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愛.欺》(The Wife, 2019)的結局,也就是飛機上的幾段對話,觀眾應該已經明白凱索曼先生(Jonathan Pryce 飾演)心中的疑惑「太太是否曾經愛過他?」的答案了。不過,故事中還有另一個疑惑:獲得諾貝爾獎的凱索曼夫妻的兒子 David(Max Irons 飾演),文章寫得好不好?那篇父親遲遲不願正面回應的小說,寫得出色嗎?
答案是肯定的:好,真的出色。這位外人看來有點失序、喪志又吊兒郎當的作家之子,早有傳承自母親的天賦,應該是一位未來作家。
《愛.欺》由瑞典的
Björn Runge 所導演,劇本是改編自
Meg Wolitzer 的同名小說,故事是從甫獲得諾貝爾獎的凱索曼老先生與其愛妻凱索曼太太(
Glenn Close 飾演)的互動,逐漸挖出深藏於凱索曼家庭的事業秘密:一則實為欺瞞,無法公諸於世的尷尬事實。在劇中飾演凱索曼太太的 Glenn Close,將糾結於內心數十年的愛妒怨憤,表演得極為婉轉細膩,不只已經獲得金球獎與多項演藝協會的最佳女主角獎,連奧斯卡的最佳女主角,也差點手到擒來。
飾演 Mrs. Castleman 的 Glenn Close(劇照:威視)
女性作家的寫作桎梏
許多閱讀《愛.欺》的討論視角,都著墨於有天賦的女性,因為受困於婚姻的窘狀,而無法伸展自我才華,甚至還必須躲在先生的名號羽翼之下,默默當個無聲的主婦。不過,透過諾貝爾文學獎這個巨大的獎牌光環,《愛.欺》還能有另一個閱讀視角,而且是絕對不能忽視的女性議題:即使是再有天分的女作家,若是想出版圖書,比起男作家,在現實上總是更加困難重重。
在英國歷史上,自從十八世紀小說文體開始盛行之後,許多喜愛閱讀的閨中女性,也因為熱衷文字,而開始參與寫作。然而,當女性將印有自己名字的作品送到出版社之後,真正能夠被出版的卻寥寥可數。於是,許多女性寧可為自己另取一個男性名字,方便自己的文章獲得出版社的青睞,以爭取更多的出書機會。因為普遍的既定常識是:「男作者」比起女作者更能獲得編輯的信賴與認同,尤其是關於理性、推理、知識、科學方面的作品,更是需要一個代表陽性的男人名字。
今日我們熟悉的多位著名女作家,她們當時其實並非以本名創作,而是以男性筆名出版小說。例如撰寫《簡愛》(Jane Eyre, 1874)和《咆哮山莊》(Wuthering Heights, 1874)的勃朗特三姊妹(Charlotte, Emily, Anne Brontës),當初都是以貝爾三兄弟(Currer, Ellis, Acton Bells)的名稱聞世。還有同樣在 2019 年上映的電影《愛.滿人間》(Mary Poppins, 1934)改編自 Helen Lyndon Goff 的同名小說,而當時她是以 P. L. Travers 為名出版的,Travers 是她父親的名字。
在《愛,滿人間》裡的機智保母 Mary Poppins(劇照:迪士尼)
此外,今日最著名也最富有的英國小說家 Joanne Rowling,也是以看不出性別的 J. K. Rowling 出版《哈利波特》系列,再以極為陽剛的 Robert Galbraith 出版犯罪小說,例如 2013 年的《杜鵑的呼喚》(The Cuckoo's Calling)以及 2014 年的續集《抽絲剝繭》(The Silkworm)。
這些「穿上男人姓名的女作家」,與《愛.欺》中年輕的 Joan Archer(Mrs. Castleman 未婚前的本名)面臨同樣的作家現實——女性作家難受推崇。當時在一次作家聚會中,凱索曼先生帶著未婚妻 Joan Archer(年輕的凱索曼太太)認識一位前輩女作家 Elaine Mozelle。Joan 表明自己熱愛寫作,也打定要寫作維生,但是 Mozelle 非常酸楚地讓 Joan 聽聽她那本夾在群書中、卻從未有人聞問的小說 Sleeping Dog(這書名也是種暗示,因為被忽略忘卻,而沈睡無聲),然後告訴 Joan:
大眾難以接受女性大膽的文章。別寫了。別以為你可以獲得男人的重視,那些寫書評、辦出版、編輯雜誌的男人,還有那些決定哪些作品可以被嚴肅以待、誰又可以獲獎的男人。
年輕慧黠的 Joan Archer,因為神秘與天賦,已經擄獲已婚有女的大學教授 Joseph Castleman 的心。(劇照:威視)
當 Joan 提出 Joseph 不斷在課堂上宣揚的「作家就是要不斷地寫作」、「寫作就是作家的靈魂」的論調,回應 Mozelle 「女人別寫作」的理論時,Mozelle 冷笑地回應:
即是因為這句良心建議,徹底改變 Joan 的寫作人生,從幕前的天才寫作者,隱身為幕後的主婦代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