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大陸的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淨新增抵押補充貸款3500億元,期末抵押補充貸款餘額為32522億元。
這項消息一出,並沒有受到太多台灣媒體或財經自媒體的關注,甚至我可以很大膽的說,根本沒有人關注。
這就會形成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我們打開電視看到各大新聞唱衰大陸經濟、股市和樓市,又或是打開臉書會看到各大財經網紅在黑大陸。
但這些人有多少是客觀黑呢? 我想更多的都是主觀黑吧。
畢竟他們壓根不在乎(甚至很可能也不知道),談論大陸經濟時需要關注哪些資訊或數據。
如果他們真的站在中立和客觀的角度來分析大陸,那又怎麼會連PSL都不討論呢?
雪大碎念到這裡就好,剩下的留給雪粉自己去思考和判斷。
記住,媒體識讀和批判性思維是資訊爆炸時代中最重要的能力,希望通過閱讀我的文章能夠帶給你們一些啟發。
回過頭來聊今天的主角PSL,全稱是Pledged Supplementary Lending,意思是抵押補充貸款。
這個大陸央行發明的工具,一開始是為了「棚戶區改造」而生的。
所謂「棚戶區」,就是以前城市缺少規劃時搞出來的,比較擁擠、居住環境比較差的老城區,類似台北滿大街的老破小舊公寓。
大陸人不像台灣民眾一樣那麼豁達,不在乎生活環境和市容,即使醜到被外國人吐槽都無所謂。
他們發明了所謂的拆遷,目的是把這些又老又破又舊又醜的房子都拆掉,然後改建成漂亮的新大樓或社區。
當然,拆遷也不是白拆的,地方政府需要補償原先住在棚戶區的居民,也就是所謂的拆遷戶。
這種補償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給新房子,另一種是直接給一筆錢。
所以早些年我們會看到很多這種棚戶區居民因為拆遷老房子,一夕之間成為暴發戶,分了好幾套房或拿了好多錢。
這概念就好像是假如我家在泰山區有一套破公寓,政府要求拆掉但補償信義計畫區好幾套新房的概念。
看到這裡肯定就有人要問: 大陸地方政府哪來那麼多錢?
確實當年地方政府手上普遍沒啥錢,通常都是自己建造新房子然後賠償給拆遷戶,又或是給居民錢然後去買開發商手上的庫存建案。
為了支持地方政府改造市容,順帶給房地產行業去去庫存,於是在2014年,大陸央行發明了PSL這個工具。
這個工具的原理也很簡單,就是央行把錢先借給政策性銀行,例如國家開發銀行,然後再由這些政策性銀行再把錢借給地方政府,如此一來政府手上就有錢賠給拆遷戶了。
一般來說,這些拿到錢的拆遷戶們轉頭就會跟銀行貸款買房,畢竟老房子被拆了總要找個地方住。
於是我們看到大陸的居民杠杆率跟房價在2015年到2018年之間急劇上漲。
也是正因為這波操作,大陸的房價從一線開始,一路到三四線城市,都迎來了一波又一波的上漲。
不過隨著2019年棚戶區改造接近尾聲,PSL工具後來就很少再被動用。
一直到2022年才重出江湖,而2022年這波PSL的作用卻與過去不太一樣,主要是用來支持基建和「保交樓」。
這裡提個外話,那些還在炒作爛尾樓題材的財經網紅,很明顯就沒搞清楚大陸房地產的底層邏輯。
怪不得都2024年了,大陸城市都已經發展成啥樣了,台灣的市容還是破破爛爛的。
這次央行恢復PSL是在2023年12月,不過數據一直要到2024年1月才公佈。
不過之前市場對這波PSL也有預期了,畢竟2023年12月31日發佈的PMI(採購經理人指數)顯示,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有56.9%,比該年11月份高了快2%。
要知道,PMI這個指數只要超過50%就說明行業在擴張。
這次PSL大概率會用在所謂的三大工程: 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平急兩用公共建設。
前兩項大家應該都還能理解,而所謂的平急兩用就是指平常和緊急時可以使用的公共建設。
這些基礎設施平時可以是旅遊、康養功能的酒店,又或是公園和體育場館之類的,但是一到了緊急時刻(例如疫情或自然災害等),又可以用來滿足應急隔離、臨時安置等需求。
總的來說,這三大工程都是台灣比較或缺的。
對於大多數小資上班族來說,買不起房的最佳解法就是政府提供保障性住房。
對於城市中那些破舊不堪的公寓、危樓來說,最佳的解法就是拆遷和改造。
對於容易發生天災(例如水災、颱風或地震)的台灣島來說,平急兩用的基礎建設絕對是需要的。
可惜台灣政府比起搞大陸這套造福百姓的政策來說,更喜歡喊那些花裡胡哨的漂亮選舉口號。
放任百姓不管的結局就是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台灣島被那些擁有兩本護照的資本家炒作後,只留下越來越貴的房價和股價。
扯遠了,還是繼續聊PSL,從對宏觀經濟的影響來看,PSL跟普通的放水還不大一樣。
首先普通的放水,例如逆回購或麻辣粉(MLF) 之類的貨幣工具,錢出來了可能還會在金融體系裡頭「空轉」。
而PSL則是直接限定了使用範圍,必須要給到基建領域。
本質上PSL跟財政政策有點像,當建築行業拿到的錢多了,行業上下游的從業者賺得多了,其實是有乘數效應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央行投放了100塊,這些錢會變成建築公司的收入和建築工人的工資。
若這100塊中有50%都變成了建築工人的工資,相當於建築工人的收入多了50塊。
又假設所有人的儲蓄率都是50%的話,也就是賺到50塊後,會把其中25塊存起來,剩下的25塊花掉。
於是居民消費增加了25塊,GDP也隨即增加了25塊。
要注意的是,這花出去的25塊,又會變為其他居民或企業的收入。
假如建築工人拿著這25塊去餐廳吃牛肉麵,而餐廳老闆又存了50%,花了50%,又會有12.5塊的消費。
這個過程會不斷反復持續,於是財政一開始投入的100塊支出,理論上可以帶來100+100x(1-50%)+100x(1-50%)^2+...的GDP增長。
這個就是財政政策的乘數效應。
最後,PSL畢竟還是央行的貨幣政策工具,所以它也相當於向市場上投放了一筆新的貨幣。
這個貨幣本身也會信用派生 成更多的貨幣,具體來說這波投放一下子就淨新增了3,500億(單月規模史上第三高)。
雪大是不知道你們怎麼想的,我反正會默默拿出鍋碗瓢盆,努力來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