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漫步華爾街》這本投資經典嗎?首次出版於1973年,已暢銷超過150萬冊,被視為最經典的個人理財指南。作者墨基爾是美國著名的經濟學教授,擁有華爾街專業投資人、經濟學者、個人投資者三重身分。許多人都夢想一夜暴富,墨基爾告訴我們:
致富沒有捷徑,投資理財是一場馬拉松;惟有持之以恆,最終才能財富自由。
所以《漫步華爾街》就是你財富自由的路上,必讀的經典之作 !
其中書中提到的「隨機漫步理論」、「有效市場理論」,對於新手小白來說有點硬啊。有沒有更平易近人的版本,讓新手小白可以入門的投資指南啊。小白的心聲,墨基爾聽到了!
於是這本《漫步華爾街的10條投資金律》就誕生了,墨基爾將《漫步華爾街》的內容濃縮再濃縮、提煉再提煉,總結了10條投資金律,讓小白只要按表操課,不敢說大富大貴,起碼讓新手小白有機會致富。在本書中提到的10條金律如下:
不過十條金律實在是太難記了,我自己是整理精簡出三個部分,是新手小白投資一定要注意的事情。
— 養成儲蓄的習慣,做好扛過各種風險的準備。
首先你認為「有錢人」長什麼樣子,是開名車、住豪宅,整天出國旅遊,吃香的喝辣的,在IG上整天曬美照,看起來生活光鮮亮麗嗎?
真正的有錢人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說不定你隔壁鄰居,看起來不起眼的阿桑、阿伯,就是超級有錢人。
書中提到一個長達二十年的研究,專門研究有錢人的致富之道。
結果意外的發現,大多數住豪宅、開名車的人都不是有錢人,反倒是許多有錢人都不住在精華地段的豪宅區裡,而且看起來都不像有錢人。他們身上沒有名牌包,手上也不戴勞力士手錶,更不開時下流行的進口名車。許多人通常沒有繼承財產,而是白手起家。
你這時候會問,難不成他們就不花錢嗎?
不! 他們其實比你想像的更會花錢,只是他們花錢買的是資產、時間、體驗,只是物慾不高、生活簡單。他們能確實嚴守預算、控制消費,定期將部分收入存起來或拿去投資。
甚至是手頭上有現金,還要借錢出來去投資,這是為了隨持保持手上有足夠的現金去周轉。為什麼他們都要保持手頭上有現金啊,簡單來說,套句五洲製藥的廣告台詞:
先研究不傷身體 再講求效果!
換到投資上,在你準備投資之前,你可以學習這些有錢人,要隨時保持手上有錢,做好扛過各種風險的準備,再來講投資,不然日常生活都沒過好,出了什麼意外還講什麼投資!
所以對於新手小白來說,具體來說你應該要先做好三件事。
出來跑總是要能養活自己吧,在你講投資之前至少要有穩定的工作,或說穩定的收入來源過日子,工作、收入不穩定,活下去都成問題了,哪有心情去投資。
另外人生的第一桶金都是靠你努力賺錢得來的,但是現代社會太多地方會花到錢了,舉凡食衣住行育樂,樣樣都要開銷,所以開源節流太重要了。
理論上開源遠大於節流,不論你多會省錢,能省的錢是有極限的,可能遠不如你開源賺的錢。
凡是總有個但是…
很多人是賺得多花得更多,對於新手小白來說,開源與節流是不衝突的,甚至講難聽點,節流、記帳、省錢、存錢,在新手村時期反而是更重要的事。
前面提到許多有錢人物慾不高,能嚴守預算、控制消費,這件事就是在你新手村時期要學會的被動技能,講什麼通貨膨脹、現金不值錢,這都是你走出新手村之後才要考慮的事情。初期你該做的就是學會「記帳存錢」,再來就是努力賺錢,盡量提高你賺錢的能力,這樣才有本金去投資以及緊急預備金,去應對人生各種不同風險。
講到風險,除了你要有緊急預備金,另外還有個很重要的就是「保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因為你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所以除了現金儲蓄,你也要有足夠的保險,這樣才能應付新手村時期的各種無妄之災。
比如你騎車、開車,除了強制險,可以加保「第三人責任險」、「超額責任險」,因為出車禍很有可能會出現你根本賠不起的狀況,例如高額醫藥費或是你撞到名車等等,花點小錢降低自己的風險,省這些錢根本沒意義。
還有人身保險請找定期保險,如各種醫療險、意外險,這是因為一般人在年輕的時候根本沒錢,出現各種意外沒有保險幾乎沒啥抵抗力。
也因此定期保險能讓你在年輕的時候,對風險有抵抗能力,而且年輕時的保費也相對便宜,但隨著時間過去,等你到了六十歲、七十歲以上的時候,定期型壽險的保費會高到嚇人,而且也不見得能續保。
聽到這裡你一定會覺得,這樣去保「終身型保險」不是比較好嗎?
非也! 非也! 羊毛出在羊身上,保險公司也要賺錢,「終身型保險」在保險公司精算過後,保費往往也比較高,你想想年輕的時候,手頭就沒什麼錢了,還去繳高額保費。而且你現在保險的金額假設是一百萬好了,三十年後一百萬可能等同於你現在五十萬的購買力。
老的時候保險金額可能也不夠支付你的醫藥費、長照費用。
所以你該做的事情,就是利用定期保險先避開年輕時會遇到的風險,盡早把錢存起來投資,越早進行投資會好。
— 投資要注意分散風險,最重要是找到適合你的資產配置。
何時你算走出新手村呢?
我認為是你能搞清楚每個月收入、支出,確認自己身上有多少閒錢的時候,很多人投資前是連自己的財務狀況都搞不清楚,盲目地聽網紅、分析師報明牌去投資的。你要知道投資是有風險的,在你弄清楚自身財務狀況、承受風險能力之前,貿然就去投資其實是風險很大的事情。
所以在你決定要投資的時候,請先弄清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資產配置、投資年限,以及最終的財務目標。
本書建議大家進行指數化投資,因為指數化投資能夠分散風險,書中用了一個故事來告訴我們,為了降低風險你需要分散投資:
過去有一段時間,每一艘從東方運回香料的倫敦船隻分別由一位商人資助。萬一船沉沒,投資的商人就虧大了。可是這幾個商人把資金集結起來,各自持有幾艘船的部分利益,那麼風險就會大大降低,整體的預期報酬卻不會減少。
集資有很多種執行方式,其中一種比較簡單的作法是發行「所有權股票」,也就是每個投資人都持有幾艘船的股票分散投資組合,簡單來說就是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回到現實中,當你持有許多股票的投資組合時,實際上大幅降低了風險。也許其中有些投資會失敗,有些股票會大賺,透過持有多種股票,你可以大大降低風險,因為經濟事件不會對所有公司產生同樣的影響,對特定公司不利的事件影響也可能被對其他公司有利的事件抵消。
所以作者才會推薦指數化投資,不過在你進行投資之前,還是要先想好你的資產配資,以及能承受的風險再進行投資。這取決於你的年齡、財務狀況、風險忍受程度。
不過我還是推薦新手小白入門,先下場去試試水溫,現在都可以「盤中零股買賣」,反正試了就知道,沒有當一回韭菜,怎麼會知道哪種方法適合你呢?
重點是新手階段,不要砸重金、開槓桿讓自己提早畢業,反而是親身體會股市追高殺低是什麼感覺。
資金大部位還是推薦新手使用「指數化投資」、「定期定額」持續買進,投資比的是誰撐的久、能笑到最後,而不是大賺大賠畢業回家,這些錢就好像變成一場夢。
另外你也要注意「資產配置」,投資不是只有股票而已,其他常見的還有債劵、房地產等等。
也就是說,一般人會遇到資產配置有四種工具:
現金、股票、債劵、房地產。
站在分散風險的角度下,所謂的資產配置可以想成是各種投資組合,有的投資會賺錢、有的會賠錢,但良好的配置下,能夠讓你降低風險,即便遇到大跌也有部分資產能起到防禦效果,讓你不至於損失慘重。
至於說要怎麼配置也是因人而異,最常聽到就是股債六四配,當然也有人是用現金&股票去做資產配置。
不過在台灣特別要提的就是房地產,在政府長期低利率、台灣人超額儲蓄的狀態下,房地產也能視為一種長期會上漲的資產。當然你也可以將房地產,視為是一種價值儲存的手段,不只有自住的剛性需求,也有抗通膨的金融屬性。
會特別提到房地產,是因為在股市有賺有賠,沒有整天都在賺錢的,有買房地產的人比較容易存的到錢。因為房貸就像一種強迫儲蓄的手段,適度將你股票獲利的部分轉進房地產,就很像是資產換資產的概念,如果你獲利了結換成現金,現金沒有再投資,實質購買力會隨著時間被通膨給吃掉。
總結這段要說的部分在於,建議新手小白進行指數化投資,能有分散風險的效果,並且請你一定要規劃資產配置,在台灣儲存價值的手段之一就是房地產,因為股市有賺有賠,賺的錢存不下來,不就太可惜了嗎?
— 投資路上最大得敵人是你自己。
講到這裡你一定會很好奇,為何作者會這麼推薦「指數化投資」,我們常常聽到一堆很厲害的投資方法,什麼技術分析、動能投資法、價值投資法,這些方法好像可以讓人大賺一筆,幹嘛搞什麼「指數化投資」啊。
主要是因為能打敗市場、大盤的「天選之人」少之又少。因為無論你從報紙上看到什麼內容、從電視上聽到什麼情報,或者透過網路查到什麼資料,全都已經在你準備投資前,反映在股價上了。不要講一般人,甚至是專家都很難挑選到,能持續不斷打敗市場的股票。
這時候你一定會想問,可是總有人可以打敗市場或大盤吧,好比股神巴菲特不就打敗大盤了嗎?
問題就在於這世界遵循「冪次定律」也就是「80-20法則」,在任何有許多人參與的活動當中,平凡的普通人通常占多數,打敗市場的天選之人少之又少。
即便能打敗一次,能百戰百勝永遠不翻車嗎?
就算是巴菲特也不是每次投資都能獲利了結,當然巴菲特投資判斷錯誤,會相對應策略來抵抗風險,可是一般人如果照著做,畢業回家的風險太大了。
畢竟我們與股神的資訊來源有落差、資金量體有落差、抵抗風險的能力也有落差。
股神的策略根本就不可能照搬照用。
所以你必須先認知到,自己是不是打敗大盤的那個料,如果打不過,那就加入他,事情就這麼簡單,這就是作者推薦大家採取「指數化投資」的原因。
另外長期投資你應該要有的心態,巴菲特曾說過:
「來做個小測驗吧! 假設你打算一輩子都吃漢堡,但你不是牛肉供應商,你會希望牛肉漲價還是降價呢?同樣的道理,如果你打算每隔一段時間買一輛汽車,但你不是汽車製造商,你會希望汽車的價格比較高還是比較低呢?」
這種問題,用膝蓋想也知道答案是什麼,當然是希望價格越低越好啊。
「換個問題來問,假設你希望在未來五年內成為『長線投資人』,你會希望股市在這段期間上漲或下跌呢?」
買漢堡吃我們會希望價格越便宜越好,但是一般人投資怎麼會…
每當股價大漲就興高采烈、股價大跌就意志消沉,照理說,只有那些在短期內要拋售股票的人才會希望股價上漲,長期投資的人應該比較希望股價下跌才對吧。
這是因為人都有損失規避(loss aversion)的心理偏誤,沒有人喜歡虧錢,特別是看到資產不斷縮水,心理一定是不好受的。
在《持續買進》提到定期定額投資法,遇到股市大跌哪怕你用定期定額也無法避免損失。只是定期定額的好處,在不景氣的熊市仍有資金和紀律繼續投資。
但這個前提就是你的心態要夠堅定。
如果你選擇指數化投資,確認這是一個長線會上漲的資產,下跌的時候,反而是你增加倉位的大好時機,也就是說用白菜價去撿便宜的好時機,用這個觀點去想,是不是就會覺得股市大跌沒這麼可怕了。
— 打不過就加入它,事情很簡單!
這本《漫步華爾街的10條投資金律》沒有太艱深的專有名詞,許多觀念也很平易近人,這本書真的是很適合新手小白入門。
但指數化投資真的要很有耐心,這是一個很簡單也很難的方法。
許多人投資其實都是抱持的一個夢想就是「財富自由」,不過話說很多人心中的「財富自由」就是不上班,靠被動收入就可以過活。
問題是不知道你有沒有算過,假設想要靠被動收入過活到底要多少錢呢?
如果以最低薪資(2萬8)當作生存底線的話,一年會需要33萬元,用4%法則來計算被動收入,你起碼手頭上要有800萬元。對於新手小白來說,一開始投資本金就不多了,如果使用指數化投資加上定期定額,你知道需要多久時間嗎?
假設你每年可以投入20萬進股市,找個年化報酬率6%的指數市值型ETF,起碼要20年才能滾到800萬元。這時候你一定會想:
OOXX… 指數化投資要怎麼久,就沒有短期能財富自由的方法嗎?
老實說方法是有,但不是風險過大,就是寫在刑法裡了。根據80-20法則,大部分的人都不是天選之人,投資最重要的就是「比氣長」,指數化投資適合一般人的點在於「穩健 !」
對於新手小白最該做的事情就是「專注本業」,盡量拉大你能投資的金額,指數化投資能讓你專心在工作上。要是你整天想著不上班,想著靠投資「財富自由」,反而離財富自由越來越遠;你該做的應該是專注工作,提高賺錢的能力。
誠如作者所言:
致富沒有捷徑,投資理財是一場馬拉松;惟有持之以恆,最終才能財富自由。
這個持之以恆,除了持續買進、指數化投資之外,還有專注在你的工作上,讓工作賺錢、投資獲利兩者就像飛輪一樣不停轉動,產生一股複利的正向循環,最終你會發現,財富自由只是過程,不是結果。
🁢 博客來商城:https://reurl.cc/0vkmqM
(您的購物回饋金將捐至展臂閱讀協會,就讓閱讀不僅幫助自己也能幫助他人,社會需要更多正向的力量。每季會將捐款金額公布在臉書、公益網站上)
🁢 閱讀全文:https://hamr-lab.com/random-walk-guide/
🁢 訂閱電子報:https://hamr-la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