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上的移動時光
57免費公開
鐵道獨旅隨筆,關於乘車可見的風景、車站為起點的巡禮、曾經的鐵道路基之上等。
全部類型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
最新發佈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5/03/01
要說回程有什麼開心的事,除了在月台上跟可愛狗狗互動了好一陣子外,騎著Youbike沿福興路接回台鐵橋下時,發現橋墩上在2010年看過的壁畫竟依然存在,只是褪色不少而已,就好似在提醒自己,有些回憶該過去就讓他過去,只管繼續往前走就對了。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5/03/01
要說回程有什麼開心的事,除了在月台上跟可愛狗狗互動了好一陣子外,騎著Youbike沿福興路接回台鐵橋下時,發現橋墩上在2010年看過的壁畫竟依然存在,只是褪色不少而已,就好似在提醒自己,有些回憶該過去就讓他過去,只管繼續往前走就對了。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4/03/21
2011年起不短的10年裡,泰安舊站經歷曇花一現的復駛,而後陷入發展停滯的時光裡;這也使當年自己曾與旅伴走過,自車站循鐵路走向大安溪鐵橋的500公尺路途,變得雜草叢生、綠樹成蔭,就連百年鐵橋也早已封閉且大面積生鏽。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4/03/21
2011年起不短的10年裡,泰安舊站經歷曇花一現的復駛,而後陷入發展停滯的時光裡;這也使當年自己曾與旅伴走過,自車站循鐵路走向大安溪鐵橋的500公尺路途,變得雜草叢生、綠樹成蔭,就連百年鐵橋也早已封閉且大面積生鏽。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4/03/19
騎上YouBike沿安眉路往泰安舊站而去,沿途見識原有景點的沒落,及落雨松、櫻花林等新亮點的興起;車站狀況比預期好很多,不僅站房外觀和室內環境保持乾淨,氛圍也停滯在這座日治時期站房停用的1998年,彷彿多年前短暫有過的舊山線復駛,僅僅是一場夢。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4/03/19
騎上YouBike沿安眉路往泰安舊站而去,沿途見識原有景點的沒落,及落雨松、櫻花林等新亮點的興起;車站狀況比預期好很多,不僅站房外觀和室內環境保持乾淨,氛圍也停滯在這座日治時期站房停用的1998年,彷彿多年前短暫有過的舊山線復駛,僅僅是一場夢。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4/03/10
多個年頭過後,曾有過美好回憶的泰安舊站完全離開自己的視野,直到2022年5月31日,才再次以先在泰安新站下車的路徑,造訪乘載諸多回憶的泰安舊站,同時利用也好好紀錄泰安新站,那些關於記憶中的變與不變。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4/03/10
多個年頭過後,曾有過美好回憶的泰安舊站完全離開自己的視野,直到2022年5月31日,才再次以先在泰安新站下車的路徑,造訪乘載諸多回憶的泰安舊站,同時利用也好好紀錄泰安新站,那些關於記憶中的變與不變。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4/02/08
台鐵舊山線上的泰安舊站,是這段路線對自己最具特殊意義的存在,不管是鐵道設施的完整保存,還是始終靜謐且適合漫步散心的環境;在2011年造訪的當下,我確實期待著自1998年停駛後,這座車站能重回常態有列車進站的榮光裡。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4/02/08
台鐵舊山線上的泰安舊站,是這段路線對自己最具特殊意義的存在,不管是鐵道設施的完整保存,還是始終靜謐且適合漫步散心的環境;在2011年造訪的當下,我確實期待著自1998年停駛後,這座車站能重回常態有列車進站的榮光裡。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3/09/10
從彌陀搭著紅76公車在台1線的「橋頭車站」站牌下車,要再步行3分鐘,才能抵達這座自2008年起啟用台鐵與捷運共構的跨站式站房後,仍留存日治時期舊站房的百年車站。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3/09/10
從彌陀搭著紅76公車在台1線的「橋頭車站」站牌下車,要再步行3分鐘,才能抵達這座自2008年起啟用台鐵與捷運共構的跨站式站房後,仍留存日治時期舊站房的百年車站。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3/07/18
繼2012年後再訪當年因排序而短暫停留的苑裡車站,在不變的站內造景與月台特色座椅之外,明顯泛黃的白色牆面和磁磚,不知是海風與空氣的形塑,還是自然老化的結果。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3/07/18
繼2012年後再訪當年因排序而短暫停留的苑裡車站,在不變的站內造景與月台特色座椅之外,明顯泛黃的白色牆面和磁磚,不知是海風與空氣的形塑,還是自然老化的結果。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3/07/09
提到「大安溪橋」時,鐵道迷幾乎都往舊山線的花樑鋼橋去想,然後在離海線日南車站不遠處的另一頭,同時存在著使用中的海線大安溪橋,及從鐵公路共構橋退役後轉型景觀橋的舊大安溪橋。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3/07/09
提到「大安溪橋」時,鐵道迷幾乎都往舊山線的花樑鋼橋去想,然後在離海線日南車站不遠處的另一頭,同時存在著使用中的海線大安溪橋,及從鐵公路共構橋退役後轉型景觀橋的舊大安溪橋。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3/07/05
常被我誤認為在苗栗的台鐵海線日南車站,實際上是台中市最北的車站,且仍使用著有「海線五寶」之稱的日治時期木造站房,在大量盆栽的簇擁中進入下個百年。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3/07/05
常被我誤認為在苗栗的台鐵海線日南車站,實際上是台中市最北的車站,且仍使用著有「海線五寶」之稱的日治時期木造站房,在大量盆栽的簇擁中進入下個百年。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3/06/15
出台中港站直走後再右轉不遠處的甲南陸橋,橫跨台中港線,並能在橋上看見國道四號與海線鐵路。一旁近在咫尺的臂木式號誌機,是舊時代的延續,也在持續的運作裡,見證這條港口鐵路的興衰。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3/06/15
出台中港站直走後再右轉不遠處的甲南陸橋,橫跨台中港線,並能在橋上看見國道四號與海線鐵路。一旁近在咫尺的臂木式號誌機,是舊時代的延續,也在持續的運作裡,見證這條港口鐵路的興衰。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3/06/13
前身為「甲南」的台中港站,離台中港碼頭尚有7公里左右,以單線的「台中港線」連結,也是台灣西部僅存的港口鐵路。以此為底,台中港站呈現著海線小站少有的站場規模。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3/06/13
前身為「甲南」的台中港站,離台中港碼頭尚有7公里左右,以單線的「台中港線」連結,也是台灣西部僅存的港口鐵路。以此為底,台中港站呈現著海線小站少有的站場規模。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3/05/13
第一次專程造訪沙鹿車站,是2022年5月搭區間車前往白沙屯時的中途下車。感想是,這個運量排在大甲之後的第二名車站,不僅與大甲有著截然不同的地域風貌,站內公共藝術也是不可思議的混雜。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3/05/13
第一次專程造訪沙鹿車站,是2022年5月搭區間車前往白沙屯時的中途下車。感想是,這個運量排在大甲之後的第二名車站,不僅與大甲有著截然不同的地域風貌,站內公共藝術也是不可思議的混雜。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3/01/26
二十出頭的前後歲月,在雲嘉地區住了七年左右的時光,而台1線旁的石龜車站,成為往返時的一個熟悉地標。然而直到多年後,才在從高雄搭台鐵緩慢返家的路途中,造訪這座縱貫線南端的無人小站。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3/01/26
二十出頭的前後歲月,在雲嘉地區住了七年左右的時光,而台1線旁的石龜車站,成為往返時的一個熟悉地標。然而直到多年後,才在從高雄搭台鐵緩慢返家的路途中,造訪這座縱貫線南端的無人小站。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2/08/25
普悠瑪號引進台灣六年後,抱持著前一年剛有事故不安感,選擇在踏進花蓮縣的最後一哩路上,安排人生第一次普悠瑪號乘車,前往預計待不滿24小時的玉里。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2/08/25
普悠瑪號引進台灣六年後,抱持著前一年剛有事故不安感,選擇在踏進花蓮縣的最後一哩路上,安排人生第一次普悠瑪號乘車,前往預計待不滿24小時的玉里。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2/08/15
【往花蓮的最後一哩路】02-這是高雄往玉里路途中所搭的第二班車,但也是繼2016年的三年多後,再次搭乘普快進入南迴線,見識電氣化工程帶來的轉變。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2/08/15
【往花蓮的最後一哩路】02-這是高雄往玉里路途中所搭的第二班車,但也是繼2016年的三年多後,再次搭乘普快進入南迴線,見識電氣化工程帶來的轉變。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2/08/09
【往花蓮的最後一哩路】01-縱使自強號能直達玉里,依然從高雄出發,搭區間車途經正進行電氣化工程的屏東線南段,到枋寮轉轉搭可能明年就會停駛的普快。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2/08/09
【往花蓮的最後一哩路】01-縱使自強號能直達玉里,依然從高雄出發,搭區間車途經正進行電氣化工程的屏東線南段,到枋寮轉轉搭可能明年就會停駛的普快。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2/04/15
第三次搭乘普快,也是九月中旬往台東的3671次,可非常不同的是,有三位旅伴在加祿會合,一同看著車窗外海景,也在台東租機車逛了一下午。相同旅程,可以因身邊的人而產生無可取代的意義。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2/04/15
第三次搭乘普快,也是九月中旬往台東的3671次,可非常不同的是,有三位旅伴在加祿會合,一同看著車窗外海景,也在台東租機車逛了一下午。相同旅程,可以因身邊的人而產生無可取代的意義。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2/04/12
2016年的加祿車站初訪並非搭台鐵抵達,是搭往墾丁的客運在台1線下車,經防波堤步道、加祿國小,最後穿過門神樹中間,走進這座南迴線「最大的小站」,等著載有旅伴的3671次普快進站。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2/04/12
2016年的加祿車站初訪並非搭台鐵抵達,是搭往墾丁的客運在台1線下車,經防波堤步道、加祿國小,最後穿過門神樹中間,走進這座南迴線「最大的小站」,等著載有旅伴的3671次普快進站。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2/03/06
台東行第三天的回程,再度選擇搭台東發車的普快到枋寮轉車。從下午至黃昏,3672次行駛在緊貼山地而夕陽照不到的南迴線東段,並在離開枋山後的路程,送給乘客台灣海峽的晚霞美景。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2/03/06
台東行第三天的回程,再度選擇搭台東發車的普快到枋寮轉車。從下午至黃昏,3672次行駛在緊貼山地而夕陽照不到的南迴線東段,並在離開枋山後的路程,送給乘客台灣海峽的晚霞美景。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2/02/04
2014年台東行第二天,搭公車拜訪了因紅色欄杆及太平洋海景而馳名的多良車站,也是台鐵極少數在裁撤之後,反而因地方經營及社群媒體傳播,使名氣不減反增的代表性車站。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2/02/04
2014年台東行第二天,搭公車拜訪了因紅色欄杆及太平洋海景而馳名的多良車站,也是台鐵極少數在裁撤之後,反而因地方經營及社群媒體傳播,使名氣不減反增的代表性車站。
Thumbnail
全部類型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
最新發佈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5/03/01
要說回程有什麼開心的事,除了在月台上跟可愛狗狗互動了好一陣子外,騎著Youbike沿福興路接回台鐵橋下時,發現橋墩上在2010年看過的壁畫竟依然存在,只是褪色不少而已,就好似在提醒自己,有些回憶該過去就讓他過去,只管繼續往前走就對了。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5/03/01
要說回程有什麼開心的事,除了在月台上跟可愛狗狗互動了好一陣子外,騎著Youbike沿福興路接回台鐵橋下時,發現橋墩上在2010年看過的壁畫竟依然存在,只是褪色不少而已,就好似在提醒自己,有些回憶該過去就讓他過去,只管繼續往前走就對了。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4/03/21
2011年起不短的10年裡,泰安舊站經歷曇花一現的復駛,而後陷入發展停滯的時光裡;這也使當年自己曾與旅伴走過,自車站循鐵路走向大安溪鐵橋的500公尺路途,變得雜草叢生、綠樹成蔭,就連百年鐵橋也早已封閉且大面積生鏽。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4/03/21
2011年起不短的10年裡,泰安舊站經歷曇花一現的復駛,而後陷入發展停滯的時光裡;這也使當年自己曾與旅伴走過,自車站循鐵路走向大安溪鐵橋的500公尺路途,變得雜草叢生、綠樹成蔭,就連百年鐵橋也早已封閉且大面積生鏽。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4/03/19
騎上YouBike沿安眉路往泰安舊站而去,沿途見識原有景點的沒落,及落雨松、櫻花林等新亮點的興起;車站狀況比預期好很多,不僅站房外觀和室內環境保持乾淨,氛圍也停滯在這座日治時期站房停用的1998年,彷彿多年前短暫有過的舊山線復駛,僅僅是一場夢。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4/03/19
騎上YouBike沿安眉路往泰安舊站而去,沿途見識原有景點的沒落,及落雨松、櫻花林等新亮點的興起;車站狀況比預期好很多,不僅站房外觀和室內環境保持乾淨,氛圍也停滯在這座日治時期站房停用的1998年,彷彿多年前短暫有過的舊山線復駛,僅僅是一場夢。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4/03/10
多個年頭過後,曾有過美好回憶的泰安舊站完全離開自己的視野,直到2022年5月31日,才再次以先在泰安新站下車的路徑,造訪乘載諸多回憶的泰安舊站,同時利用也好好紀錄泰安新站,那些關於記憶中的變與不變。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4/03/10
多個年頭過後,曾有過美好回憶的泰安舊站完全離開自己的視野,直到2022年5月31日,才再次以先在泰安新站下車的路徑,造訪乘載諸多回憶的泰安舊站,同時利用也好好紀錄泰安新站,那些關於記憶中的變與不變。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4/02/08
台鐵舊山線上的泰安舊站,是這段路線對自己最具特殊意義的存在,不管是鐵道設施的完整保存,還是始終靜謐且適合漫步散心的環境;在2011年造訪的當下,我確實期待著自1998年停駛後,這座車站能重回常態有列車進站的榮光裡。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4/02/08
台鐵舊山線上的泰安舊站,是這段路線對自己最具特殊意義的存在,不管是鐵道設施的完整保存,還是始終靜謐且適合漫步散心的環境;在2011年造訪的當下,我確實期待著自1998年停駛後,這座車站能重回常態有列車進站的榮光裡。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3/09/10
從彌陀搭著紅76公車在台1線的「橋頭車站」站牌下車,要再步行3分鐘,才能抵達這座自2008年起啟用台鐵與捷運共構的跨站式站房後,仍留存日治時期舊站房的百年車站。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3/09/10
從彌陀搭著紅76公車在台1線的「橋頭車站」站牌下車,要再步行3分鐘,才能抵達這座自2008年起啟用台鐵與捷運共構的跨站式站房後,仍留存日治時期舊站房的百年車站。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3/07/18
繼2012年後再訪當年因排序而短暫停留的苑裡車站,在不變的站內造景與月台特色座椅之外,明顯泛黃的白色牆面和磁磚,不知是海風與空氣的形塑,還是自然老化的結果。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3/07/18
繼2012年後再訪當年因排序而短暫停留的苑裡車站,在不變的站內造景與月台特色座椅之外,明顯泛黃的白色牆面和磁磚,不知是海風與空氣的形塑,還是自然老化的結果。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3/07/09
提到「大安溪橋」時,鐵道迷幾乎都往舊山線的花樑鋼橋去想,然後在離海線日南車站不遠處的另一頭,同時存在著使用中的海線大安溪橋,及從鐵公路共構橋退役後轉型景觀橋的舊大安溪橋。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3/07/09
提到「大安溪橋」時,鐵道迷幾乎都往舊山線的花樑鋼橋去想,然後在離海線日南車站不遠處的另一頭,同時存在著使用中的海線大安溪橋,及從鐵公路共構橋退役後轉型景觀橋的舊大安溪橋。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3/07/05
常被我誤認為在苗栗的台鐵海線日南車站,實際上是台中市最北的車站,且仍使用著有「海線五寶」之稱的日治時期木造站房,在大量盆栽的簇擁中進入下個百年。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3/07/05
常被我誤認為在苗栗的台鐵海線日南車站,實際上是台中市最北的車站,且仍使用著有「海線五寶」之稱的日治時期木造站房,在大量盆栽的簇擁中進入下個百年。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3/06/15
出台中港站直走後再右轉不遠處的甲南陸橋,橫跨台中港線,並能在橋上看見國道四號與海線鐵路。一旁近在咫尺的臂木式號誌機,是舊時代的延續,也在持續的運作裡,見證這條港口鐵路的興衰。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3/06/15
出台中港站直走後再右轉不遠處的甲南陸橋,橫跨台中港線,並能在橋上看見國道四號與海線鐵路。一旁近在咫尺的臂木式號誌機,是舊時代的延續,也在持續的運作裡,見證這條港口鐵路的興衰。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3/06/13
前身為「甲南」的台中港站,離台中港碼頭尚有7公里左右,以單線的「台中港線」連結,也是台灣西部僅存的港口鐵路。以此為底,台中港站呈現著海線小站少有的站場規模。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3/06/13
前身為「甲南」的台中港站,離台中港碼頭尚有7公里左右,以單線的「台中港線」連結,也是台灣西部僅存的港口鐵路。以此為底,台中港站呈現著海線小站少有的站場規模。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3/05/13
第一次專程造訪沙鹿車站,是2022年5月搭區間車前往白沙屯時的中途下車。感想是,這個運量排在大甲之後的第二名車站,不僅與大甲有著截然不同的地域風貌,站內公共藝術也是不可思議的混雜。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3/05/13
第一次專程造訪沙鹿車站,是2022年5月搭區間車前往白沙屯時的中途下車。感想是,這個運量排在大甲之後的第二名車站,不僅與大甲有著截然不同的地域風貌,站內公共藝術也是不可思議的混雜。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3/01/26
二十出頭的前後歲月,在雲嘉地區住了七年左右的時光,而台1線旁的石龜車站,成為往返時的一個熟悉地標。然而直到多年後,才在從高雄搭台鐵緩慢返家的路途中,造訪這座縱貫線南端的無人小站。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3/01/26
二十出頭的前後歲月,在雲嘉地區住了七年左右的時光,而台1線旁的石龜車站,成為往返時的一個熟悉地標。然而直到多年後,才在從高雄搭台鐵緩慢返家的路途中,造訪這座縱貫線南端的無人小站。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2/08/25
普悠瑪號引進台灣六年後,抱持著前一年剛有事故不安感,選擇在踏進花蓮縣的最後一哩路上,安排人生第一次普悠瑪號乘車,前往預計待不滿24小時的玉里。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2/08/25
普悠瑪號引進台灣六年後,抱持著前一年剛有事故不安感,選擇在踏進花蓮縣的最後一哩路上,安排人生第一次普悠瑪號乘車,前往預計待不滿24小時的玉里。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2/08/15
【往花蓮的最後一哩路】02-這是高雄往玉里路途中所搭的第二班車,但也是繼2016年的三年多後,再次搭乘普快進入南迴線,見識電氣化工程帶來的轉變。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2/08/15
【往花蓮的最後一哩路】02-這是高雄往玉里路途中所搭的第二班車,但也是繼2016年的三年多後,再次搭乘普快進入南迴線,見識電氣化工程帶來的轉變。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2/08/09
【往花蓮的最後一哩路】01-縱使自強號能直達玉里,依然從高雄出發,搭區間車途經正進行電氣化工程的屏東線南段,到枋寮轉轉搭可能明年就會停駛的普快。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2/08/09
【往花蓮的最後一哩路】01-縱使自強號能直達玉里,依然從高雄出發,搭區間車途經正進行電氣化工程的屏東線南段,到枋寮轉轉搭可能明年就會停駛的普快。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2/04/15
第三次搭乘普快,也是九月中旬往台東的3671次,可非常不同的是,有三位旅伴在加祿會合,一同看著車窗外海景,也在台東租機車逛了一下午。相同旅程,可以因身邊的人而產生無可取代的意義。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2/04/15
第三次搭乘普快,也是九月中旬往台東的3671次,可非常不同的是,有三位旅伴在加祿會合,一同看著車窗外海景,也在台東租機車逛了一下午。相同旅程,可以因身邊的人而產生無可取代的意義。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2/04/12
2016年的加祿車站初訪並非搭台鐵抵達,是搭往墾丁的客運在台1線下車,經防波堤步道、加祿國小,最後穿過門神樹中間,走進這座南迴線「最大的小站」,等著載有旅伴的3671次普快進站。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2/04/12
2016年的加祿車站初訪並非搭台鐵抵達,是搭往墾丁的客運在台1線下車,經防波堤步道、加祿國小,最後穿過門神樹中間,走進這座南迴線「最大的小站」,等著載有旅伴的3671次普快進站。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2/03/06
台東行第三天的回程,再度選擇搭台東發車的普快到枋寮轉車。從下午至黃昏,3672次行駛在緊貼山地而夕陽照不到的南迴線東段,並在離開枋山後的路程,送給乘客台灣海峽的晚霞美景。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2/03/06
台東行第三天的回程,再度選擇搭台東發車的普快到枋寮轉車。從下午至黃昏,3672次行駛在緊貼山地而夕陽照不到的南迴線東段,並在離開枋山後的路程,送給乘客台灣海峽的晚霞美景。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2/02/04
2014年台東行第二天,搭公車拜訪了因紅色欄杆及太平洋海景而馳名的多良車站,也是台鐵極少數在裁撤之後,反而因地方經營及社群媒體傳播,使名氣不減反增的代表性車站。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22/02/04
2014年台東行第二天,搭公車拜訪了因紅色欄杆及太平洋海景而馳名的多良車站,也是台鐵極少數在裁撤之後,反而因地方經營及社群媒體傳播,使名氣不減反增的代表性車站。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