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幻想掛名論文等於學術生涯成功
很多學術工人認為只要持續掛名大量論文,未來就能累積聲望和學術地位,彷彿一種「被動收入」模式。這類學術工人通常把「論文產出數量」當成成果的指標,卻忽略了論文的質量和實際影響力才是真正的關鍵。這樣埋頭砌牆的方式,可能只是滿足於年年更新的論文清單,卻並未實際對學界或社會帶來深遠影響。
2. 固守單一專業技能,缺乏整體視野與跨領域思維
學術工人常把自身學科的專長視為唯一的價值,覺得只要把這項技能發揮到極致,就能在學術界立足。然而,學術發展已走向多學科融合的時代,若過於埋頭於自己的小領域,反而會限制視野,無法看清整體格局。理想的「學術將軍」能巧妙運用不同領域的專長者來建構更大學術系統,而不是單純的「砌牆工人」。
3. 沉迷於職場比較與成就競爭,忘記最初的理想
許多學術工人在長期的工作壓力和競爭環境中,逐漸陷入無止境的職場比較,像是比加班、比論文數量、比誰的研究更符合「主流」。隨著年資增加,這些工人往往被職稱和論文數字所滿足,甚至樂於展示資歷,逐漸忘記進入學術界的初衷與使命感。最終可能只得到一個「Senior」的頭銜,卻少了對自己和學術界的深刻貢獻。
你在學術職場中還見過哪些類似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