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炭紀出現了早期失去肢體的蛇形羊膜動物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底部可以聽文章mp3)

馬松娜迦蜥復原圖-藍條紋(感謝Henry Sutherland Sharpe提供)

馬松娜迦蜥復原圖-藍條紋(感謝Henry Sutherland Sharpe提供)


四足動物的四肢是脊椎動物演化到陸地上的決定性特徵,然而這樣的重要衍徵在某些物種上又逐漸消失,配合演化出細長的體軀,改用爬行取代行走。現存的有鱗目動物中有超過六十種各自獨立演化出四肢縮小甚至消失的支系,如蛇亞目、蛇蜥科、鱗腳蜥科、雙足蜥科、蠕蜥科、石龍子科、南非草蜥屬、蚓蜥類等,此外某些兩棲動物如蚓螈目、鰻螈科、兩棲鯢屬等也有類似的現象。這樣的演化趨向反映了當時因應生存環境的決策,如穴居、水生或其他更複雜的環境因素。縮小或失去四肢在四足動物的演化樹上到目前為止只侷限在上述的類別中,而像哺乳類則未曾出現這樣的形態。

早期部分有鱗類與兩棲類演化出無足的形態以及其演變的過程一直是古生物學家想探討的對象之一,不幸的是,化石紀錄中對於當時四肢喪失的過程了解甚少,這問題可能出自於化石保存的情況,因同時保存完好的短小四肢以及鄰近的脊椎並不容易,故關於早期四足動物首次完全四肢喪失是如何產生的尚未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這次在美國伊利諾州的馬松溪新發現了一種石炭紀的四足動物,已有羊膜動物的特徵,被命名為馬松娜迦蜥(Nagini mazonense),有兩個化石樣本,且保存些許的軟組織。牠們的化石顯示前肢與胸帶已經完全消失,但仍有保留縮小的後肢,這與蛇類所推定的演化模式相似,皆為前肢與胸帶先消失,而後肢再消失。該物種被認為是屬於臥吻蜥類(recumbirostran)的爬蟲動物基礎類群,與目前已發現的斯氏獄獵蜥屬(Infernovenator)和弛頂蜥屬(Brachydectes)的物種關係最為接近,其類群主要生存於石炭紀至二疊紀,特徵多為軀體修長、四肢短小,但還未有無肢的紀錄。


弛頂蜥(感謝Nobu Tamura提供)

弛頂蜥(感謝Nobu Tamura提供)


四足動物在胚胎發育的過程中,側板中胚層會逐步形成四肢的肢芽,隨後肢芽向外以特定的形態發展,並伴隨內部形成軟骨組織,到了最後再由硬骨組織所取代,以形成有完整四肢的個體。而四肢縮小或消失的四足動物因其調節四肢發育的基因突變,導致四肢發育的某個環節失敗而無法順利形成四肢。

不同類群在四肢消失的獨立演化上對應了不同情況的基因突變,如石龍子科主要在胚胎晚期軟骨組織的骨骺生長板上失去正常的發育功能,使該類群多為四肢短小,且這也是普遍臥吻蜥類群中觀察到的現象。現代蛇類或蚓螈皆為調控胚胎早期的肢芽發育受到影響,造成完全失去四肢與胸帶,而這是馬松娜迦蜥的前肢所遇到的情形。對比其他臥吻蜥類的物種與馬松娜迦蜥,這代表著四肢的消失應是循序漸進的突變過程,如蛇類或蚓螈在演化出完全失去四肢前,也被認為曾經歷過短小四肢的狀態,而蟒與蚺還保留的微小後肢也表明其證據。馬松娜迦蜥的發現讓我們了解早期四足動物四肢消失的可能機制,與現代物種四肢退化的方式似乎大同小異。


緬甸蟒殘留的後肢(感謝Dawson提供)

緬甸蟒殘留的後肢(感謝Dawson提供)


作者:水也佑

參考文獻:

Mann, A. et al. (2022). Snake-like limb loss in a Carboniferous amniote. Nat Ecol Evol .



你對古生物了解多少呢?在進入這個領域之前這裡提供古生物學的基本認知~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聲音的傳遞是現今動物溝通中最常使用的方式之一,使用聲音進行溝通對於很多動物的生存至關重要。在現今利用聲音進行溝通的動物廣泛存在於昆蟲與脊椎動物之中,這些動物的聲音溝通有著多種多樣的用途從交配、示警到資源位置的分享等,這些不同的用途讓聲音溝通有著非常高的多樣性與複雜性,因此了解動物聲學的演化非常的重要
現代海中大型濾食性動物如鬚鯨與鯨鯊等分別以不同的方式進行濾食,鬚鯨的濾食結構是由上顎皮膚所特化形成的鬚鯨板,成分與我們的毛髮、指甲都是由特定的角蛋白組成;而鯨鯊的牙齒非常細小,主要則透過特殊的鰓弓結構來過濾海水小型生物。你可曾認識過恐龍時代的海中濾食動物呢?在過去如晚侏儸紀的厚莖魚類(Pachy
在脊椎動物當中常見有對感官的特化以此適應對應的環境,比如大多數夜行性的掠食性鳥類都有著加強視覺與聽覺的適應性演化,這使得牠們可以在黑夜中進行捕獵。這些感官的特化往往會在骨骼上留下清晰的特徵,因此也應該會明顯的保存於化石上,然而,人們卻對恐龍在感官適應上的了解知之甚少,顯然這在了解中生代生態結構上是一
(底部可以聽文章mp3) 植物登上陸地時間可追溯至奧陶紀,在志留紀晚期植物逐漸出現較為複雜的樣貌以及更多的物種,不過當時體型依舊偏較矮小,最高的植物也不過1-2公尺。與此同時,陸地上出現過一種如現今樹木一樣高大的巨型真菌,長度可達8公尺,直徑約1公尺,稱為原杉菌(Prototaxites),是當時
在中生代大部分時間裡,非鳥類恐龍(以下簡稱恐龍)在全世界都有著極高的數量與多樣性,牠們擁有著各式各樣的形態,廣泛的體型分佈,還演化出功能各不相同的生理系統。考慮到恐龍各個類群之間的差異,研究人員認為氣候很可能是在塑造不同恐龍類群演化與地理分佈上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過去對恐龍的研究顯示出恐龍在非熱帶
許多鳥類鮮豔誇張的外表對於生存並沒有多大的幫助,色彩鮮艷易於遭受天敵的發現,長贅的羽毛容易成為逃生的絆腳石。然而這些特徵在現生鳥類中屢見不鮮,你可能會認為這樣的狀態為何沒有從演化歷史中淘汰卻綿延不絕。原因在於這現象並非天擇所帶來的結果,而是性擇。性擇是在異性擇偶下,選擇了吸引自己目光的對象繁衍下一代
聲音的傳遞是現今動物溝通中最常使用的方式之一,使用聲音進行溝通對於很多動物的生存至關重要。在現今利用聲音進行溝通的動物廣泛存在於昆蟲與脊椎動物之中,這些動物的聲音溝通有著多種多樣的用途從交配、示警到資源位置的分享等,這些不同的用途讓聲音溝通有著非常高的多樣性與複雜性,因此了解動物聲學的演化非常的重要
現代海中大型濾食性動物如鬚鯨與鯨鯊等分別以不同的方式進行濾食,鬚鯨的濾食結構是由上顎皮膚所特化形成的鬚鯨板,成分與我們的毛髮、指甲都是由特定的角蛋白組成;而鯨鯊的牙齒非常細小,主要則透過特殊的鰓弓結構來過濾海水小型生物。你可曾認識過恐龍時代的海中濾食動物呢?在過去如晚侏儸紀的厚莖魚類(Pachy
在脊椎動物當中常見有對感官的特化以此適應對應的環境,比如大多數夜行性的掠食性鳥類都有著加強視覺與聽覺的適應性演化,這使得牠們可以在黑夜中進行捕獵。這些感官的特化往往會在骨骼上留下清晰的特徵,因此也應該會明顯的保存於化石上,然而,人們卻對恐龍在感官適應上的了解知之甚少,顯然這在了解中生代生態結構上是一
(底部可以聽文章mp3) 植物登上陸地時間可追溯至奧陶紀,在志留紀晚期植物逐漸出現較為複雜的樣貌以及更多的物種,不過當時體型依舊偏較矮小,最高的植物也不過1-2公尺。與此同時,陸地上出現過一種如現今樹木一樣高大的巨型真菌,長度可達8公尺,直徑約1公尺,稱為原杉菌(Prototaxites),是當時
在中生代大部分時間裡,非鳥類恐龍(以下簡稱恐龍)在全世界都有著極高的數量與多樣性,牠們擁有著各式各樣的形態,廣泛的體型分佈,還演化出功能各不相同的生理系統。考慮到恐龍各個類群之間的差異,研究人員認為氣候很可能是在塑造不同恐龍類群演化與地理分佈上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過去對恐龍的研究顯示出恐龍在非熱帶
許多鳥類鮮豔誇張的外表對於生存並沒有多大的幫助,色彩鮮艷易於遭受天敵的發現,長贅的羽毛容易成為逃生的絆腳石。然而這些特徵在現生鳥類中屢見不鮮,你可能會認為這樣的狀態為何沒有從演化歷史中淘汰卻綿延不絕。原因在於這現象並非天擇所帶來的結果,而是性擇。性擇是在異性擇偶下,選擇了吸引自己目光的對象繁衍下一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深感榮幸能在 7/20 由高雄 VR 體感劇院為虛擬實境短片《失身記》,特別舉辦的售票講座,現場了解導演黃心健和配樂師林強,在這部合作下的理念和製作秘辛。
Thumbnail
餐盤裡的食物吃完吧! 這是一件說起來容易的事,然而,台灣又有多少人真正落實呢?目前<食物銀行法>還處於審議狀態,我們當然希望它能盡速通過,對臺灣的剩食環境就會改善一點。但,食物銀行也能完完全全解決問題嗎?還是它只是個幌子?
Thumbnail
在当下的环境里,一个以公共利益为价值准绳,记录边缘和弱势群体,关心事实而非情绪,在乎对话而非站队的自媒体,有可能存活吗?我相信是有的,这也是NGOCN一直以来坚持的方向。但势单力薄,只有我们是做不来的,因此想邀请你一同参与。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深感榮幸能在 7/20 由高雄 VR 體感劇院為虛擬實境短片《失身記》,特別舉辦的售票講座,現場了解導演黃心健和配樂師林強,在這部合作下的理念和製作秘辛。
Thumbnail
餐盤裡的食物吃完吧! 這是一件說起來容易的事,然而,台灣又有多少人真正落實呢?目前<食物銀行法>還處於審議狀態,我們當然希望它能盡速通過,對臺灣的剩食環境就會改善一點。但,食物銀行也能完完全全解決問題嗎?還是它只是個幌子?
Thumbnail
在当下的环境里,一个以公共利益为价值准绳,记录边缘和弱势群体,关心事实而非情绪,在乎对话而非站队的自媒体,有可能存活吗?我相信是有的,这也是NGOCN一直以来坚持的方向。但势单力薄,只有我们是做不来的,因此想邀请你一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