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工人在職涯中常犯的三大錯誤: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1. 幻想掛名論文等於學術生涯成功

很多學術工人認為只要持續掛名大量論文,未來就能累積聲望和學術地位,彷彿一種「被動收入」模式。這類學術工人通常把「論文產出數量」當成成果的指標,卻忽略了論文的質量和實際影響力才是真正的關鍵。這樣埋頭砌牆的方式,可能只是滿足於年年更新的論文清單,卻並未實際對學界或社會帶來深遠影響。


2. 固守單一專業技能,缺乏整體視野與跨領域思維

學術工人常把自身學科的專長視為唯一的價值,覺得只要把這項技能發揮到極致,就能在學術界立足。然而,學術發展已走向多學科融合的時代,若過於埋頭於自己的小領域,反而會限制視野,無法看清整體格局。理想的「學術將軍」能巧妙運用不同領域的專長者來建構更大學術系統,而不是單純的「砌牆工人」。


3. 沉迷於職場比較與成就競爭,忘記最初的理想

許多學術工人在長期的工作壓力和競爭環境中,逐漸陷入無止境的職場比較,像是比加班、比論文數量、比誰的研究更符合「主流」。隨著年資增加,這些工人往往被職稱和論文數字所滿足,甚至樂於展示資歷,逐漸忘記進入學術界的初衷與使命感。最終可能只得到一個「Senior」的頭銜,卻少了對自己和學術界的深刻貢獻。


你在學術職場中還見過哪些類似的錯誤?

raw-image


avatar-img
531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你是一位碩博士在學學生,經常面臨大量文獻、資料和研究筆記的整理需求,這篇文章將為你帶來有效的系統化方法。 這套方法不僅可以幫助你更有條理地管理資料,還能協助你在研究寫作上更加得心應手。 以下是如何從單純的資料收集進階到具有多層次、多維度的研究資料庫的3個關鍵階段。 - **階段1
【碩博士生如何運用「發想法」提升研究創意:從Abduction到假說驗證】 ── 1. Abduction在研究中的應用 2. 假設與假說的區別 3. 大膽假說、小心驗證的研究技巧 在研究過程中,碩博士生常需要提出假說、設計實驗並驗證理論。尤其在台灣的學術環境裡,研究生們通常習慣使用
【如何區分「寫作」與「紀錄」:提升碩博士生研究筆記的管理效能】 ── 1. 研究筆記管理的常見錯誤 2. 寫作與紀錄的有效區分 3. 三步驟達成高效筆記管理 在研究生活中,碩博士生需管理大量的筆記和數據,許多人會發現,這些筆記時常難以重複利用,或者無法推動研究進展。這一問題,往往來自於未
「要獲得深度,需要有深入了解事物能力和認知力。」 「讀書可以讓你具備作者的認知力。」 「閱讀擁有一流認知力的人所寫的書,你的認知力也會愈磨愈光。」 「閱讀有兩種:獲取資訊的閱讀,與形塑人格的閱讀。」 「若是當作資訊的閱讀,則有些人會不太重視作者是誰, 因為他想了解的是事
【如何利用135工作法增強每日掌控感:碩博士生的實用指南】 ── 1. 135工作法概述 2. 每日任務的細緻規劃 3. 尋找五大啟發源 在繁忙的學術生活中,合理規劃每日任務不僅能提高效率,還能增強自我掌控感。碩博士生面對大量的研究、寫作、學習與協作需求,往往容易感到目標分散。使用135
【利用自由寫作提升研究洞見:打破筆記管理的瓶頸】 ── 1. 碩博士生的筆記管理誤區 2. 洞察驅動筆記法 3. 工程師與園丁的筆記策略 碩博士生在日常研究中,常會遭遇筆記管理的困境。雖然寫了大量的筆記,卻往往難以系統化地連結它們,很多潛在的洞見被分散在各處,無法充分發揮。經過參加Nic
如果你是一位碩博士在學學生,經常面臨大量文獻、資料和研究筆記的整理需求,這篇文章將為你帶來有效的系統化方法。 這套方法不僅可以幫助你更有條理地管理資料,還能協助你在研究寫作上更加得心應手。 以下是如何從單純的資料收集進階到具有多層次、多維度的研究資料庫的3個關鍵階段。 - **階段1
【碩博士生如何運用「發想法」提升研究創意:從Abduction到假說驗證】 ── 1. Abduction在研究中的應用 2. 假設與假說的區別 3. 大膽假說、小心驗證的研究技巧 在研究過程中,碩博士生常需要提出假說、設計實驗並驗證理論。尤其在台灣的學術環境裡,研究生們通常習慣使用
【如何區分「寫作」與「紀錄」:提升碩博士生研究筆記的管理效能】 ── 1. 研究筆記管理的常見錯誤 2. 寫作與紀錄的有效區分 3. 三步驟達成高效筆記管理 在研究生活中,碩博士生需管理大量的筆記和數據,許多人會發現,這些筆記時常難以重複利用,或者無法推動研究進展。這一問題,往往來自於未
「要獲得深度,需要有深入了解事物能力和認知力。」 「讀書可以讓你具備作者的認知力。」 「閱讀擁有一流認知力的人所寫的書,你的認知力也會愈磨愈光。」 「閱讀有兩種:獲取資訊的閱讀,與形塑人格的閱讀。」 「若是當作資訊的閱讀,則有些人會不太重視作者是誰, 因為他想了解的是事
【如何利用135工作法增強每日掌控感:碩博士生的實用指南】 ── 1. 135工作法概述 2. 每日任務的細緻規劃 3. 尋找五大啟發源 在繁忙的學術生活中,合理規劃每日任務不僅能提高效率,還能增強自我掌控感。碩博士生面對大量的研究、寫作、學習與協作需求,往往容易感到目標分散。使用135
【利用自由寫作提升研究洞見:打破筆記管理的瓶頸】 ── 1. 碩博士生的筆記管理誤區 2. 洞察驅動筆記法 3. 工程師與園丁的筆記策略 碩博士生在日常研究中,常會遭遇筆記管理的困境。雖然寫了大量的筆記,卻往往難以系統化地連結它們,很多潛在的洞見被分散在各處,無法充分發揮。經過參加Nic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每年,學術界這座宏大的殿堂都需要新鮮的血液,吸納年輕的專業人才來共同建設這個龐大的知識體系。這些年輕的學者們常抱有一個願景:通過幾年的努力,能夠達到學術成就的巔峰,獲得豐厚的回報。然而,現實往往與他們的幻想相去甚遠。 ▋專業工人的角色 年輕的學術工人們專注於自己擅長的領域,投入大量精力進
1. 誤以為可以「選擇」業界或學界: - 當博士生時,很多人認為自己有能力選擇未來的職涯方向,無論是業界還是學界。然而,事實上,你每天如何利用時間,如何安排學習與研究活動,已經在無形中決定了你的職涯走向。每個半小時的利用方式,累積下來會塑造你的技能和經驗,進而決定你「適合」哪個領域。很多人不了解這
1. 只專注於研究技術,忽視科學家的全方位技能: - 這類學生往往只關注實驗和研究,對於技術層面的深入探討有極大的熱情。然而,他們忽略了科學家日常工作中的其他重要部分,例如組織管理、人員招聘、研究方向的選擇和實驗室的運營。這些技能對於成為一名全面的科學家至關重要。如果只具備技術能力,將來在科
1. 缺乏社會與研究社群影響力的描述: - 許多年輕的學生由於知識面窄,缺乏社會經驗,無法清楚描述研究主題在社會與研究社群中的影響力。他們常常只會聚焦於技術細節,忽略了研究的廣泛背景和重要性,導致導入環節不夠吸引人,也無法引起讀者的共鳴和興趣。 2. 忽視具體應用挑戰的闡述:
1. 過度堅持自己的審美觀念: - 當你堅持只從個人審美角度評價事物,可能會忽略其他重要的學術或實際標準。例如,您可能認為某個研究方法不夠「美」而拒絕採用,這可能導致錯失更好的研究成果。同樣地,在選擇研究課題時,如果過於偏重自己的興趣而忽視了其實際應用價值,可能會影響你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和發展。
1. 不積極拓展學術邊界: - 如果不去Push Science的Boundary,系所將逐漸轉變為主要以教學為主的系。這是我在2024年6月6日,我老闆程光老師在實驗室的餞別餐會上說的,對我影響深遠。他指出,如果一個系所不積極追求新的研究領域和挑戰,那麼最終會失去其學術地位,成為僅僅重視教學的機
1. 追求成為厲害的科學家,而忽略持續研究的動力: - 許多學生的目標是成為厲害的科學家,但更重要的是成為能長期堅持的科學家。科學研究需要長時間的投入,因此應該關注自己能否持續堅持下去。僅僅追求名望和成就,往往會讓你在遇到困難時失去動力和方向。 2. 缺乏長期的目標和動力來源:
1. 混淆「課程專題報告」與「專題研究」: - 課程專題報告比較像是「科學作家」的工作,而專題研究才是「科學家」的工作。區分這兩者的關鍵在於是否「產生新的知識」。課程專題報告基本上是類似讀書報告,拼湊各種文獻,雖然可以寫得很廣很深,但這僅是「科學作家」的等級,而非「科學家」。 2. 不
1. 以為自己能「選擇」業界或學界: - 其實,每天每個半小時怎麼使用,就已經做出選擇了。PhD的1825天,你完成的事情和掌握的技能,畢業時就已經決定了你「適合」去業界或學界。 2. 忽略「選擇」與「適合」的差異: - 很多人以為自己可以「選擇」要去業界還是學界,但事實上,是業界
1. 學術工人的夢想: - 學術界每年都需要大量新工人來參與研究工作。年輕的專業工人們幻想著自己有一天能夠翻身,期望幾年後能通過大量掛名論文獲得豐厚的回報。他們堅守自己的專業領域,不斷擴展,努力成為這方面的專家。 2. 將軍的策略: - 真正能成為學術領袖的,都是那些能夠巧妙運用工人們願景的人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每年,學術界這座宏大的殿堂都需要新鮮的血液,吸納年輕的專業人才來共同建設這個龐大的知識體系。這些年輕的學者們常抱有一個願景:通過幾年的努力,能夠達到學術成就的巔峰,獲得豐厚的回報。然而,現實往往與他們的幻想相去甚遠。 ▋專業工人的角色 年輕的學術工人們專注於自己擅長的領域,投入大量精力進
1. 誤以為可以「選擇」業界或學界: - 當博士生時,很多人認為自己有能力選擇未來的職涯方向,無論是業界還是學界。然而,事實上,你每天如何利用時間,如何安排學習與研究活動,已經在無形中決定了你的職涯走向。每個半小時的利用方式,累積下來會塑造你的技能和經驗,進而決定你「適合」哪個領域。很多人不了解這
1. 只專注於研究技術,忽視科學家的全方位技能: - 這類學生往往只關注實驗和研究,對於技術層面的深入探討有極大的熱情。然而,他們忽略了科學家日常工作中的其他重要部分,例如組織管理、人員招聘、研究方向的選擇和實驗室的運營。這些技能對於成為一名全面的科學家至關重要。如果只具備技術能力,將來在科
1. 缺乏社會與研究社群影響力的描述: - 許多年輕的學生由於知識面窄,缺乏社會經驗,無法清楚描述研究主題在社會與研究社群中的影響力。他們常常只會聚焦於技術細節,忽略了研究的廣泛背景和重要性,導致導入環節不夠吸引人,也無法引起讀者的共鳴和興趣。 2. 忽視具體應用挑戰的闡述:
1. 過度堅持自己的審美觀念: - 當你堅持只從個人審美角度評價事物,可能會忽略其他重要的學術或實際標準。例如,您可能認為某個研究方法不夠「美」而拒絕採用,這可能導致錯失更好的研究成果。同樣地,在選擇研究課題時,如果過於偏重自己的興趣而忽視了其實際應用價值,可能會影響你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和發展。
1. 不積極拓展學術邊界: - 如果不去Push Science的Boundary,系所將逐漸轉變為主要以教學為主的系。這是我在2024年6月6日,我老闆程光老師在實驗室的餞別餐會上說的,對我影響深遠。他指出,如果一個系所不積極追求新的研究領域和挑戰,那麼最終會失去其學術地位,成為僅僅重視教學的機
1. 追求成為厲害的科學家,而忽略持續研究的動力: - 許多學生的目標是成為厲害的科學家,但更重要的是成為能長期堅持的科學家。科學研究需要長時間的投入,因此應該關注自己能否持續堅持下去。僅僅追求名望和成就,往往會讓你在遇到困難時失去動力和方向。 2. 缺乏長期的目標和動力來源:
1. 混淆「課程專題報告」與「專題研究」: - 課程專題報告比較像是「科學作家」的工作,而專題研究才是「科學家」的工作。區分這兩者的關鍵在於是否「產生新的知識」。課程專題報告基本上是類似讀書報告,拼湊各種文獻,雖然可以寫得很廣很深,但這僅是「科學作家」的等級,而非「科學家」。 2. 不
1. 以為自己能「選擇」業界或學界: - 其實,每天每個半小時怎麼使用,就已經做出選擇了。PhD的1825天,你完成的事情和掌握的技能,畢業時就已經決定了你「適合」去業界或學界。 2. 忽略「選擇」與「適合」的差異: - 很多人以為自己可以「選擇」要去業界還是學界,但事實上,是業界
1. 學術工人的夢想: - 學術界每年都需要大量新工人來參與研究工作。年輕的專業工人們幻想著自己有一天能夠翻身,期望幾年後能通過大量掛名論文獲得豐厚的回報。他們堅守自己的專業領域,不斷擴展,努力成為這方面的專家。 2. 將軍的策略: - 真正能成為學術領袖的,都是那些能夠巧妙運用工人們願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