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釀影癡限定|給我你最黑暗的愛──記《德古拉》、《安眠書店》、《罪夢者》

更新於 2022/09/12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編按:本文為付費會員限定文章,由作者甜寒深入評析三部 Netflix 影集《德古拉》、《安眠書店》、《罪夢者》。非付費會員僅能閱讀《安眠書店》前半段落,如果想要閱讀全文,快快訂閱《釀電影》吧!
這個世界皆為魔法所造,除了對魔法師而言。
(Everything in this world is magic, except to the magician.)
──《西方極樂園》(Westworld
從去年秋天到今年初冬,我挑選了三部劇集:重新擦亮犬齒展現迷人笑容的《德古拉》、守候暖男底下是跟蹤癖控制狂的《安眠書店》、紅樓一夢的紅是槍砲刀械和肉身輾轉的《罪夢者》。
迎接春天的此時,讓我們多抓取幾絲這個暖冬所缺乏的,凜冽而黑暗的甜美吧。
《安眠書店》(You)一、二季:Psychopath(精神病態)也要談戀愛
該怎麼向人訴說《安眠書店》一二季呢?看完時,準確地說是「看完的瞬間」,弔詭地,那種巨大的敷衍和空虛的轉折,卻讓我深切地認同和感動。
《安眠書店》第一季一開始,演員潘.巴奇利(Penn Badgley)低沉帶金屬音質的聲線喃喃地對著電影中的「你」告白,而這個「你」是他無孔不入想獵取線索、控制變項的愛情對象⋯⋯主角喬(Joe),幾乎是同個演員在《花邊教主》(Gossip Girl)的深化版。在《花邊教主》,深沉的文青男孩愛上富家女,分分合合跌宕起伏,最後卻才揭露男孩有藏鏡人的一面:貫穿整系列譏諷毀謗的網路八卦教主,竟也是他。這種長篇劇集造成角色扭曲分裂的「黑化」,卻被《安眠書店》拿來大加以發揮:沒有「完美的不完美對象」這件事,客製化的男友,跟「google 搜尋的關鍵字下一秒在臉書跳出了廣告」一樣可怕,代表著對你研究透徹,甚至已經控制透徹⋯⋯。
這個故事有喬無所不在的獨白──「我」,和「你」──「我」無所不用其極想親近的對象,「我」的動力、信念與道標。
「我」想要成就「你」寫詩寫小說成為作家的夢想,但「你」優柔寡斷,一下犧牲寫作時間討好有錢閨蜜、一下子浪費精力劈腿外遇⋯⋯沒關係,只要「你」能讓我愛「你」,就「都是 they 的錯」,「我」來幫「你」解決吧!
在簡單粗暴的標籤之下,「我」是文藝宅男藍鬍子,「你」是汲汲營營的「綠茶婊」。「我」從愛情恐怖片而來,「你」從恐怖的愛情片而來。
而「我」,延續藍鬍子類型的恐怖情人傳統,打算將歌劇魅影的密室歌唱教學,變成密室寫作培訓──把《瓶中美人》關到《自己的房間》。倒楣的「they」,或直接受害於「我」的犯罪,或成為《化身博士》分裂出的惡替身,藏匿了「我」的犯罪。啊,還有,雖然太遲了,出於愛提醒一下,既然「你」有著注定出軌的名字(亞瑟王的妻子)關妮薇(Guinevere),出軌也好騙我也罷,但絕對、絕對不能打開門看見淌血的痕跡。門關好關緊,「我」是最完美的不完美,黑暗的門開了,「我」是不完美的極致──「我」,是薛丁格的藍鬍子。
「我」這麼厲害,那「你」也不能太弱吧?要不然,故事就不好玩了。
於是,在這齣「黑色」(Noir Genre)既在於愛情也在於恐怖的劇集,「你」是隨波逐流的虛榮、小自私小確幸小清新,也是小致命,的致命女性(Femme Fatale),而「我」邊批判「你」邊「自我反省」,反省起來球員兼裁判、偵探兼罪犯,做出人肉搜尋以上入侵住宅以上自衛殺人以上的勾當,「因為愛你」。
為了愛,「你」在傷「我」,「我」在傷人。我們都傷人。
而我們都掙扎。「我」得保護「你」,因為「they」不真正了解我們,是渣男、變態、不懷好意的朋友,但「我」也想當個好人。平衡好難。畢竟像「我」這樣子的深宅教養藍鬍子,還在學習何為「最小侵害且必要手段」、不用殺人解決一切問題。「你」則受金錢、派對、男人、「擁有更好的條件」誘惑,卻隱約想相信「有本質的自己」。怎麼去妄求真?像「你」這樣子的文藝圈綠茶婊,還在思考如何能安於創作的本心、歲月靜好的戀情。
我們一樣無可救藥。不只在於我們傷人,更在於我們過程掙扎但都善於合理化,其實沒有什麼掙扎,只有合理化出的「我在掙扎」。「你」和「我」都瞧不起「they」分明的「條件」(經濟能力、人脈資源⋯⋯),但我們的所作所為,只是讓「they」可能更具體篤定,「我們」更陷入一種自我欺騙的無用智性化。
為什麼說「巨大的敷衍和空虛的轉折」呢?
不說其他,就拿我們的愛情為例吧。
原本「我」重視本質而「你」重視條件、「我」是殺人狂「你」是渣女⋯⋯但,我們卻相愛了!連我們這樣的人,都可因愛,而愛。一路走來,「我」相信,我只在乎「你是為你」,不管「你」多好多壞,在「我」看似不擇手段和漠然之下,總有個「你」放在心底。但最後,「我」跟「你」要求一個條件,這是從頭到尾「我」唯一提出的條件,但反面卻是賠上整個人生的條件──因為,「我」甚至只要這個條件,不需要「你」了。而「你」一路調整,將男人條件評分系統中「我」的工具人屬性和其他項目調到近乎滿分,但最後,「我」的本質被「你」發現了,「我」被乘上了本質的零分,「我」之於「你」,一切化為烏有。
「你」把作為愛人的「我」,判了死刑⋯⋯但「你」只不過是「你」,竟然真的以為有一個大寫的、不可汰換的、本質的「你」嗎?
重本質的在乎條件,重條件的在乎本質,而本質從來都是託辭,本質的反面就是:魔法消失,不信了就從不成立。「你」真的不懂嗎?「你」不接受我的本質,是因為「你」才是我們之中真正相信有本質的那個。但其實剝除條件後我們都一無所有,只有接受的人,才能活下去。玩輸了,才是死刑。
或許,愛情和愛情的文本就該這麼矛盾:在前現代的婚戀,階級地位有先驗性,現代的戀愛,則是激情、情感的真實檢驗系統。說什麼「本質」?
來到第二季,從東岸來到西岸,「你」從文青變成了愛好廚藝的富家女,在關係上更積極,看上去更了解「我」,搞不好也更適合「我」?而且「你」的名字叫做「Love」。從前種種的失敗,或許是因為遇到你之前,我還不真正認識「Love」。
第二人稱「你」,有明確的指向性,代表必定被某個「我」可控,也暗示因著被控性,有「被替代」的可能性。但「你」是「我」自以為的信念來源,控制「你」,事實上是在控制「你心中的我」,進而控制著「我」。
在第一季末尾,這個調控鏈卻脫落了。第二季開始,「我」要重新尋找「你」「我」的交互作用,在最後似乎也「完成」了過程。但,真的這樣就可以了嗎?畢竟,「我」最在乎的其實是「過程」⋯⋯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659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如果我們真的先放下甚麼意識型態的討論、甚麼對 70 年代電影的美學吸收,甚麼超越漫畫電影的力道,就先回到漫畫裡頭那場從來不曾止息的對立與爭論,那這就還是有點打動人。布魯斯.韋恩,他在千萬人之中找到了你,他其實深愛著你,你是一個他錯過的機會,你是一個他沒做出的抉擇,你也是他未來的精神解藥。
如果以「不虧本」為考量,日本電影依舊會持續打著安全牌,而資金不足、補助金制度不完備的環環相扣,也一如是枝裕和所說:「日本沒有危機感,現狀是日本獨立電影幾乎難以跟其他國家匹敵,甚至連出場的機會都沒有。」
現今的日本電影圈只瞄準「拍漫改、發大財」的公式,使得原創劇本與中小型電影的生存越加困難,連是枝裕和也曾表示:「日本電影產業每況愈下。大片商的視野非常狹隘,他們只關注國內市場。當你把視線放到獨立電影圈,其實有很多有才華的年輕導演,但由於整個產業的情況,他們只關注國內觀眾的需求,而不是做更多不一樣的。」
《愛.欺》不是一個女人的隱忍故事,這是許多女人的生活現實;不是一個女作家難伸己志的故事,而是歷史上眾多女作家親臨的寫作困境;當然,也不是一個獨特的家庭荒謬劇,而是世上許多在各自屋簷下齊心隱匿的荒唐事實。
我總算明白,或許再多的努力都是徒勞,我們就像是桃花源唯一的闖入者,那些曾經呼喚過我們、令我們深信不疑的人事物,終究只有我們自己看得見。就像 E.T. 在告別的時刻並沒有説再見,只用手指點了點艾略特的額頭,承諾著「我會在這裡」。不需要哭,也不需要向全世界證明──只要我們相信他是真的,他就可以是真的。
所以看關錦鵬的作品,是會陷進去的。第一次被情節給吸引、第二次看見手法的細節如何強化角色性格,然後再幾次回放,會突然領略角色的不凡是如何發生的。那是在刻板印象上添加靈魂的過程,往往就是在不甚起眼的細微設定上作調整,會讓整齣戲輕巧地跨越類型的界線。
如果我們真的先放下甚麼意識型態的討論、甚麼對 70 年代電影的美學吸收,甚麼超越漫畫電影的力道,就先回到漫畫裡頭那場從來不曾止息的對立與爭論,那這就還是有點打動人。布魯斯.韋恩,他在千萬人之中找到了你,他其實深愛著你,你是一個他錯過的機會,你是一個他沒做出的抉擇,你也是他未來的精神解藥。
如果以「不虧本」為考量,日本電影依舊會持續打著安全牌,而資金不足、補助金制度不完備的環環相扣,也一如是枝裕和所說:「日本沒有危機感,現狀是日本獨立電影幾乎難以跟其他國家匹敵,甚至連出場的機會都沒有。」
現今的日本電影圈只瞄準「拍漫改、發大財」的公式,使得原創劇本與中小型電影的生存越加困難,連是枝裕和也曾表示:「日本電影產業每況愈下。大片商的視野非常狹隘,他們只關注國內市場。當你把視線放到獨立電影圈,其實有很多有才華的年輕導演,但由於整個產業的情況,他們只關注國內觀眾的需求,而不是做更多不一樣的。」
《愛.欺》不是一個女人的隱忍故事,這是許多女人的生活現實;不是一個女作家難伸己志的故事,而是歷史上眾多女作家親臨的寫作困境;當然,也不是一個獨特的家庭荒謬劇,而是世上許多在各自屋簷下齊心隱匿的荒唐事實。
我總算明白,或許再多的努力都是徒勞,我們就像是桃花源唯一的闖入者,那些曾經呼喚過我們、令我們深信不疑的人事物,終究只有我們自己看得見。就像 E.T. 在告別的時刻並沒有説再見,只用手指點了點艾略特的額頭,承諾著「我會在這裡」。不需要哭,也不需要向全世界證明──只要我們相信他是真的,他就可以是真的。
所以看關錦鵬的作品,是會陷進去的。第一次被情節給吸引、第二次看見手法的細節如何強化角色性格,然後再幾次回放,會突然領略角色的不凡是如何發生的。那是在刻板印象上添加靈魂的過程,往往就是在不甚起眼的細微設定上作調整,會讓整齣戲輕巧地跨越類型的界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愛爾蘭作家伯蘭·史杜克在1897年以「羅馬尼亞」中世紀《瓦拉幾亞大公》「弗拉德三世」作為藍本,杜撰出一本小說《德古拉》! 而這本《德古拉》後來被拍成一系列的《吸血鬼》電影,而「布朗城堡」就是電影取景的場地。
Thumbnail
「羅馬尼亞」號稱古堡多與教堂多,但到Google搜尋時,最常出現的卻是「吸血鬼」或是「德古拉伯爵」(Dracula)等幾個字眼! 1897年,愛爾蘭作家伯蘭·史杜克寫了一本名為《德古拉》的小說,小說中的德古拉伯爵是個嗜血、專挑年輕美女下手的吸血鬼。
Thumbnail
夏日炎炎,看點吸血鬼題材的故事正好。我要推薦的是,Netflix上現在可以搜尋到的英國恐怖戲劇《德古拉》,只有短短三集,但每一集都很精采。這部作品有《新世紀福爾摩斯》的團隊參與,是BBC跟Netflix合作的作品。
Thumbnail
吸血鬼是許多文化、傳說中一種生物人,靠著擁有尖銳獠牙吸飲活人、動物血液來維持自己生命。 在西方文化中,吸血鬼通常被視為夜間活動、害怕陽光、鏡子中看不見自己的活死人。以及擁有超自然力量、長壽。吸血鬼傳說源自於古代民間傳說、文學作品,如布拉姆·史托克的《德古拉》等作品。
Thumbnail
我不禁好奇進入耶魯大學後亞麗絲究竟是經歷懺悔後重生在海上樂園,還是摒棄一切希望永墮於魔法世界呢?
Thumbnail
1.設定:這個世界注定會發生的衝突是什麼? 吸血鬼與吸血魔注定一戰,這是不可擺脫的命運 2.人物:主角對於這個議題有什麼心境的變化 第一部: 接受自己身為吸血鬼的榮耀。 第二部:向族人證明自己夠格當吸血鬼。 第三部:對抗吸血魔的決心日益增強。 第四部:證明自己可以擺脫命運
Thumbnail
奇美拉在希臘神話中是一隻會噴火的神獸,在電影裡則被解釋成男主角阿圖擁有可以感應到地下陪葬品的能力的「特殊體質」,進而成為了團隊仰賴的指標。一次行動的意外導致阿圖入獄,出獄之後物是人非,心愛的女人已成亡人。
Thumbnail
觀賞《盜墓奇美拉》好似進入一層迷人的夢境,膠卷拍攝營造出朦朧顆粒感,讓我不願從這古畫上的夢中醒來。電影開場引領觀眾進到夢之列車,男主角阿圖受到女性陽光的召喚,因此從夢中醒來,夢裡的女子是他已然逝去的女友,阿圖只能藉由做夢與她相見,可惜他無法知曉這場夢的結局。事實上,阿圖具備一種特殊能力,他能夠感知地
Thumbnail
  在德古菈的聲音傳入我腦中沒多久,我就被一群魔物給包圍了,而且我能從一些蛛絲馬跡來判斷,這些魔物似乎是被提前抓起來再用傳送魔法傳過來的,這也能解釋為什麼一路上都沒有遇到任何魔物。   不過別說路上了,這根本把所有森林的魔物全部抓起來了。   但好在這個礦洞空間真的挺大的,應該勉強可以使用那招。
Thumbnail
這部1994年的經典電影<夜訪吸血鬼>深刻刻畫了吸血鬼的各種悲劇,以主角路易、克勞蒂雅和黎斯特的遭遇串連構成,展現了永生的悲哀和各角色對人性的掙扎。這篇文章分析了三個主要角色的故事,訴說他們在吸血鬼身分下的種種矛盾和掙扎。這篇深入的文章能為您重新體會<夜訪吸血鬼>帶來的震撼和感動。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愛爾蘭作家伯蘭·史杜克在1897年以「羅馬尼亞」中世紀《瓦拉幾亞大公》「弗拉德三世」作為藍本,杜撰出一本小說《德古拉》! 而這本《德古拉》後來被拍成一系列的《吸血鬼》電影,而「布朗城堡」就是電影取景的場地。
Thumbnail
「羅馬尼亞」號稱古堡多與教堂多,但到Google搜尋時,最常出現的卻是「吸血鬼」或是「德古拉伯爵」(Dracula)等幾個字眼! 1897年,愛爾蘭作家伯蘭·史杜克寫了一本名為《德古拉》的小說,小說中的德古拉伯爵是個嗜血、專挑年輕美女下手的吸血鬼。
Thumbnail
夏日炎炎,看點吸血鬼題材的故事正好。我要推薦的是,Netflix上現在可以搜尋到的英國恐怖戲劇《德古拉》,只有短短三集,但每一集都很精采。這部作品有《新世紀福爾摩斯》的團隊參與,是BBC跟Netflix合作的作品。
Thumbnail
吸血鬼是許多文化、傳說中一種生物人,靠著擁有尖銳獠牙吸飲活人、動物血液來維持自己生命。 在西方文化中,吸血鬼通常被視為夜間活動、害怕陽光、鏡子中看不見自己的活死人。以及擁有超自然力量、長壽。吸血鬼傳說源自於古代民間傳說、文學作品,如布拉姆·史托克的《德古拉》等作品。
Thumbnail
我不禁好奇進入耶魯大學後亞麗絲究竟是經歷懺悔後重生在海上樂園,還是摒棄一切希望永墮於魔法世界呢?
Thumbnail
1.設定:這個世界注定會發生的衝突是什麼? 吸血鬼與吸血魔注定一戰,這是不可擺脫的命運 2.人物:主角對於這個議題有什麼心境的變化 第一部: 接受自己身為吸血鬼的榮耀。 第二部:向族人證明自己夠格當吸血鬼。 第三部:對抗吸血魔的決心日益增強。 第四部:證明自己可以擺脫命運
Thumbnail
奇美拉在希臘神話中是一隻會噴火的神獸,在電影裡則被解釋成男主角阿圖擁有可以感應到地下陪葬品的能力的「特殊體質」,進而成為了團隊仰賴的指標。一次行動的意外導致阿圖入獄,出獄之後物是人非,心愛的女人已成亡人。
Thumbnail
觀賞《盜墓奇美拉》好似進入一層迷人的夢境,膠卷拍攝營造出朦朧顆粒感,讓我不願從這古畫上的夢中醒來。電影開場引領觀眾進到夢之列車,男主角阿圖受到女性陽光的召喚,因此從夢中醒來,夢裡的女子是他已然逝去的女友,阿圖只能藉由做夢與她相見,可惜他無法知曉這場夢的結局。事實上,阿圖具備一種特殊能力,他能夠感知地
Thumbnail
  在德古菈的聲音傳入我腦中沒多久,我就被一群魔物給包圍了,而且我能從一些蛛絲馬跡來判斷,這些魔物似乎是被提前抓起來再用傳送魔法傳過來的,這也能解釋為什麼一路上都沒有遇到任何魔物。   不過別說路上了,這根本把所有森林的魔物全部抓起來了。   但好在這個礦洞空間真的挺大的,應該勉強可以使用那招。
Thumbnail
這部1994年的經典電影<夜訪吸血鬼>深刻刻畫了吸血鬼的各種悲劇,以主角路易、克勞蒂雅和黎斯特的遭遇串連構成,展現了永生的悲哀和各角色對人性的掙扎。這篇文章分析了三個主要角色的故事,訴說他們在吸血鬼身分下的種種矛盾和掙扎。這篇深入的文章能為您重新體會<夜訪吸血鬼>帶來的震撼和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