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搜的課程,接近尾聲。
代表著,與同學共乘的日子,轉瞬即逝。
一開始,坐Peter的車。
兩個人不太熟,有一點點「尬聊」。
我總是努力找話題。
因為我覺得,這是我坐在副駕駛座的責任。
他好好開車,我好好說話。
我希望開車的人,駕駛體驗會好一些。
因為他是我的夥伴,他不是接駁車司機。
我常天馬行空亂說亂問。
但神奇的是,Peter會接住的。
然後一來一往互動著。
從起初的試探,怕誤觸對方雷區。
到後來,交流越見深入,我們可以交換很多思考。
我逐漸意識到。
在中搜正式課程「外」,我有一個意外的收穫。
那就是,人跟人之間談天,有些話題是有「鋒芒」的。
你不會公開場合講,不會全班講,不會小組講。
你只會私下講。
至於講多深?
取決於「信任距離」和「互動深度」。
一群人,在你眼前。
講話前,你會把「信任距離」抓很長。
鋒芒的地方,盡量收斂。
包裝成「偉光正」的姿態。
私下,尤其是兩個人的時候。
信任距離會縮短,會去掉「修飾」。
呈現「更為真實」的想法。
「偉光正」的姿態,常常就是講「正確的廢話」。
聽了,我們收穫有限,「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
反而是「真實」。
才能帶來「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效果。
但人生,難就難在,你如何讓別人講「真實」的想法?
或者是,你真的想聽,別人「真實」的想法嗎?
當你看到這裡,或許可以思考一下「眼前這篇文章」。
有多少「真實」 ?
給你個小提示∶公開文,尤其是具名的公開文,信任距離如何?
4/27(六)野外求生課程,4/28(日)溯溪課。
但預報雨量有三根嚇死人的雨量柱,分別是每三小時14mm、17mm、19mm 。
遇到這種雨勢,只要你是個正常人。
連撐傘去便利商店買東西,都會猶豫了。
我卻準備上山???
後來營本部在4/25(四)宣布∶因安全顧慮,本周停課。
於是,我們得到了難得的一個周末。
我本來打算在家裡躺平的,好久沒有追劇了。
我懷念,那一個又一個追劇的日子。
全台下雨,又沒有中搜課程,根本就是一個「沙發上耍廢」的完美時機啊。
結果,同學們馬上約了起來,週六「烏日橋下團練」。
還說風雨無阻,因為橋下不會有風,也不會有雨。
我是班級裡的後段生。
天天常常盯著我說兩個字,「特訓」。
清明連假的團練,我因為雪山西稜行程而缺席。
回來後,發現同學們的上繩速度,都在十五分內了。
我還在穩定「三十分」...。
於是,我把電視一關,前往烏日橋下。
架繩的小鬼,早就到了。
我沒有爬繩,先去上班長的「科技導航」補習班。
班長事先場勘了點位的「經緯度」,幫我們完整複習了一遍。
我的山林日誌,無法拍照。
後來才弄明白,因為我沒有開「權限」。
團練,從下午一點半持續到六點。
收繩後,一起去吃麵,吃完麵後,又去吃冰。
漸漸地,我認識了一些A組、B組同學。
有幾位同學是外縣市,專程來團練的。
最遠的,來自台北。
我有一個感受。
我的這些同學們,乃至所有中搜人,都有一個共同的人格特質。
就是 「高度自律」與 「追求成長」。
每個人每天都在「練」。
練甚麼飛輪、繩結、核心,還是各種「雜七雜八」的。
反正就是練!
以跑步來說,同學裡,不少跑全馬的。
我後來偷偷Google了文雅,居然是世界紀錄保持人!
我看了採訪文章,裡頭提到文雅的賽前訓練是「關山九連馬」。
看完後,我沒有細想。
後來在Peter車上,聊起了文雅。
我說文雅的訓練方式是「關山九連馬」。
Peter跟我不太理解九連馬的意思。
兩個人在那邊猜。
不可能是,連續九天,跑九個馬拉松啊。
正常人是做不到的。
於是,Peter跟我,一致認為,應該是關山馬拉松,連九年參加...。
這才是正常人應該有的行為。
但我們疏忽了。
文雅不是正常人,他是神人。
出去外面,我都不好意思說,文雅是我同學了。
因為一講,人家肯定說∶納也,差架坐。
關山九連馬是連續九天,跑九次馬拉松啊。
同學們的學習熱情跟成果,讓我歎為觀止。
我自認,自己很努力了。
但很多人,比我厲害,還比我努力。
我開始思考∶是不是「不要睡覺了」?
考前兩周,我開始有了考試的焦慮。
除了烏日橋下練繩外,自己找了一天,去山上「生火」。
同學看了照片後,也想練。
於是5/27(一),我們就組織了一場「 生火」補習。
我拉了一個小群,有六七個人在裡面。
我以為就這些人。
想好了地點跟雨天備案。
結果同學就像老鼠會一樣,一個牽一個,來了十多個。
人多又飄著小雨,我臨時更改了地點。
在前往的路上,我有點忐忑。
因為,該地點,我雖然走過。
但從沒用「生火思維」去考慮過環境。
在這裡,先打個岔。
談談中搜課程對我的一個影響。
那就是,我發現,我對環境的「思維」變多元了。
看到枯枝,會判斷好不好生火?
看自然環境,會想,能拉天幕嗎?是好營地嗎?
看到植被,會思考能不能蓋避難小屋?
看到橋梁或一些制高點,能架繩垂降?
5/26(日)往鳳淋客家小館路上。
下車後,我走在馬路邊。
有條溪流在底下。
我好奇的靠往橋邊,往下看看。
承陞馬上靠過來,一看就說∶「這是個好垂降點。」
我感覺他「走火入魔」了。
但我好像也差不多。
這樣的對話,在同學間,發生過好幾次。
具體的時間、地點、人物,我記不起來了。
但我一個很真實的感受是
中搜課程讓同學們,對環境,有更深刻的思考。
透過這樣的思考,我們看到環境中的「資源」。
山中的「資源」,說多是多,說少是少。
取決於人的「眼光」。
經驗老道的山行者,山上到處都是資源。
而新手,則屢屢「視而不見」。
這就跟攀岩一樣。
高手眼裡,到處都是手點、腳點。
在我眼裡,都成了「卡點」。
好,打岔回來了,我們繼續談「生火」。
到了地點後,我仔細一看,覺得合適。
同學們開始下背包,撿拾材火。
黑暗之中,每個人面前,都升起了火堆。
十幾個火焰,再加上十幾束頭燈白光。
那個畫面,看起來有點詭異。
像是什麼邪教儀式一樣。
我又練了兩把,漸漸抓到訣竅了。
接近九點時,大家一起場地復原。
然後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