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趟2022年5月,終點為白沙屯車站的台鐵海線旅程,來到整趟繼沙鹿、台中港和日南後的第四個下車點,為自己可能繼2012年後相隔十年再訪的苑裡車站。
區間車於正午時分停靠苑裡車站第一月台,很快就在月台上看到磚造的座椅,及留有「苑裡扶輪社」署名的洗石子長椅。前者是我自十年前造訪後仍對苑裡車站留有的印象,本身的設計應該也很難說拆就拆。
除此之外,站房內側元素太過"豐富"的造景也讓人記憶猶新,包含蒸汽機車、平交道、噴水池、磚造拱橋等,十年過去也沒有明顯變化。這些充滿地方色彩的裝飾擺設,隨著眾多車站改建為新式站房,亦逐漸變得稀少。
前一次拜訪是2012年6月2日,為研所課程的作業而來。當時想說待的時間很長,刻意憑著翻拍的Google地圖,從車站沿臨海路徒步走到苑裡漁港。差別在那趟到苑裡是照學號排序而來,這回是自己想再來走走。
那天的經歷,成為這平台2020年撰寫初期的文章
【2012.苑裡】排序而來的小鎮獨旅(上)-苗39鄉道往南苑裡漁港
【2012.苑裡】排序而來的小鎮獨旅(下)-在苑裡市區的某個角落
2022年這一趟有遇到新東西的,像最靠近站房的股道上,停著一輛橘黃色的電力機車,為來自韓國的電車線維修車CMB-57。
至於舊東西嘛......好像又變得更舊了!
不確定十年前是否如此,總覺得這天看苑裡月台上的設施,都"舊"得很過頭。如列車資訊顯示器的LED外框邊緣,都有長時間使用下帶來的黑色鐵鏽。
此外苑裡月台的站牌,因台鐵各站幾乎固定為白底規格,一經比較,也能感覺到明顯的泛黃。
這個泛黃,如植被生長一般,蔓延到月台遮雨棚的柱子,與候車亭的牆面。
不確定這是長期使用後自然的日積月累,還是車站靠海加上北邊有通霄發電廠的緣故,抑或是單純缺少保養而已,總之這過於自然的「黃色」,真的是苑裡車站的特殊寫照。這評價不算完全正面,因為那色調會讓我想到惱人的水垢。
白色磁磚不太可能原本就這麼黃,而且柱子中間有幾處維持原本的白色,猜測是以前貼公告的位置,剛好阻擋了空氣的接觸與汙染。
當下這區域內相對白的東西,大概剩月台的地面,及為電梯而設的跨站天橋。
自己只在月台短短停留5分鐘,很快就走地下道前往剪票口。
剪票口旁就是前面提過的造景,這回留意到有塊紀念台灣、韓國民間組織合作的「友誼長存」匾額,可最明顯的依然是由通霄慈雲寺捐贈的蒸汽機車模型。
蒸汽機車底下的水塘居然有烏龜生活,巧妙地從枕木縫隙享受日光浴。希望牠們永遠不會意識到生活空間如此狹小,這樣比較快樂。
相比站房外設施帶來的深刻印象,上回我對大廳陳設沒有太多記憶,這回只特別注意那個兩座列車資訊顯示器夾著方形時鐘的配置,時鐘來自苑裡國際獅子會。如同稍早去過的海線車站,這裡少不了防疫人員的配置。
大廳牆上的掛扇略多,款式也偏舊。此外門窗之上的其中三面牆壁有畫作裝飾,唯獨售票口上方那面沒有,高機率是把目前日南車站仍在使用的那種公佈欄白板撤除後就閒置至今。
原本來這站的打算就是吃飯,若去白沙屯再覓食的話,可能只剩7-11或拱天宮前的小吃能選。離近下午2點的北上區間車尚有一個多小時,打算先逛附近景點,想不到最後在那邊待上了癮,仍然跑去白沙屯才填飽肚子。
很難說這中間十年過去,苑裡車站除了月台設施更"泛黃",還有什麼變化更大的地方,畢竟2012年那趟,最有記憶的仍是從市區走到海邊的那段神奇旅程。
不過,只要「時間」這因素一如既往的運作,那不管兩次造訪的間隔多麼的近,就永遠不會是同一座車站,因為東西變舊不說,即使來來去去的人相同,也總會發生不同的故事,對吧?