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到現在的生成式AI各有千秋,且能協助的事之多,各家業者有如「電信公司」,遲早會是比較「行動方案」,甚或是拿著不同業者的「多門號」,人人都配有人工智慧了。
我一向不是科技的早期使用者,各家AI我都只用過免費版。
作為前鋒的GPT,曾請它協助將英文句子潤色、修整文法,以解決老美提醒的"English is horrendous";也在不了解區塊鏈技術之間的「關係」時,請教它。它的回覆的確有助我理解技術的關係,讓我能在寫作時做更好的分類。
請它協助我翻譯。譯文當然很是流暢,不過,在一些用字的選擇上,我想還是不夠新,比方現在常見的pivotal,它當時以important 或key這種單字輸出。而中文的寫法如果不恰當,它也就以詞類變化工作而已,例如「最後提出提案」,它給我 a proposal is proposed. 雖然不是錯誤,但已經是「最後」而且我想有點變化,所以就改成a proposal is concluded.
另外,也與它對話,對於我的發問—僅提問無給額外指令下,總會給我滿滿的十點回答,實在讓我自嘆不如。但也幸好如此,可以協助自己的不足,能對事情有較全面的觀察。
初使用Claude免費版讓我感到驚艷。使用它進行翻譯,同樣也沒下額外指令,沒想到除了譯文之外,它還給了我選字的「理由」﹗﹗理由充分,真是學習的利器(至少是在沒有噫語的情況,而我也有區辨的能力)。
夜半醒來,腦子暫時跳針/無法順利入眠,想了想「威權、自由與規則」,它們之間的關係匪淺啊。於是請想請它協助,從它的回答,給我一些思考的線索—
我:請告訴我威權、自由與規則之間的關係
C:這是一個複雜且富有哲學意味的問題。威權、自由和規則之間的關係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思考:
1. 平衡與張力:
這三者之間存在一種動態平衡。威權可能限制自由,但也可能通過規則來維護秩序。過度自由可能導致混亂,而規則則試圖在威權和自由之間找到平衡點。
2. 相互依存:
某種程度的威權和規則是維護自由所必需的。完全無規則的自由可能導致"強者為王"的局面,反而侵犯了多數人的自由。
3. 潛在衝突:
威權往往會與個人自由發生衝突。規則可能被視為限制自由,但也可能被視為保護自由的機制。
4. 社會契約:
從社會契約論的角度來看,人們自願放棄部分自由,接受某種程度的威權和規則,以換取更大的集體利益和安全。
5. 文化和歷史背景:
不同社會對這三者的理解和平衡可能大不相同,這往往與其文化傳統和歷史經驗有關。
6. 動態變化:
隨著社會發展,這三者之間的關係也在不斷調整。例如,新技術的出現可能需要新的規則,也可能挑戰現有的威權結構。
您是否希望我對其中某個方面做更深入的探討?
我:威權教育的弊病
C:威權教育確實存在許多弊病,這種教育模式可能會對學生的發展和社會進步產生負面影響。以下是威權教育的一些主要弊病:
1. 抑制創造力:
威權教育往往強調服從和記憶,而不鼓勵獨立思考和創新。這可能會扼殺學生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2. 阻礙批判性思維:
學生被教導接受權威的觀點,而不是質疑和分析信息。這不利於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
3. 降低學習動機:
當教育過程缺乏互動和參與時,學生可能失去學習興趣和內在動機。
4. 情感和社交發展受限:
威權教育往往忽視情感教育和社交技能的培養,可能導致學生在這些方面的發展不足。
5. 增加學生壓力:
過分強調成績和服從可能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
6. 不利於培養領導力:
缺乏自主性和決策機會,學生難以發展領導才能。
7. 固化社會階層:
威權教育可能強化現有的社會結構和不平等,不利於社會流動性。
8. 缺乏適應性:
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僵化的教育模式可能無法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和靈活性。
9. 道德發展受阻:
過分依賴外部權威可能阻礙學生自主道德判斷能力的發展。
10. 民主意識薄弱:
威權教育不利於培養民主素養和公民意識,可能影響社會的民主化進程。
這些弊病突顯了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朝著更加開放、互動和以學生為中心的方向發展。您對此有何看法?是否有特定方面您想進一步討論?
我:如何將所受的威權教育褪下
C:褪下威權教育的影響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自我意識和持續努力。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幫助的方法:
1. 培養批判性思維:
- 學會質疑權威和既定觀念
- 尋求多元觀點,比較不同信息來源
- 練習邏輯推理和分析能力
2. 發展獨立思考:
- 形成自己的觀點和價值觀
- 做決定時思考個人需求和信念
- 鼓勵自己提出創新想法
3. 擴展知識面:
- 閱讀多樣化的書籍和文章
- 接觸不同文化和思想
- 參與開放性討論和辯論
4. 提高自主性:
- 設定個人目標並為之努力
- 學習時間管理和自我激勵
- 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5. 重視情感教育:
- 學習識別和表達情感
- 發展同理心和人際交往能力
- 關注心理健康和情緒管理
6. 接納失敗:
- 將失敗視為學習機會
- 減少對完美的追求
- 培養韌性和適應能力
7. 探索個人興趣:
- 嘗試新事物,發現真正的愛好
- 投入時間發展個人才能
- 尋找激發熱情的領域
8. 學習合作:
- 參與團隊項目
- 分享知識和技能
- 欣賞多樣性帶來的價值
9. 練習自我反思:
- 定期回顧個人成長
- 分析自己的思維模式和行為
- 設定自我改進的目標
10. 尋求支持:
- 與志同道合的人交流
- 參加成長型工作坊或課程
- 必要時尋求專業輔導
11. 培養開放心態:
- 接納不同觀點
- 願意改變自己的看法
- 保持好奇心和學習欲望
12. 實踐民主參與:
- 參與社區活動或志願服務
- 了解公民權利和責任
- 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民主原則
這是一個需要時間和耐心的過程。重要的是要認識到改變是漸進的,對自己保持耐心和寬容。您對這些建議有什麼看法?是否有特定方面您想更深入地探討?
---
以上記錄。
記得有次和娟在公車上聊天,具體她是怎麼說的?「你是不是…」雖然句子不長,真的忘了,只記得我的回答是「不是耶,我只是知道考試要怎麼選答案。但我知道答案與現實的作法不一樣。」自己當過背多分就是了。數理科有標答,而史地等科目往往只是背多分,所以我們說「威權教育」?我對「規則」的心儀是來自於數理的「標答」,而不是「考試」測驗的「標答」。
國中時喜歡的英文和生物,本來期待高中有機會解剖青蛙。但高中的物理老師教學實在太難理解,而我的問題又那麼多,沒有時間和成績效益啊…於是就錯過了生物課。(不過後來的後來,聽說解剖青蛙時,現場有腥味後,可惜就不那麼可惜了。幸好,我還有植物﹗﹗)
讀了Claude給我的回答,我知道我有學習與教育裡的美好,之所以內在產生不一致是來自社會的價值觀。那麼要反的威權真的有被反到嗎?眼下是不是「為反而反」、「為改而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