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記2:與《我就愛電影》毫不相干的觀影進化論

2023/03/2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永遠記得那部讓我從此著迷上電影的作品,一張從不知道哪一家圖書館借來的《大河戀》修復版DVD,結尾男主口白說道「I'm haunted by waters.」,幾乎也正式宣告電影在我往後人生中的不可剝離性。之後我開始常常從圖書館一次就是帶回五片以上的電影,也開始常光顧家裡附近的租片店,那裡在此之前對我的唯一功用便是一個漫畫看到飽的空間,但影像對當時的我的震懾力早已凌駕靜態圖文,從依稀記得的《神鬼認證》系列(我的動作片啟蒙,麥特戴蒙也成為我的童年偶像)到家人一同厭惡至極的《單身動物園》(我是很喜歡的),電影擔當著每一個無所事事的週末夜晚的消遣首選,準確來說是我跟它在此便開始糾纏不清了。
大河戀 : 4K數位修復版 DVD
但總有些國內未發行或幾乎冷門向的作品是難以尋得的,至此接軌數位資源(牆國盜版)抬頭之時,網路載片成為新潮的首選,(我到現在還離奇的記得我載的第一部片是《獵殺紅色十月》)當然實體DVD的租借通路依舊未斷,只是再也不如此依賴了,尤其是輕輕鬆鬆便能載到將近4K畫質的片源時,那區區只能承載720P的圓形碟片也不難被遭到發配冷宮。

打了一堆廢話是為了什麼呢?一方面是看完《我就愛電影》後的某種對實體影碟個人記憶,另一程度上則是借此簡略回溯我的觀影年表。而現在的我又如何了呢,那個口口聲聲說熱愛電影的男孩,現在讀了電影系、應和了當年私自妄想的命運軌跡,但最弔詭離奇的是,他真的變開心了嗎?創作和觀看這兩件所涉及的事物(尤其是前者)是完全天差地遠,「我究竟是因為想拍電影,還是只是憑著愛看電影的藉口在這?」,這樣的質疑和叩問每天縈繞在心頭上,本該是充實自我的大學生涯,卻每天像洩一點氣的皮球一樣,漸漸失去動力。

但在今年開學後發現自己勤跑影展的這現象後,我突然不覺得一切有必要有如此多預設和猜想,我管我他媽是不是想拍電影才來這,是不是喜歡這個導演、得了狗屁獎才看這部片,我就是操他媽的喜歡電影,這聽起來十分蠻橫、自大且毫無實際面,但歸根究底,我只是不希望各種亂七八糟的鳥事抹去了我當初成為「影迷」的初心,嗯,我是個無可救藥的cinephile,對電影無比成癮,但它是集合了所有真善美的美好,因為對我而言,電影就是全部。(矯情部分大概完畢)

自己滿喜愛看Criterion Collection幫各個電影工作者拍的closet picks(自己也會幻想),在充滿某種宗教氣氛的影櫃裡,可能某位景仰的導演挑出了對他而言意義非凡的電影,在此所有人都變成了「電影的信徒」這樣一個如此初始的狀態,一種近乎於某種傳承、分享的意念也在此湧現,電影勢必會永遠跳脫附庸雅俗的藝術圈,而更向社會脈絡構築的文化而靠攏,因它是時間的延展、記憶的再現,一種最美好的人類精神空間。
The Criterion Collection Closet
9會員
2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