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學家 Richard Thaler 與法律學者 Cass Sunstein 在 *Nudge: The Final Edition* 中提出了「選擇架構師(Choice Architect)」的概念,強調透過設計選項的呈現方式,影響他人做出決策。這讓我開始反思,在輔導碩博士生時,如何透過「選擇架構(Choice Architecture)」來幫助學生的學術發展。
▌什麼是「選擇架構」?
「選擇架構」源自助推理論(Nudge Theory),主張透過優化選擇的呈現,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行為。選擇架構師就是負責設計這些決策環境的人。不論是咖啡店老闆設計菜單,醫生提供治療選擇,或是家長規劃教育方案,他們都是透過選項的安排來影響他人的選擇。
對於碩博士生而言,導師在指導過程中無形地扮演著「選擇架構師」的角色。如何設計研究方向的選項、安排學術成長的進度,將影響學生的學術決策與學習成效。
▌輔導碩博士生時如何運用「選擇架構」?
輔導學生的過程,其實也需要達到某種程度的「服從」(Compliance)。有四種方法可以幫助導師在指導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專注度與投入感:
01 教育
教育是輔導的基礎。導師需要讓學生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例如如何撰寫研究計畫、閱讀文獻、或參與學術討論。透過知識的傳遞,學生能更清楚了解該遵循的學術規範與要求。
02 立法
立法代表設立學術上的規範,讓學生知道哪些是必須遵守的行規。例如,在研究過程中要遵守倫理準則、如期提交報告,或如何規劃研究時程。這些「行規」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研究習慣,確保整個研究過程順利推進。
03 執法
在某些情況下,導師需要行使權威來維持紀律。如果學生在學術進度上嚴重落後,或沒有遵守研究倫理,導師必須果斷採取行動,例如減少指導次數,或在必要時提出警告,甚至暫停指導關係。
04 助推
助推是最巧妙的策略。在輔導碩博士生時,可以先設計幾個研究方向或方法,讓學生從中選擇。例如,當學生在撰寫論文時遇到瓶頸,導師可以提出幾個參考範例或建議修改的路徑。這不僅降低了學生的選擇壓力,也能讓他們感覺是自己做出了決定,進而提升學習的自主性。
▌設計有效輔導的具體建議
在碩博士生的輔導過程中,靈活運用上述四種策略,可以更有效地推動學生成長:
- 教育為先:指導學生掌握研究方法,奠定專業知識基礎。
- 明確規範:設立清晰的研究進度與學術規則,讓學生有章可循。
- 適時執法:當學生偏離計劃時,導師需果斷介入,幫助他們回到正軌。
- 巧妙助推:提前準備幾個研究選項,讓學生在做決策時有方向可依,提升他們的參與感。
▌結語
「選擇架構」的概念讓我深刻理解到,輔導碩博士生不僅是單純傳遞知識,更是一種策略性地設計學習環境。導師需要有意識地運用教育、立法、執法與助推這四種方式,幫助學生有效學習,提升學術能力。
對於碩博士生而言,學術成長的過程充滿挑戰,但如果有一位善於設計選擇的導師指引,將能讓他們更順利地在研究旅程中前進,最終找到屬於自己的學術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