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下旬,翠貝卡影展選入了《Other Music》這部紀錄片,收在【This Used to be New York】單元裡──一部關於紐約當地唱片行的紀錄片,放在成立於紐約的翠貝卡影展的這項類別作為世界首映,相當合情合理。而八月底即將開始的桃園電影節,也選了這部《紐約傳奇唱片行:其他音樂》,和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相關電影一起集結於【城市聲音板塊】主題單元中,成為美國本地之外的國際首映場。對於熱愛音樂的台灣影迷和樂迷來說,實為一大福音。
「Other Music」被許多人譽為是到紐約必去的唱片行首選,位處曼哈頓東村旁的東四街上,它的傳奇之處在於:其不僅只是一間販售 CD、黑膠、卡帶、雜誌的唱片行,也是紐約另類音樂文化的重要場景。選在大型連鎖唱片行 Tower Records 的斜對面開業,Other Music 的店名明顯標示了它的企圖與特色:包容並推廣所有非主流的一切音樂,為過去 60~80 年代已被遺忘的經典之作找到新的聽眾,同時不吝給予樂壇新生代機會,培育眾多歌手、樂團及音樂人,the Strokes、Yeah Yeah Yeahs、Interpol、LCD Soundsystem 的首張專輯都曾在此寄售。
這就像是一種宗教儀式的體驗,只要是你崇拜的音樂導師說 :「這張必買」,如同被催眠一樣,你總會乖乖買單繳學費。而最讓唱片行店員感到滿足和成就感的,不是加薪或休假,是看到放在「Now Playing」架上的 CD 不斷地被詢問與被結帳帶走,以及幫顧客找到他們想要的和推薦潛在喜歡的音樂。
從 1995 年創立,歷經二十個年頭的用心經營,一路走來 ,Other Music 並不都是一帆風順,開店五年後的 2000 到 2001 年,店務業績達到了巔峰,同時也發生了兩件歷史大事:911 恐攻、數位音樂的興起。前者重創了紐約的商業,後者長期以來更不斷消蝕實體唱片行的發展。Napster 網路分享、非法音樂下載,都讓購買音樂的消費行為不再成為必要,實體音樂商店原有的營運模式不再可行,全球所有音樂產業至今都仍受到影響。實體唱片的銷售從全盛走向下坡,連唱片行龍頭 Tower Records 也於 2006 年關閉美國國內全數 89 間的店舖。
面對數位時代的變化,Other Music 很早就意識到這股洪流,開始建立線上商店、販賣數位音樂,更成立自己的音樂廠牌。儘管近年全球黑膠文藝復興風潮救回了一些營業額,仍支撐不起日益高漲的租金。2016 年五月,Other Music 宣告六週後的 6 月 25 日將結束營業。消息發佈後,一時各大媒體爭先報導、各地樂迷再次回籠眷顧或趁期限內前來朝聖掃貨,反映出 Other Music 受歡迎的程度。但轉眼沒多久,討論關切的熱度像其他每日新聞一樣逐漸退燒隨風散去,對大多數的人而言,「不過就是又倒了一間唱片行」。
就在閉店消息公告後幾天內,本片製作團隊開始著手拍攝紀錄片,抓緊剩餘幾週的營業日,留住唱片行最後的影像。片中除了見證 Other Music 是如何作為紐約一個關鍵的音樂場景,曾光顧過的音樂人、演員們如 Vampire Weekend、Depeche Mode,都現身訴說對 Other Music 的愛的證言,還有多位現職員工、舊任店員以及忠實客人的訪談,更收羅店內保存完好的上百捲現場演出 VHS 錄影帶,包含:the Breeders、DJ Shadow、Teenage Fanclub、Broken Social Scene 等珍貴影像紀錄,都被數位化轉檔一併剪入本片。
歇業前夕的最後幾天,Other Music 辦了如畢業典禮般的街頭遊行,並在 Bowery Ballroom 開了一場「再會音樂會」,邀請到 Yo La Tengo、Yoko Ono、Sharon Van Etten、Bill Callahan等樂團和歌手獻唱,使得紀錄片團隊在開拍初期就有了超過一百小時的鏡頭資料,並在募資平台尋求目標七萬美金的群眾資金,號召大眾的力量共同完成這部紀錄片。
《紐約傳奇唱片行:其他音樂》由一對在 Other Music 相識相愛的夫妻檔共同執導,為發生在紐約這家唱片行裡的故事留下紀錄,也替走過相同歲月場景的各地觀眾們喚起集體記憶。不管有沒有去過那裡,只要你曾經為樂癡狂,曾以老闆或店員或顧客的任何一種身份迷失在地球上任何一間與你氣味相投的實體唱片行,這部片絕對會是你的菜。你會在裡頭找到熟悉的挖寶經驗和尋片動作、結識同好一起分享音樂的美妙感受、彷彿身處其中莫名自覺與眾不同。即便以上皆非,光是看到片中出現那麼多厲害的音樂人卡司,也許會樂意帶著膜拜信仰的心情去欣賞,想著原來以前的榮景是這麼回事。
這不會是第一間宣告歇業的「傳奇」唱片行。時代不斷在「進步」,再過幾年可能實體唱片行真的會像恐龍一樣消失滅絕,現存的每間唱片行幾乎都可以被稱為傳奇;這也不是第一部紀錄唱片行的電影,或者很多人看過 Tower Records 的紀錄片《致我們終將逝去的實體唱片:淘兒唱片興衰史》(All Things Must Pass: The Rise and Fall of Tower Records),甚至是紀錄台灣桃園中壢 Voice 深夜唱片行的《在深夜》、紀錄台南惟因唱碟的《苦瓜道人的唱片行》。
作為一間獨立唱片行,能夠這樣子被紀錄下來,某方面而言,Other Music 算是非常幸運的。回頭望望台灣島國的我們,擁有同樣條件的「傳奇」不是沒有,但曾被記錄下來的屈指可數。我不確定《紐約傳奇唱片行:其他音樂》這部片的放映能帶來多大的影響和改變,或許能在同溫層裡擁抱取暖,圈外依舊無感。私心妄想如果可以藉由影像、書寫等各個方式去感染甚至帶動群眾再一次走進實體唱片行、體驗回味實體互動真切的溫暖,如果可以減緩「終將逝去」那一刻前的時間流速,即便是一點點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