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閱讀觀點112】讓錢包君,為自己創造最佳人生--《別把你的錢留到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

看完這八個字,大家的直覺反應可能是,「這個想法很好,但請先讓我知道死期是什麼時候」。正也因為不知道死期是什麼時候,所以常看到要要有存款多少錢才能退休的說法。

raw-image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提出了許多顛覆性的看法,別把你的錢留到死,意即要在死前把錢花完,而不是死時還有很多錢。也許有人會說,可以把錢留給孩子,或是捐給慈善機構,作者說,這些想法都很好,但請在生前的時候做。

以把錢留給孩子這點來說,依照目前國人平均壽命80歲的話,跟小孩差30歲(假設30歲生小孩),那麼小孩拿到遺產也已經50歲了,50歲通常已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且身體狀況也沒年輕那麼好,所以小孩拿到這筆錢的意義,是比較小的。所以與其在死後給小孩遺產,不如在小孩25-35歲時就給他們這筆錢,讓他們在相對身體健康,且經濟沒那麼好的狀況下,更好利用這筆錢。

如果老了生病怎辦?這個問題也很好,作者認為,可以用保險處理。另外的生存門檻,作者以「0.7x(一年的生存成本)x(剩餘的生命年數)」這個公式,讓大家對於死前要留的最低金錢數目,有個概念。

這本書最重要的是,作者以時間、金錢跟健康三個面向來看待人生,年輕時比較自由有時間,相對也比較健康,但比較沒有錢;年紀漸長後,或許有了家庭,時間自由度就會受限,雖然比較有錢,但健康度下降,興趣也會轉變,花的錢也會相對較少。

在這樣的三角關係之下,作者要大家了解,所謂的人生高峰,其實是一個日期,而不是數字。即使在80歲累積到了人生最多的資產,那也是沒用的,要在健康跟時間都允許的狀況下,去最佳化自己的人生,才有意義。

所以在年輕多花一點錢是可以接受的,因為只是把老了沒力氣花的錢先拿來支用,而所謂支用也不是只要大筆揮霍,而是要拿來創造「回憶存摺」,比如歐洲自由行一個月,即便年輕時先借了一些錢,去做這件事也可以,因為「歐洲自由行一個月」會在接下來的人生當中帶給你許多回憶。等到老了再做這件事的話,一來沒有那個體力了,同樣的「歐洲自由行一個月」可能沒辦法帶給你自己同樣的悸動;二來,老來再去的話,離死亡又更近了點,這些回憶能帶來感動的時間又更少。

作者在書中開頭,分享大家熟知的螞蟻跟蚱蜢的故事,螞蟻為了過冬,夏天拼命存糧,而蚱蜢在拉小提琴,最後螞蟻撐過了冬天,蚱蜢死了。不過作者反問「螞蟻什麼時去玩了?」所以不要極端像螞蟻或蚱蜢,而是兼存兩者的優點。

作者也強調,不要把錢留到死,不是要大家把錢用在物質的揮霍,而是要思考怎樣最佳化人生,創造難忘的人生經驗。年輕時有年輕時可以做的清單,中年有中年時可以做的,老年時也有老年時可以做的,但年輕時能做的,等老了就不一定可以了,所以列出自己的人生清單,把這些想要做的事,填入不同的人生階段,別把錢留到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滾石西恩的沙龍
95會員
154內容數
閱讀面向會包含時間管理、工作效率、習慣強化、閱讀寫作技巧與人際關係等面向,並希望整理不同作者的觀點,內化成自己的想法,打造適合自己的系統。如果這也是你(妳)追求的目標,歡迎一起加入。
滾石西恩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4
前陣子讀《把時間當作朋友》,作者李笑來分享一個俄國特工年科靠著蹲下,躲過追殺的故事。 書中提到,有位俄國特工年科同志有一次被一群美國特工追殺,手中的左輪手槍裡已經沒有子彈,他只能邊跑,邊想辦法擺脫厄運,當他衝下一段長長的大理石臺階時,竟然做出一個常人無法想像的動作——止步蹲了下來。
Thumbnail
2025/04/24
前陣子讀《把時間當作朋友》,作者李笑來分享一個俄國特工年科靠著蹲下,躲過追殺的故事。 書中提到,有位俄國特工年科同志有一次被一群美國特工追殺,手中的左輪手槍裡已經沒有子彈,他只能邊跑,邊想辦法擺脫厄運,當他衝下一段長長的大理石臺階時,竟然做出一個常人無法想像的動作——止步蹲了下來。
Thumbnail
2025/04/23
不知道看這篇文章的你是幾歲?如果你已經40歲,認知哪些能力正在改變,對於開啟第二人生會很有幫助;如果還沒40歲,先做好準備也不錯 《重啟人生:一個哈佛教授的生命領悟,給你把餘生過好的簡單建議》在開頭用很多數據說明,不論從事何種高技能職業,幾乎都會在40歲到50歲出頭開始走向衰退。 更糟的是,職涯
Thumbnail
2025/04/23
不知道看這篇文章的你是幾歲?如果你已經40歲,認知哪些能力正在改變,對於開啟第二人生會很有幫助;如果還沒40歲,先做好準備也不錯 《重啟人生:一個哈佛教授的生命領悟,給你把餘生過好的簡單建議》在開頭用很多數據說明,不論從事何種高技能職業,幾乎都會在40歲到50歲出頭開始走向衰退。 更糟的是,職涯
Thumbnail
2025/04/21
當大家都投入Podcast,你心想著:「很多人都在做Podcast了,我現在再跟進,不可能會成功吧?」 《普通人的財富自由之道》作者用行動告訴你:可以,只要找對方法。 因為(當時)市場上沒有人做日更的Podcast,儘管有許多專家告訴作者不可能,也不建議做日更Podcast,不過作者認為這是他的
Thumbnail
2025/04/21
當大家都投入Podcast,你心想著:「很多人都在做Podcast了,我現在再跟進,不可能會成功吧?」 《普通人的財富自由之道》作者用行動告訴你:可以,只要找對方法。 因為(當時)市場上沒有人做日更的Podcast,儘管有許多專家告訴作者不可能,也不建議做日更Podcast,不過作者認為這是他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許多不同層面的想法,並引發了作者開始書寫的慾望。書中的概念不僅專注於45歲退休,更關注每個人都會面臨退休的那一天的重要。書中提到了理想的幸福生活,以及達到財務自由的方法。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許多不同層面的想法,並引發了作者開始書寫的慾望。書中的概念不僅專注於45歲退休,更關注每個人都會面臨退休的那一天的重要。書中提到了理想的幸福生活,以及達到財務自由的方法。
Thumbnail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這本書告訴我們, 許多人臨死前才發現花太多時間給工作了, 賺到的錢自己根本沒有用到就掛了, 這不表示努力工作賺的錢都在做白工嗎? 人生是你所有體驗的總和, 我們應該思考如何最大化正面體驗, 就像我們投資資產一樣,好的體驗帶來的回憶與快樂,並能累計待給你複利。
Thumbnail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這本書告訴我們, 許多人臨死前才發現花太多時間給工作了, 賺到的錢自己根本沒有用到就掛了, 這不表示努力工作賺的錢都在做白工嗎? 人生是你所有體驗的總和, 我們應該思考如何最大化正面體驗, 就像我們投資資產一樣,好的體驗帶來的回憶與快樂,並能累計待給你複利。
Thumbnail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光》是書名就讓人印象深刻,作者是一名對沖基金的經理人,有別於以往財經書籍,都是教你賺錢,而這一本書是少數教你花錢的書,事實上花錢其實比賺錢更重要。 作者比爾·柏𠈔斯提出「死前財產歸零」的觀點,是指扣除存夠退休金、給家人、慈善的部分,剩下的錢用來創造最佳化人生,而非不花錢把錢留到
Thumbnail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光》是書名就讓人印象深刻,作者是一名對沖基金的經理人,有別於以往財經書籍,都是教你賺錢,而這一本書是少數教你花錢的書,事實上花錢其實比賺錢更重要。 作者比爾·柏𠈔斯提出「死前財產歸零」的觀點,是指扣除存夠退休金、給家人、慈善的部分,剩下的錢用來創造最佳化人生,而非不花錢把錢留到
Thumbnail
我們的理財觀念一直被伊索寓言「螞蟻與蟋蟀」的故事所束縛,認為延遲享受未來可以過更好,但是人豈又有無限的未來? 美國一名成功的投資人告訴我們及時行樂也很重要! 若死前沒有把資產歸零就等於白白投入年輕時的寶貴生命能量在工作,這可是不得了的吃虧。
Thumbnail
我們的理財觀念一直被伊索寓言「螞蟻與蟋蟀」的故事所束縛,認為延遲享受未來可以過更好,但是人豈又有無限的未來? 美國一名成功的投資人告訴我們及時行樂也很重要! 若死前沒有把資產歸零就等於白白投入年輕時的寶貴生命能量在工作,這可是不得了的吃虧。
Thumbnail
今年兔年,我屬兔。 我一直在準備退休的路上,前行。 退休是重新尋找人生的定位與價值。 有智慧的人把錢放在腦袋裡,而不是心裡。 金錢是工具而不是目標。擁有金錢唯一的好處是使用它。 要以安心的方式妥善使用金錢。 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東西都不用花錢買,最寶貴的資源就是時間。 在職場上耕耘的時光,也美好珍貴。
Thumbnail
今年兔年,我屬兔。 我一直在準備退休的路上,前行。 退休是重新尋找人生的定位與價值。 有智慧的人把錢放在腦袋裡,而不是心裡。 金錢是工具而不是目標。擁有金錢唯一的好處是使用它。 要以安心的方式妥善使用金錢。 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東西都不用花錢買,最寶貴的資源就是時間。 在職場上耕耘的時光,也美好珍貴。
Thumbnail
雖然說你其實不用管自己活到幾多歲,有一天過一天就好,但如果有機會知道自己的壽命,你有勇氣面對嗎? 如果死期還遠,知道也無妨。然而,若死期將至,只怕從此失去鬥志,儘管積極地想,這樣可迫使我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所有人生目標,但知道自己快死還是太嚇人,往後的日子難免患得患失,所以我大概沒勇氣追求答案。
Thumbnail
雖然說你其實不用管自己活到幾多歲,有一天過一天就好,但如果有機會知道自己的壽命,你有勇氣面對嗎? 如果死期還遠,知道也無妨。然而,若死期將至,只怕從此失去鬥志,儘管積極地想,這樣可迫使我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所有人生目標,但知道自己快死還是太嚇人,往後的日子難免患得患失,所以我大概沒勇氣追求答案。
Thumbnail
節目內容 1. 人生無常,要「買保險」?還是「活在當下」? 2. 想規劃退休?為何只規劃保險和存款? 3. 每天起床後還活著,就值得感謝! 4. 規劃未來真的實際嗎? 5. 因為擔憂而規劃,規劃好了就不擔憂了嗎? 6. 年紀大了、體力和健康就會變差? 7. 生病不是壞事,只是告訴我們生活該調整了?
Thumbnail
節目內容 1. 人生無常,要「買保險」?還是「活在當下」? 2. 想規劃退休?為何只規劃保險和存款? 3. 每天起床後還活著,就值得感謝! 4. 規劃未來真的實際嗎? 5. 因為擔憂而規劃,規劃好了就不擔憂了嗎? 6. 年紀大了、體力和健康就會變差? 7. 生病不是壞事,只是告訴我們生活該調整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