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學史

含有「台灣文學史」共 2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 閱讀,是向作家致敬的最佳儀式。大河小說「忤、逆、叛三部曲」作家林剪雲(1956-),剛考完高中聯考的那年暑假,完成了生平第一篇小說,投稿中華副刊,蔡文甫主編查證之後寬容採用見報,可謂「慧眼識英雌」,成就臺灣文壇一段佳話。 ‧ 作家林剪雲踵繼前人腳步,以故鄉與認同為主題,兼顧商業與藝術,奮力
Thumbnail
上個月去看了台灣文學館的常設展《文學力─書寫LÁN臺灣》,一個將百年來的文學史化為日常,透過不同的多媒體設備,讓觀眾可以與文學互動,讓文字不單單是字詞,而是我們的日常。整個展覽從空間、色調、文字、呈現都非常完整細膩,在觀展的過程有很多的感受湧上心頭,因此想來紀錄並分享這段美好體驗! 以下
Thumbnail
這片來自《武俠60》紀錄片,英文字幕是我自己寫的。這篇我在圖書館找到的,想看的朋友可以查你的圖書館,應該有。在圖書館系統可能要搜尋"台灣武俠小說發展史",作者:華志中(他為導演),DVD。
Thumbnail
教學或是寫論文,需要了解日治時期的台灣文學,或是某位台灣文學作家的事跡,可以查閱哪些書呢?除了葉石濤、陳芳明、劉登翰、宋澤萊等人編寫的台灣文學史相關書籍,以下提供三本書給大家參考!
Thumbnail
國立台灣文學館真讚!
【重新謄錄的二二八】 二二八事件後的某一天,黃純青莫名被甩了一記耳光,之後,他把這件事寫入日記。但多年之後,當他重新謄寫日記,筆下的事件還會是本來面目嗎? *本文立基於史料與手稿,對照兩者的縫隙,揣想當事人的心境,摻雜有個人主觀想像與臆測,不同於嚴謹的研究論述,請小心服用。 二二八事件之後,黃純青將
Thumbnail
【和國民政府說兼愛非攻的道理】 文人黃純青曾經擔任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的委員。他深知把地位、身份掛到身上究竟代表什麼樣的責任和代價。 *本文雖立基於真實史料,但摻雜有個人主觀想像與臆測,不同於嚴謹的研究論述,請小心服用。 臂章理所當然要別在手臂上作為身分識別之用,但黃純青拿到這塊布做的臂章的時候,他
Thumbnail
【當鹹味僅剩回憶】 王登山的詩,嚐得到海港的鹹味,骨子裡藏有浪子性格,卻心繫故鄉的鹽田。這樣的詩人,為何在戰後卻銷聲匿跡?
Thumbnail
現今「桃園市」所涵蓋的區域,日治時代與台灣其他地方一樣,無論是新文學作家、傳統詩文創作者(包括日本人),還是固守自身文學傳統的原住民都有。戰後,活躍於台灣文壇的作家鍾肇政、林鍾隆、杜潘芳格等人,也在日治時代出生、成長,然後在成長過程慢慢累積自身的文學知識,學習寫作,為日後的文學創作奠定基礎。
Thumbnail
「結婚」是古今中外的人類共同煩惱,舊觀念與新思想激烈碰撞,撞得青春年華的少男、少女渾身是傷。正逢新舊觀念交替期的日治時代,矛盾的力量更加明顯,自由戀愛是近乎禁忌的話題,但是新思潮不斷湧起,鼓勵婦女的思想啟蒙,誕生出新時代女性,以及專門「生產」有現代思維的女孩:高等女校,aka. 新娘養成學校。
Thumbnail
「桃園有文學?」 「有的。」 早在漢人來到桃園開墾之前,居住在桃園地區的原住民族,就已用語言創作祭歌、神話、俗語、民間故事等作品,並以口耳相傳的方式流傳。之後,文學在桃園逐漸發展,並且漸趨多元……本文旨在簡介日治時期之前桃園地區的文學發展。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