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你的錢留到死》光是書名就讓人印象深刻,作者是一名對沖基金的經理人,有別於以往財經書籍,都是教你賺錢,而這一本書是少數教你花錢的書,事實上花錢其實比賺錢更重要。
作者比爾·柏金斯提出「死前財產歸零」的觀點,是指扣除存夠退休金、給家人、慈善的部分,剩下的錢用來創造最佳化人生,而非不花錢把錢留到死,而讓自己人生了無生趣,白白來這一個世界走一遭。
歐陽立中老師課程提及下列4個重點,深有同感與大家分享。
錢等於你的生命活力,你花了多少時間賺到的錢,月薪/22天工作天/8小時=你的時薪,把錢花在「體驗」人生,而非只是花錢買「物質」。
假如一個人時薪500元,一件外套5,000元,要工作10小時才能買這件衣服,你覺得值不值得這樣做?
「把你的時間轉換成金錢思維」,在想買東西時用這個觀點思考,到底這件商品值不值得?用那麼多時間辛苦賺的錢來買下它,如果你總是常不自覺衝動花錢,有了這一個觀點將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花費,小茹自己親身體驗覺得效果不錯推薦給大家。
每一個人生等於你人生體驗的加總,什麼是最佳化人生?其實就是「最大化你的正向人生經驗。」
花錢買東西:剛開始很興奮,但會隨著時間過去貶值。
例如:買了漂亮的衣服很開心,穿了幾次後就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
花錢買體驗:隨著時間真正顯示其價值。
例如:結婚時度蜜月,第一次去關島下海潛水,不會游泳的我,因為在海裡太緊張肌肉僵硬,一上岸覺得全身虛脫吃不下任何東西只喝水,而老公則在一家炸雞店吃了他覺得世界上最美味的炸雞,時間已經過了10年,往事仍歷歷在目,真得覺得很值得。
小孩大約兩歲時,曾經帶他去參加公司的員工旅遊,台東、花蓮兩日遊,行程非常趕,加上他很小只能帶著推車到處走,帶他去太魯閣時,因為要走崖邊,所以只能在車上等,後來還在遊覽車上大便,我只能在遊覽車最後面幫他快速換尿布。
回程時坐普悠瑪火車回台北,結果他一直跑去找年輕貌美的同事玩,一整車他好像是大明星,只有走過去就要跟大家揮手打招呼,真的讓媽媽哭笑不得,事後問小孩他已經不記得,但是這一段美好的回憶,就一直存在我們夫妻心中,每當想起來就有滿滿的幸福感。
記憶股息隨著與家人的相處時間越長,累積的股息就會逐年成長,小茹覺得此觀念很類似幸福存摺,現在的我拉著小孩小手陪他坐公車去探索世界,長大後他因為幸福也會陪伴年老的我,愛就在家人彼此心中,每一段美好的記憶加事後的回憶都覺得很值得。
一個人從金錢獲得樂趣會隨著年紀增長而下降,而與金錢與健康與活動力卻反比,小茹想起小時候到牛排館只吃得起鐵板麵就很滿足,而隨著年紀的增長,已經可以吃得起牛排,卻仍然懷念起小時候的鐵板麵。
前陣子小茹因為身體不好,沒有什麼體力與活力陪伴小孩,更深刻了解有些事情現在就可以做,不要到老才後悔沒有做,我是以倒數計時的方式過日子,所以只有兒子想去的地方我都陪他去,每天也都會跟他說我好愛你,你是媽咪的寶貝,不想讓自已的人生留下遺憾。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作者主張在死前把錢花光光,背後意義是在你死時剩下的錢,就是你用時間去換來的,如果死守金錢而不花費,其實沒有什麼意義,最佳化的人生就是「最大化你的正向人生經驗。」
書中提及9個財務思維,小茹濃縮一個重點就是「投資體驗」,經歷過親人死亡與自已身體欠佳的狀況,現在的心態就像最近很紅的「有生之年」,吳慷仁的台詞「有生之年,能夠長這麼大算不錯了。」
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去陪伴最重要的家人,愛要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