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國會改革案自5/17開始引起大眾廣泛的討論,更掀起藍白陣營與綠營支持者的對峙,正反兩方在社群媒體上各說各話,到底誰說的才是對的?這次的國會改革有哪些爭議呢?
5/24到立院外表達訴求的朋友們高舉著「沒有討論,不是民主」的板板,要求國會應要實質審查、逐條討論,藍白陣營則是說一切都有符合程序及議事規則,雙方各說各話,到底誰才是對的?
首先,我們必須要先了解立法院的立法過程為提案→程序委員會→一讀→委員會審查→黨團協商→二讀→三讀,目前國會改革案在二讀階段。而最大的爭議在於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審查時將有爭議的法條全部予以保留進入政黨協商,保留多條未經整合的法案內容,並未落實委員會中心主義。且後續階段的黨團協商也因為民眾黨團缺席而無法達成共識,造就了強行進入二讀的局面,引發爭議。
黃國昌更曾稱法條內容屬於最高機密,又說法條內容在立法院官網上都找的到,讓許多人感到不解。後續就是5/17立法院的攻防以及人民集會表達訴求,詳細時間軸可以參考維基百科內容。
那麼,這次的國會改革案有黑箱嗎?就程序上來說該開的公聽會、審查都有審是沒有錯的,程序上符合規定,至於審查內容的過程有沒有真的落實,大家可以參考立法院官網的ivod自行評斷。有沒有符合程序正義、有沒有黑箱,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把尺,每個人的評判標準也皆有不同。這次的事件,當然少不了一些正反兩方的政治攻防,所以我個人認為在「黑箱」這件事情來說並沒有這麼單純絕對的對錯,三方都因為自己的政治或是攻守立場而有做一些不是這麼適當的舉動,但哪一方可能比較越過道德的那條線,我想每個人都可以自己參考資料去推斷出前因後果並根據自己心中的那把尺去做評斷。
這次的國會改革案主要有幾個比較具爭議性的重點:包含總統國情報告、藐視國會罪、國會聽證調查權以及強化人事同意權共四點,我想就前面三點討論。
這點主要的爭議在於藍白兩黨所提出的版本將即問即答加了上去,若總統向立法院進行施政報告,立法院可向總統提問且總統必須要即問即答。但是,在憲法上總統是不需要對立法院負責的。那總統在回答問題時,是代表總統個人嗎?還是可以代表行政院?是否會打破五權分立的規則?是否會違憲?這些都是具爭議性的點。推薦大家可以聽法律白話文運動的Podcast解說,有就美國、法國的體制舉例說明並站在法律人的觀點解析。
這點主要是針對官員、公務人員不得進行反質詢、不可說謊、不可以拒絕回答、不可以不提供相關資料、不能藐視國會,但「藐視國會」及「反質詢」這兩點卻沒有明確的條文或解釋規定。
這點主要是就立法院在查例如弊案的時候可以有足夠的權力調查,並要求和專案有關的政府機關、社會人士提供資料,且若違反相關規定必須要罰錢且罰到提供為止。我想這點光是看字面上的意思就知道有多離譜了,而且社會人士就是只要你有涉案、立院認為有必要召喚你或提供相關資料給立法院,你就不能夠拒絕,牽涉的範圍其實是包括私人企業、一般民眾的。且給予立法院的權力是否會過大,甚至有司法院所擁有的權力,這些都很值得再討論。
就以上這幾點爭議法條,想問問大家這真的是你所期待的國會改革嗎?我認為真正好的國會改革應該是約束立委要做好自己應做的本分,先確定這些民意代表能夠行的正當再給予適當的權力。(當然這比較理想化)或是不要一次就給予立法院這麼多的權力,又或者立其他法案去制衡約束如果失當,應有什麼樣的懲處或是對應的救濟管道,而不是如此草率地通過具有爭議性的法條內容。
最後,我想額外談論關於「媒體識讀」這個議題。
5/17那天可以說是立法院這陣子最為混亂的一天,各種推擠、叫囂、互罵的影片在社群媒體及新聞媒體上流竄,各自的擁護者各說各話,或是看到貼文就到反方的貼文底下罵,甚至也登上了國際版面,但這樣的負面資訊真的對於對話有幫助嗎?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其實我們想要獲得資訊並不難。就像如果要了解事件的始末,可以上立法院官網查詢每一次的會議紀錄、議案內容等,將事件的真相拼湊出來。如果沒有這麼多時間,我們通常會依靠新聞媒體、網路媒體、社群媒體及論壇等內容來獲取資訊。但是你所獲得的這些資訊都是透過作者本人篩選過的,這些內容可能本身帶有一點立場、帶有一點偏頗,可以相信但不能盡信。我們所要做的並非完全不去看這些內容,而是在看過內容之後去求證再用自己的腦袋去反思、推論出事情的樣貌。
以社群媒體為例,我會希望大家可以不要100%相信上面的內容。以meta的演算法為例,的確是在談論某些特定議題時觸擊率會被降低,再加上網軍、假帳號帶風向就更難推斷出哪些是可以相信、哪些是不能相信的。
以新聞媒體為例,相信大家都知道某些媒體會有比較偏向某一政黨的狀況。而你透過這些媒體獲取的資訊,也是經過這些人篩選過後透露出來的訊息。這些訊息並非都是錯誤的,但它有可能只是一部分的事實,剩下的另外一部分的事實卻是要靠你自己去查證了解。
其實現今要找到真正中立的媒體並不容易,但還是有許多好的內容工作者不斷整理資訊提供給讀者,建議大家平常就可以多看、多聽,但不要輕易相信別人所下的結論,而是去了解之後再說出自己的想法。並且不要忘記,民主自由的核心價值。
說了這麼多有點稍稍離題了,但希望大家都可以透過這次的「國會改革」法案和立場相左、想法不同的人理性思辨。不要忘記民主自由的多元包容,我們可以不喜歡對方所說的話、不贊同對方的想法,但不要忘記對方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權利。我們可以透過理性思辨的方式建構出雙方都能夠接受的國會改革,讓台灣可以繼續進步。
因為我們不是敵人,我們的願望都是希望這塊土地能夠繼續美麗,希望台灣能夠持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