆風高飛的動能,然後把他們的不相信變成了我現在的生活。
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還是渴望一種屬於家庭的溫暖或認同,不過我終於接受我的母親在我童年時期不會回家陪伴的這個事實,而這件事也不可能從我的婚姻生活中得到完全一樣的補償,我還是得繼續自信獨立下去,相信這就是我與生俱來或是環境磨練而來的本領,不是覺得有了一個避風港了,我就可以丟下我原有的、在生活中歷練出來的東西,退化成一個內向畏縮的小孩。
在進化和退化之間,至少得維特住一種獨立自信的內在本質,不能因為環境有了一些舒適、安逸,感覺可以依靠就全部靠了上去,將多年來失去家庭溫暖的重量全部加諸上去,況且我也不需要尋求別人的認可才要去自我實現,我之所以能夠自我實現是因為我內在本質的獨立自信,知道我可以達成這個目標。
隨著時間的經過,很多的迷思妄想慢慢地被歲月的風吹散,只剩下一些本質性或原則性的東西存留,看起來很複雜,其實很簡單,都只是那個第一個事件所造成的初始印象影響到現在,表面上是我或感情、婚姻的問題,其實很多都跟原生家庭造成的影響有關。
這就是屬於我的愛的進化論,雖然大部份的時間都屬於退化狀態,不過終究醒了過來,了解了自己的盲點,也讓我知道,在一段關係裡面,首先要明白自己是誰?也要清楚明白對方是誰?只是一個生命中欠缺形象的投射?還是他這個人?這兩個問題一釐清,很多的問題就不再是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